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想同大舅舅借点人马(1 / 2)

众人回到镇阳堡的第二日,前方即传来消息。

江夏发兵四十万,由主帅魏良统领,直奔大楚而来。

浩浩荡荡的大军,踏着遮天蔽日的扬尘,自镇阳堡外傲然而过。

林倾暖站在城墙上,一袭青衣布衫,外罩深色半臂,头扎方巾,白皙素净的小脸上并无特别之处,唯那双大而明亮的凤眼,顾盼神飞间,灵气逼人。

她将“千里眼”拿下,“恭敬”的递还给面前的宁知远。

这场酝酿了半年之久的大战,终究还是开始了。

城墙上的其他将士,见自家将军竟带着林倾暖这个小随从,当下对她的身份愈发好奇。

“将军,江夏大军连过三堡未停,末将觉得,他的目标应是前方的青州城。”

宁屿望了眼远方漫天弥散的灰尘,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据探马回报,这次江夏几乎是倾巢出动,且行军迅速,目的明确,路上几未耽搁。

从得到消息,到大军路过镇阳堡,只用了不到两日的功夫。

宁知远微微点头,“青州一旦被围,六堡必发兵相救,这招围城打援,可是魏良最拿手的把戏了。”

到时江夏只需在青州城外以逸待劳,便可将大楚各路军尽数歼灭。

而青州一旦有失,大楚门户大开,江夏便可长驱直入,直取京师。

于韶接口,“青州城外地势平坦,并无可设伏兵之地,魏良此举,恐是仗着人数优势,打算正面迎击我们的援军。”

青州无险可守。

但同样的,想要在这里设兵埋伏,也极为不易。

宁知远目露赞赏,“不错,确有这个可能。”

说着,他欣慰一笑,拍了拍于韶结实的肩膀,“好小子,这次同江夏交战,让你来打头阵,你可敢?”

美玉离不开雕琢。

于韶这孩子,文治武功在军中都属于拔尖,是个不错的将才,他一直都不吝培养。

宁屿顿时一脸羡慕的看向于韶。

不过遗憾归遗憾,他心里也是发自内心的替好兄弟高兴。

毕竟,他老早就惦记着想上战场了。

果然,于韶闻言大喜,立刻拍胸脯保证,“将军放心,于韶定不会辜负将军的期望,一定会大捷而归。”

言罢,他又看向宁屿,“像宁兄一般。”

宁屿是他的好兄弟不假,但他也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就将上战场的机会让给他。

他剑眉飞扬,俊俏的脸上透着意气风发,丝毫没有大敌当前的紧张感。

众将士见状,略显沉重的心也不由跟着放松下来。

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宁知远哈哈大笑,指着他向左右笑骂,“这小子还在记恨,我上次没让他去麟光城呢。”

上次麟光城一战,他留了于韶守卫镇阳堡,带了宁屿去。

原因无它,宁屿骁勇善战、临危不惧,适合冲锋陷阵。

而于韶机敏睿智、周顾全面,是守城的不二人选。

不问亲疏,是他一贯的用人风格。

宁屿虽是他儿子,但军中无父子,他当时也并未考虑这层关系。

况且,于韶这小子也是他看着成长起来的,同父子无异。

其他将士都跟着笑了起来。

于韶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哪有!”

他从未有过抱怨,只是想早日上阵杀敌罢了。

林倾暖眨了眨眼,适时插话,“宁将军,既然我们已猜到了魏良的计谋,那何不先行一步呢?”

青州方面,她一点都不担心,唐乔足以应付。

况且,青州城内粮草充足,兵强马壮,守城大将又深谙兵法,只要不出幺蛾子,守卫个个把月,不成问题。

但如此耗下去,恐怕这场战争要打到猴年马月去。

所以不管是为了减少伤亡,还是为了能尽早结束战争,都必须要速战速决。

宁知远深深看了她一眼,捋了捋不长的胡髯,“且说说看!”

末了,他又添了一句,“唐大人留你在镇阳堡,便是帮着本将出谋划策,你若有什么好的建议,自可说来,不必有所顾忌。”

这话便是说给旁边那些将士听的了。

毕竟,这些将士中,不全是宁家军的人。

众将士此刻也明白过来,敢情这个小随从,是监军大人专门留在这里的。

如今见他气质非凡,谈吐不俗,众人心里愈发肯定,恐怕他的身份,并不仅仅是随从这么简单。

林倾暖忍住笑,向宁知远拘礼,“小的明白。”

她知道,大舅舅故意这么说,就是为了避免旁人对她大胆的行为有所议论。

言罢,她自腰间取下一封书信,呈给了宁知远,“宁将军请看!”

这里人多口杂,她的计划隐秘,不便多说。

宁知远目中微露惊讶。

这丫头,还真有准备?

不过他也没多想,顺势接过,拆开信封,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