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地分力:管仲将公田也分配给农民耕种,变集体劳作为分散的一家一户式的个体经营。
与之分货:就是按照土地质量测定粮食产量,然后按比例将一部分收成交给国家,其余部分留给自己。
连农人们也能看懂,公田也分给农民种了吗,那不管是什么田,农民都会尽力耕种,因为除上交一定的赋税外,剩余产量均归自己所有。
和井田制相比,他们也天然倾向于这种制度。
老村长拍着磨盘,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现在交田税的方法,也是从那个管仲开始的!”
一说到这个,旁边另一个青年面有不忿:“按田的产量来交税可以,但凭什么不是按照秋收后的收成,而是按他们定的最好年景的收成来收?
就算侥幸没了天灾,我们就能年年种出那么多的粮食来了吗!”
用力拍了三下磨盘,村长呵斥道:“大山,噤声!”
名叫大山的青年闭了嘴,但是包括他在内,其他人脸上的不满神色也是再也遮不住了的。
村长看看左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村里的大家依然害怕官府,但又没以前那么怕了。
他也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只能小声道:“这话就只有自己村里一些人倒还好,你不要去外面给人听到了,生出无妄之灾。”
村长这么多年都在大家心里很有威望,他说这话大家也愿意听,只是到底大家都没那么怕了,还会去想以前到底那些不会思考,但极其不合理的事。
【“鲁国为了增加收入,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
从这开始,大量隐匿在私人手中的拓荒地又被暴露在国家税收体制之下,国家财政收入因此而得到大幅提升。
在鲁国实行初税亩后,楚国、郑国、晋国等纷纷效仿,掀起了春秋战国时代土地私有化的浪潮。
商鞅变法则是第一次用法律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彻底终结了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开启了延续两千多年的私有土地制度。
和当时铁农具时代生产力匹配的,就是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度、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小小最后补充道:“尽管到了历史的下一个阶段,它落后了,不再适合我们,但在一定时期,我们不能否认它的进步意义。”】
换而言之,就是华夏两千多年来,封建制度和生产力都是匹配的,生产力没有到达顶峰,专制制度也没有到达顶峰。
直到明清。
想起主播历史书本上的那些标题,明清皇帝们心里虚的很。
那当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清达到顶峰后,下场就也和之前和分封度、井田制一样,只能迎来土崩瓦解吗?
生产力的发展不是他们人为可以抑制的,维持君主统治和原有旧制度的后果,就是清末被洋人打进来签条约。
就连清末,历史卷子上都有讲到它们的改革变法。
所以这就是一个无解的话题,历史的发展进程不会因任何人的意志转移。
幸运儿张良也在想,所以在生产力超过井田制承载能力后的下一个时代,就只有完成了彻底的,新的变革大秦抓住了机遇,让中央集权制度取代了过去的封建制度?
认真听完这一长串回答的张良对着天幕正经行礼,他现在也有一堆的知识需要整理。
比如秦的制度如果是先进又合适的,那为什么秦还是二世而亡了?
嬴政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能想到的,就是他死了,继承人扶苏也死了,偌大的大秦出现权力真空,原本被压着的六国遗民举兵起事,最后六国也谁都没赢,被那个汉夺取了胜利果实。
然后汉还承秦制。
现在按照主播讲的这种思路,好像秦的灭亡恰恰是制度太对了,对的没有给还处在旧时代的人来到新时代的机会。
他的大秦二世而亡,仿佛是新制和旧制在最后的纠缠中被不慎拉了下去。
但想到这里他就火大,为什么汉最后就是能好好的,还有个东汉西汉和季汉。
他抬头,目光看向不争气的儿子。
“扶苏,你怎么看。”
因为法国大革命而放下心的扶苏:“大秦现在的生产力和制度都达不到顶峰,法兰西的问题我们还不用担心。”
没有什么阴影比路易十六被裁定叛国砍头还要重的了,一票之差,就多了一票,一国之君就没了。
不过现在这不那么需要担心,真是太好了,看六国人都眉清目秀了起来。
深吸一口气,嬴政告诉自己不要骂儿子。
“朕问的是,听了这些,你怎么看大秦二世而亡。”
扶苏眼神偏了一些,不说话。
怎么说,我又不是秦二世,我怎么知道。
上面解析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的一长段话说完,再也没人怀疑后世教育偏不偏科了。
比起文采斐然的诗词歌赋,这种知识是真的千金难求。
曹丕也很头疼看看桌上自己的笔记。
已知,所有的制度都是和时代,和经济水平、生产力相匹配的。
以前汉是举孝廉,未来唐宋明清都是科举制,他这中间的九品中正制,应该契合了时代的吧。
如果有机会的话,没出场的杨坚真想穿越过来把曹丕狠狠揍一顿,你知道为了你的九品中正制,我以后科举开的有多艰难吗!
努力抄这种新知识的李世民也一脸痛苦面具。
这么多年了,没想到他都忙着治理国家,居然又回到了从前痛苦的念书时光。
偏偏这种课程非常有用,从基础开始往上分析整个国家,不学不行。
每朝每代的具体制度都有不一样的,但总体而言,的确都还在秦汉的框架下。
让他也想起了均田制,开始思考万一哪天大唐的生产力和田制也开始不匹配了怎么办,会有什么后果。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