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莫斯科的雪(第二更,求订阅)(1 / 1)

世界上只有一个老大哥,那就是苏联!

在许多语境中,它都被称为老大哥,无论是在东方或者西方,只不过语境有所区别而已。

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一架图114降落在莫斯科机场,作为苏联航空工业的骄傲。数年前,当该机作为赫鲁晓夫的专机缓缓降落在长安机场时,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NBC报纸以《俄国人的秘密飞机!》为标题进行了报道,该机也获得了“文豪”的北约代号,与它典雅大方的造型相当贴切。

也正是从那时起,这架飞机就成为苏联民航最耀眼的明星,撑起了东方阵营的民航大旗。担负着从莫斯科直飞纽约、长安、哈瓦那等洲际航线。

在这些航线上,也只有苏联民航运营,因为对于西方航空公司而言,他们必须要考虑到航线的利润率,没有什么公司愿意运营无利可图的航线。

于是也就只苏联民航担负起这一责任了——莫斯科至长安的航线,和过去一样,一周一班,每一次这架190座的飞机,大抵上也就只能坐几十名乘客。

对于飞机上的乘客来说,基本上就像包机一样。

不过今天,却和往常不大一样——飞机里几乎坐满了乘客。

在结束了十几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后,虽然感觉有些疲惫,但是很快,张森就和其它人一样被窗外的纷飞的雪花给吸引了,虽然已经是三月底了,可是这里有时候仍然会下雪。

“雪……多少年没见过这玩意了……”

飞机上的乘客,除了那些俄国人之外,大抵上都和他一样,对雪充满了渴望,这种渴望是正常的——毕竟,NBC是没有冬天的。

为了看雪,不少人甚至会远赴九州赏雪,为此国家旅游局甚至在九州修建了度假村,以方便国民到当地度假。

不过,也有一些人,会到更远的地方,甚至会来到苏联,而张森就是如此,不过,他并不是为了来这里看雪的。

而是来这里工作的。

在通过海关时,穿着制服的苏联海关关员,看了一眼护照,又看了看张森,用生硬的华语问了几句。

“你进入苏联的目的?”

“工作。”

张森回头指着身后的同事们,说道:

“我们是受你们的邀请来这里工作。”

关员点了点头,她朝着另一边看去,那边来自汽车工业部的官员们,已经等候多时了,不仅有汽车工业部的,还有内务部的官员,当然也可以理解为KGB的官员。

“欢迎你来到苏联!”

然后,女关员在护照上盖上了印章。

好了,终于来到苏联了!

在走出海关通道后,早就等待多时的汽车工业部副部长古谢夫,上前说道:

“张经理,欢迎你和你的同事们来到苏联!”

苏联——全世界工人的祖国!

而莫斯科正是这个国家的心脏,作为大众汽车公司副经理的张森,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帮助苏联人建设一座大型汽车制造厂。

离开机场后,117名工程师和工人便坐了早就准备好大巴,一看到那些大巴,有张森就笑道:

“是金龙大巴。”

古谢夫笑着说道:

“是的,也是你们制造的,非常适应俄罗斯的天气,暖气非常出色。”

“这款大巴车是为北美和欧洲市场设计的,不仅暖气足,而且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低等级路面,是一款非常适合苏联的大巴,你们应该仿制了吧!”

张森的话,让古谢夫哈哈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不仿制……那怎么可能呢?不过质量上距离原款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其实,这就是苏联的汽车工业的问题所在,许多车型并不具备创新能力,大多数源自西方技术的改进。而且国家对汽车工业的关注更多倾向于军工和重工业,民用市场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如果不是因为苏联急需长途大巴车,恐怕他们都不会仿制这款大吧。

古谢夫直接岔开话题说道:

“张经理,你们刚刚抵达莫斯科,先在市区休息一下,两天后,我们再前往工地。”

接着古谢夫又特意说道:

“今天晚上,部里将举行招待宴会,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明天,我们可以先去莫斯科大剧院看一场芭蕾舞。”

这都是再典型不过的苏联式的商务安排,对于此,张森已经从其它人那里有过了解,自然点头说道:

“行,一切听部长的安排。”

于是乎,一行人就乘车朝着莫斯科市区驶去,一路上,道路两侧的冰雪让无不是让这些来自NBC的工程师们,看得那是一个专注和惊叹。

尤其是对于没见过雪的人来说,更是看呆住了,周必成眼巴巴的看着窗外,不时的擦着玻璃窗,只是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

23岁的他,早在十五年就随父母一起到了NBC,对于雪……完全停留在儿时的记忆之中,这会看窗外的雪,那双眼睛中的向往与渴望是难以掩饰的。

虽然这场春雪很小……但已经足够让这些来自热带的年青人去想象着冰雪王国的场景了。

不过很快,他就看到路上有些地方不太正常,便好奇的问道: “塔尼娅,为什么中间的车道上没有汽车行驶呢?”

