第276章 遵纪守法,远离电诈(2 / 2)

地狱行之缅北 萧客丶 3715 字 2023-12-03

下午5点左右,李女士走出办公室,发现真正的董事长正在隔壁办公。

6、境外网络赌博、“杀猪盘”、金融诈骗

境外网络赌博据说很早就开始了,但是发展的最疯狂的是2015年后。

由网络赌博延伸出了“杀猪盘”诈骗。

金融诈骗与网赌赌博与以往相比,产业化程度高、抓捕难度大。

这么多年来,电信诈骗手段花样不断翻新,“剧本”不断更换,但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账户”这个关键词——首先让你失去判断力,再弄走你“账户”里的钱。

电信诈骗为何屡禁不止?

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收益高,不与被害人发生直接的接触,追查难,判刑轻”。

1、不要有“贪图小便宜”“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不要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

2、网络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的行为,任何要求垫资的网络刷单都是诈骗,遇到“刷单”、“刷信誉”、“刷信用”的网络兼职广告时要提高警惕。

3、遭遇诈骗要立即报警,并将对方的qq、微信、电话号码、聊天记录等留存提交给警方,以便警方破案。

2.“杀猪盘”诈骗——网络交友诱导赌博:美容院女老板遇到的丑恶

防骗提醒:

1、当前,“网络交友诱导投资、赌博诈骗”多发高发,各种婚恋、交友的网站、app、小程序成为骗子的温床,不管多光鲜亮丽的网络人设都可能是虚构的。

2、凡是网友声称有内幕、有渠道,可以低投入高回报的都是诈骗。

3、网络上,“看似一次不经意的缘起,极可能是场精心设计的局”。你可能好奇骗子怎么这么有耐心、这么有精力、这么体贴入微?你要知道,一个诈骗案件背后,有黑灰产业助纣为虐,有诈骗团伙精细分工:从养号买号、虚构人设,到物色目标、“心理学家”编写剧本、抠脚大叔专司聊天,再到技术支撑、专业洗钱等,每个环节都有分工,施骗过程如同一场非对称的战争,所以他们厚颜无耻称这个过程为“杀猪”。因此,有网络交友需求的群体,尤其要关注本公众号,务必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3.冒充公检法诈骗:《假公安的真陷阱》

防骗提醒:

01

公检法不会采用电话、短信等形式办案,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公检法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不会让公民转账汇款。

02

警方不会通过网络给当事人点对点发布通缉令、拘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

03

犯罪分子可以通过改号软件,改成真实公检法机关的座机号码。当遇到疑问时,可以直接拨打110确认。

4.美女裸聊诈骗:《裸聊的代价》

防骗提醒:

男孩子不要裸聊,都是诈骗没有例外

上网过程中不要乱下载来历不明的app

被敲诈勒索时,立即报警

文明上网、抵制低俗

5.网络贷款诈骗:等不来的贷款

防骗提醒:

1、申请贷款请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切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网络广告。

2、不要在任何贷款公司网页输入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3、低门槛放贷是诱饵,汇款验资、放贷前收费都是诈骗。

6.木马链接、钓鱼网站诈骗—虚假违章短信链接:不可触碰的短信链接

防骗提醒:

1、交警部门发送的违章短信是提醒服务,不可能有链接,更不会要求车主汇款。如收到违章短信,请通过正规渠道查询、处理违章记录。

2、类似短信中的链接可能存在木马病毒,随意点击可能会被窃取个人信息,严重的可能会被盗取支付信息。

7.投资理财诈骗——股票投资诈骗:围猎

警方防骗提醒:

投资者应通过正规渠道、选择合法机构进行投资理财,切勿相信网络上的非法引流广告,勿相信各种qq群、微信群里所谓的“高手”、“专家”、“导师”,勿点击不明链接下载不明app,不要被诈骗分子营造的虚假盈利氛围所欺骗。摒弃一夜暴富心理,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8.冒充熟人诈骗——冒充领导诈骗

防骗提醒:

如遇到有人自称是领导要添加为微信、qq等好友时,一定要多方核实其身份真伪。如遇到对方要求借钱或转账时,务必提高警惕,通过电话、当面加以核实。

9.冒充客服诈骗——办理退款诈骗:网购信息泄露以后

警方防骗提醒:

1、接到自称客服的来电,不要轻信。如有疑问,请直接拨打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核实。

2、切莫轻易点击陌生链接,填写个人相关信息。

3、验证码是保护资金的最后一道屏障,切勿告诉任何人。

10.红包返利诈骗

电信诈骗的本质就是通过坑蒙欺诈,侵犯他人财产,它带来的直接伤害是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特别是受害人在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中可能带有恐惧、怀疑心理,不再轻易相信社会和他人,比如遇到一个摔倒的老太太,都不敢去帮扶,怕“碰瓷”。

众所周知,社会之所以称作社会,关键在于人际交往,诚信是其中的基本规则和社会公德,唯有践行诚信,整个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可以说,电信诈骗是对社会诚信、社会秩序的一种威胁。

过去,社会上也有一些江湖郎中、算命先生,主要是街头行骗。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诈骗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传播的速度更快、受骗的人群可能会更多。此其一。

其二,以往人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是熟人社会,彼此知根知底,谁要是言而不信或坑蒙拐骗,很难在熟悉环境里继续生活、工作,这倒逼着每个人都慢慢养成一种自我约束,整个社会也有一种潜在的道德规范。如今随着广泛快速的社会流动,以感情维系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人际关系逐渐式微,失信成本也大大降低。

其三,现代人际关系越来越依赖于规则体系的保障和维护,然而即便有了规则,一些人对此缺乏清晰、正确的认识,甚至不仅不认为违规是错误的,反而觉得违规能获利、沾到便宜。近年来一些电信诈骗的重灾区被媒体曝光,一些人就是受功利思想、拜金主义侵蚀,眼里只有“利益”二字,个别人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出现严重扭曲。

一是严厉惩治,让不法分子不敢为、不敢从事电信诈骗。一是宣传教育,既要培育和提升广大群众的防骗意识、识骗能力,也要让不法分子认识到欺诈钱财是违法行为,贪得一时便宜,终究会受到惩罚。

为了彻底铲除诈骗的土壤、构建诚信社会,我们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规则体系,明确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公共生活、人际交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

用规则的约束力来推动诚信价值观的弘扬。同时加强制度规则的执行力,依法严厉惩治电信诈骗等各类失信行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社会征信体系,让守信者走遍天下,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强化教育引导,加强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特别是通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一些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示范带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每个人自觉遵守规则、践行诚信。诚信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从一点一滴做起。

打击电诈!

第一,低成本,高回报,方法简单,利用网络等途径编造各类用于诈骗他人的财物电子信息,在制作和传播方式上比较便捷。

第二,行骗面广,社会危害性大,由于网络的普及,受害人数量和分布地域较传统诈骗大大提升。

第三,手段多样化,难以识别,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科技给电信网络诈骗带来了更多的方式方法,也增加了识别难度。

第四,隐蔽性极高,整个过程完全在虚拟空间完成,行骗者不需直接接触受害人,得手之后迅速消失且取证难度大。电信网络诈骗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破坏社会诚信和社会公德,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颗毒瘤。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