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宗的爵位已经是国公之尊了,封无可封,只能给一些荣誉性的职位,如柱国、太子少傅了。
另外钱财方面,朱祁钰也没有吝啬,手笔很大方。
徐承宗以及一起回来的将士们都很满意。
领完封赏,徐承宗又在京师待了几天,处理完师叔祖所交代的事情,这才出发回金陵。
另外,朝堂上关于西域的处置,基本上都采用了镇国公杨轩的建议,毕竟朝堂上下,对西域都不怎么了解,胡乱插手指挥,恐怕会引起不好的事情。
根据杨轩的建议,在西域不进行羁縻统治,而是设立西域布政使司、行都司、按察使司,和内地的省份一样,归朝廷管辖。
行都司和都司的区别就在于行都司是在军事冲突频繁的省份设立,编制和人员配备方面,和都司是一样的。
整个大明,也就只有五个行都司,剩下的都是都司。
现在,加上西域行都司,那就是六个了。
虽说经过和帖木儿帝国一战,大规模的战事是没有了,但毕竟是边境地区,小规模的战斗还是不可避免的。
行都司的设立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关旨意,也早已经派人送往西域了。
一应官员的任命,由镇国公确认后上报朝廷便可,这是朱祁钰给杨轩的特权。
众官员虽羡慕,但也不敢反驳。
毕竟那可是镇国公啊!
位极人臣,深受皇帝信任!
时至今日,朝堂内部早已经稳定了下来,朱祁钰这个皇位也已经稳的不能再稳了,哪怕是胡太后也动摇不了。
一些地方的叛乱也已经平定,国家正在从正统十四年的战争之中走出来。
这两年,朱祁钰的表现,朝堂上下都看在眼里。
他无疑是一个努力的人。
天资不足,那便用努力补上。
当然,唯一让朝堂上下颇有微词的便是朱祁钰对西域战事不遗余力的支持。
国库的收入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这上面,再加上平叛。赈灾、基建等等,一年下来,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结余。
还好小皇帝留下的遗产足够丰厚,不然根本经不起这么挥霍。
所以在西域战事结束的消息传来之后,户部尚书当场松了口气。
天知道这近两年时间他的压力有多大?
不过,在这近两年时间里,有一些官员的资产翻了好几番,对他们来说,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
殊不知,所有的证据都已经被虎子父子搜集好了,就等镇国公归来进行清算。
杨轩当初离开之前交代他们父子要查的事情,这么长时间,都已经查的差不多了。
相关证据,一间大房子都不够放的。
……
距离年关越来越近,京师的年味也是越来越浓,一众官员都在抓紧时间处理手上的事情。
今年事,今年毕,争取不留下尾巴!
而且因为西域战事的胜利,今年过年的氛围远远超过了往年。
朱祁钰更是下旨,给北直隶所有年过六十的老人、三岁以下的孩童,不论男女,酒肉各一斤,米十斤(这个是给孩子的),与民同乐。
一时之间,百姓对朱祁钰这个皇帝的好感呈直线上升。
普通百姓小民不知道什么家国大义,但是谁对他好,还是知道的。
另一边的徐承宗也用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回到了金陵,将师叔祖杨轩的消息告诉了镇国公府的几位。
小师妹的身体状况虽有所下滑,但再坚持个几年不成问题,但蓝香因为大孙子的死,这两年消瘦了许多,若不是因为还有胡磊这个孙子陪在身边,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呢!
不过就算如此,她的情况也说不上好。
能不能活得过小师妹,还未可知!
……
西域。
寒风狂啸,带起漫天的黄沙,这个时代就是如此,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很薄弱。
杨轩待在房间之中,盯着墙上的地图,思考着西域今后要如何治理。
首先这里的少数民族很多,肯定不能照搬内地省份的治理方法。
必须结合实际情况。
杨轩也在回想着自己那不断模糊的记忆,打算来一个古今结合。
不过有一点是一定要落实下去的,那就是屯兵,毕竟西域的战略位置很重要,又是边境,小规模的战事是少不了的。
还有就是要移民,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比例要平衡。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过年前一天。
徐显忠来到师叔祖住的小院里,抖了抖盔甲上的沙土,这才掀开门帘走了进去。
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徐显忠连忙走到火盆前伸出手取暖。
一边取暖还一边跺脚,嘴里发出嘶嘶的声音。
“这天实在是太冷了。”
“风刮的脸生疼!”