其他人大抵上也都注意到了这一点——这条宽敞的街道上,靠中间的对向双车道上,空荡荡的没有一辆汽车行驶,其它的汽车无论是小汽车还是公共汽车,都是行驶在外侧车道。

随行的翻译塔尼娅,便解释道:

“那是紧急车道,只供救护车、消防车在紧急情况下行驶,在莫斯科所有的主干道中间都留有这样紧急行车道。”

听着她的解释,车厢里的人无不是一阵赞叹,纷纷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毕竟,在NBC虽然没有大堵车,但小堵也是时而发生,在紧急情况下,救护车、消防车之类的车辆通行自然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他人的称赞,让塔尼娅那张漂亮的脸蛋上显露出些许骄傲。

看着路中央的车道,周必成不禁说道:

“其实,我们也应该学习一下……”

这边话音刚落,他们就看到两个黑色的汽车从紧急车道上疾驰而过,看着远去的汽车,周必成好奇道:

“刚才那个车是……救护车吗?”

瞬间,塔尼娅就变得有些尴尬了,甚至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好一会才说道:

“那是特殊的车辆……”

车辆的特殊性还体现在路口处,在那两辆车通过路口时,总会有警察执勤,阻止其它车辆汇入主路。

车辆不一定特殊,特殊的是车里的乘客,而这辆车里的乘客,正是二号人物勃列日涅夫,和过去一样,他的胸前挂着两枚勋章,其中一枚是两年前获得的劳动英雄“镰刀与锤子”奖章,一直以来,他都有浓郁的“勋章情结”。他虚荣心重,贪图名利,喜欢获得各种勋章和奖章。

这一点,哪怕是现在,也是不加掩饰的,当然这也是他诚实的一面——喜欢勋章怎么了?这光灿灿的玩意,有谁不喜欢呢?

不过,现在的勃烈日涅夫,只是喜欢而已,不过他是唯一一个会把勋章随时佩带在身上的高层领导。

“今天的会议日程是什么?”

勃烈日涅夫心里寻思着,

“难道是汽车制造厂的事情?”

想了想,他随即就否决这个想法,毕竟,现在来自NBC的工程师团队已经抵达了莫斯科,他们很快就会前往工地,协助苏联建设一座大型汽车制造厂。

“24个月啊!”

在吉斯汽车从那四辆金龙大巴旁驶过的时候,勃烈日涅夫的心里不禁感慨了起来。

“他们真的能在24个月内建成一座年产66万辆的大型汽车制造厂吗?”

直到现在,别说是勃烈日涅夫了,就是苏联的工程师们仍然持怀疑态度,原因非常简单,按照苏联的工厂建设周期来说,仅仅只是基本土建,就需要至少24个月的时间。而从安装设备到完成生产线调试以及工人培训,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

“如果能实现的话,必定又是证明苏联成功的一个实例啊!”

当然,还是赫鲁晓夫同志英明领导的证明,想到这,勃列日涅夫的眉头皱成了一团儿,尽管一直以来他所扮演的是“跟屁虫”的角色,隔三差五便会出现在赫鲁晓夫跟前,大事小事都来汇报,不断拉进与赫鲁晓夫的距离。

但是事实上,在内心深处,勃列日涅夫有着他自己的一些想法,不仅他有,在莫斯科,还有一些人持有其它的想法。

他们并不愿意看到赫鲁晓夫如日中天的威望上升,因为……这对大家伙是不利的。

过去,人们之所以支持赫鲁晓夫是害怕回到钢铁时代那种朝不保夕的状态,而现在,他们又希望回到过去……因为那个时候,他们所享受的一切远超过现在。

可是他们也就只能想想而已。

毕竟,现在赫鲁晓夫的威望是如日中天的,从面积更大、条件更好的“赫鲁晓夫楼”到“给商店里充足的肉”,再到“给我们的人民一辆汽车”。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苏联人,尤其是中基层干部群众为之欢呼,再加上去年在“古巴导弹危机”的处理过程中,不卑不亢的表现,更是让他赢得了军方强硬派的支持。

“简直就像是奇迹一样……”

心里这么嘀咕着的时候,勃列日涅夫的吉斯汽车就驶进了克里姆林宫。

这天,一辆辆吉斯汽车从莫斯科各地驶入克里姆林宫,很快,这些人就走进了武器库大楼二楼的那间会议室,赫鲁晓夫已经等待他们多时了……

(本章完)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