徐显忠对着师叔祖说道。
比起京师来,西域是真的苦寒。
京师的冬天虽然也冷,但和西域的冬天比起来,还是要弱上一筹的。
“桌子上有刚刚煮好的粥,先喝一口暖暖身子。”
杨轩看着徐显忠示意道。
“哎!”后者应了一声,过去给自己盛了一碗粥,吸溜吸溜的喝完,顿时感觉身子暖了起来。
“师叔祖,我刚去军营中巡视了一圈,发现将士们都有些想家了。”
“这次我们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
徐显忠走到师叔祖杨轩的面前,道。
“一时半会儿我们还回不去。”
“西域这边的人口主要是以少数民族为主,情况比较复杂。”
“还有边境,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但却不能因此就放松了。”
“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有意外情况发生。”
“所以现阶段必须留下足够的威慑力量。”
杨轩抬起眸子看着徐显忠说道。
后者闻言轻轻嗯了一声,表示明白。
“后续看情况,时机成熟了就带将士们回家。”
“还有,今年这个年,我就在军营中和将士们一起过了,你看着安排一下。”杨轩又道。
“好的师叔祖。”徐显忠应下。
次日,除夕。
城中和军营之中的明军将士一大早就起来忙碌了。
不过城中的年味却没有多么浓厚。
这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节日习俗不同,未来还需要移民过来进行漫长的同化。
不过,这同化的第一步,就从过同一个年开始。
杨轩早就下令,让这里的少数民族百姓也跟着一起过年。
同时给上了年纪的百姓发放酒肉,该施恩的时候不能吝啬,也不要对少数民族区别对待。
毕竟以后都属于是同一个国家,是一家人了。
都是家人们啊!
杨轩从住处走出,就见徐显忠和石亨等一众将领已经在外面等着了。
“镇国公!”众将齐齐行礼。
“都免礼吧!”杨轩出声。
“谢镇国公!”
“出发,去军营!”
“是。”
杨轩一马当先,众将跟在其身后,朝着军营走去。
良久,众将才抵达军营。
还没进大门,就已经听到了营中传出的欢声笑语。
这不用看也能猜到将士们心底的喜悦。
众将走进营中,速度并不是很快,同时眼神也在四处看着。
营中并不是所有的将士都披甲,大多数将士外面都只是穿着厚厚的棉袄。
大过年的,也不用像平时一样身披全甲,所以只有一些负责警戒的将士才披甲带着装备。
杨轩带着一众将领先是走进将士们住的营房看了看,然后才去的食堂。
因为杨轩重视军纪,还有卫生,营房中并不是很乱,不说和后世的军队比了,能勉勉强强看过眼就已经很不错了。
只是这个季节,为了保暖,里外不通风,这个味道确实有些大。
对此杨轩也是说了一下,营房中没有人的时候,就打开门通通风,保证空气的流动。
这也是为了将士们的身体健康着想。
一行人来到食堂,伙夫们正热火朝天的忙着擀面皮包饺子呢!
看到杨轩等人进来,当即就停下了手上的动作行礼问好。
“参见镇国公!”
“都免礼吧!”杨轩出声,语气温和。
“谢镇国公!”
伙夫们起身,看着杨轩,心中还是很紧张的。
毕竟双方的身份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尊卑有序,等级森严。
杨轩并没有注意到伙夫们心中的想法,他走到灶台前,搅了搅锅里煮着的饺子。
随后打量着四周,整个后厨,到处都是饺子。
伙夫们的脸上和手上还沾染着面粉。
“饺子准备的够不够?”
“要让所有的将士们都能吃上!”
杨轩开口问道。
“回镇国公的话,有朝廷运来的粮食,我们的食物很充裕。”
“可以保证每位将士最少都能分到一斤饺子!”
一名将领连忙上前几步回答道。
“嗯,大过年的,将士们回不了家,那在这吃上面,就不能亏待了。”
杨轩点点头,道。
一斤饺子虽然不多,但人多啊,加起来就是一个不小的量了。
工作量可一点也不小。
……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