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应淮微不可察地轻叹,女生太敏锐了,果然和林婶说的一样。
“别担心,这里人多口杂,上车再说。”
意识到事情可能与生父生母有关,姜安安按捺心底的不安,跟着他离开县委。
街角停放着一辆崭新的皮卡车,车牌号与老局长那辆不一样。
等三人上了车,周应淮吩咐司机开车。
姜安安左右看了看,问:“段同志去哪了,她不跟我们一块回去吗?”
周应淮微微眯起眼:“她不敢。”
段红菱接到的任务是保护姜安安,却无视命令,任由她被坏人抓走。
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
“抱歉,是我擅作主张,段同志也是为了配合我拿下绑匪。”姜安安着急解释:“行动之所以能成功,把匪徒一网打尽,都是因为段同志灵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
周应淮指腹无奈地摩挲着拐杖,肃声道:“与完成任务相比,进入部队第一天,我们都在红旗下宣誓无论何时何地首要保护百姓安全。
段红菱不服从命令,但立了功都是事实,功过相抵,需要写一份检讨交上去。”
姜安安咬了下唇,脸色苍白。
“而你胆子大,容易冲动行事,却不计后果。如果你和段红菱失手,真的落入歹徒手中,不仅置自己于危险之中,还会给警方救援增加难度。”
这番话说得重了,吴建国于心不忍,刚要为姜安安说两句好话,却被周应淮眼神制止。
面对普通歹徒,就算姜安安真的有把握可以对付对方,但匪首杀人不见血的间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姜安安必须得小心谨慎,不能再掉以轻心。
姜安安垂下头,认真地说道:“对不起,我知道错了,下次一定不会再冲动行事。”
闻言,周应淮缓和了声音:“姜安安同志,这是组织对你下达的任务。接下来你将全权配合我工作,一同调查十六年前沈微明同志是否叛国的案件。”
开口就是暴击。
姜安安不敢置信地瞪圆眼,上面明明知道沈微明与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何还会信任自己?
难道不是得让她暂停工作避嫌吗?
仿佛是洞穿她的想法,周应淮嘴角微勾:“你很幸运,拥有一对好养父母。”
姜安安顿悟:“我爹主动交待了?”
继而又忿忿地握紧小拳头:“要不是出去救援,我肯定早就知道真相。”
说到这,她彻底恍然大悟:“你们是故意把我派出去的?是为了让杨欣蔓见到我?”
周应淮点头承认:“是。”
从土匪窝里,他们其实还找到一张照片,上面正是杨欣蔓。
巧的是,有人在江县看见过杨欣蔓,稍微打听下,便得到她全部信息,毕竟“善良杨老师”的名号无人不知。
杨欣蔓与姜安安长得太像了。
而根据资料,姜安安是姜德贵捡回来的,不难让人怀疑。
刚好借着救援机会,让姜安安去刺激杨欣蔓……没想到杨欣蔓陷入昏迷,被人偷偷带走,不知所踪。
听完这一切,姜安安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所以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巧合,大部分都是人为。
“高主任、杨书记、陈主任……甚至包括白县长都为你做担保,因此组织上十分信任你,并且派段红菱保护你安全。”周应淮怕她心里介怀,选择把所有事情和盘托出。
姜安安只觉肩上众人沉甸甸的,一方面感动大家伙对她的信任与付出,一方面又觉得压力大、责任重。
如果她踏错路,将会牵连这些人。
可他们为了留住她这个好同志,义无反顾地站在她身后,撑起一片广阔天地。
姜安安:“我完全接受组织的安排。”
这个回答在周应淮意料之中,嘴角笑意更深:“第一个任务,就是要你去接近沈教授。”
姜安安蹙起眉。
沈教授即她亲爷爷,要她利用亲情接近一个痛失儿子的老人,说实话她干不出这等丧天良的事情。
“根据姜叔的话,基本能断定沈微明没有叛国。一个心底善良誓死保护老百姓的好同志,肯定做不出那等为钱出卖国家的卑劣行为。”
周应淮:“沈教授这些年在西北吃许多苦头,对外界防备,不肯求医。组织希望你能感化老爷子,帮他治理好身体。”
首都局势逐渐明朗,听说有些地方的专家开始平反。
沈教授德高望重,为国家做出许多科研贡献,将来必定能够重回首都。
姜安安放下心来:“行,照顾亲爷爷这原本就是我该尽的义务。”
不过……
“我家到底出什么事了?”
周应淮:“考察队查到你的身世,偷偷派人潜入你家,要带走你爹娘进行逼供。你娘跟绑匪搏斗,砍伤歹徒,自己胳膊也受了点伤。”
一想起当日冲进姜家看到的血腥场面,周应淮对林美如的尊敬更上一层楼。
被吓傻了的姜德贵坐在门槛上,看她媳妇拿着菜刀追着歹徒满院子跑……
“考虑到今天为了欢迎救援队回城,县城人员复杂,为了二老的安危,还是让他们留在村里。”
南溪大队如今如同铁通一般戒备森严,起因竟然是有人故意散播姜安安被领养的事情,触碰到村民们的底线。
姜安安并非林美如亲生女儿,上了年纪的村民都知道此事,并不算任何秘密。
有人故意散播谣言,一群老少娘们全部不干了!
她们能有如今舒心日子,全是姜安安的功劳,任谁都不能诋毁伤害大功臣。
于是大家伙自发组织,把考察队赶出村子,严加盘查村里陌生面孔。
两人说话间,很快到了南溪大队。
村子上方横挂着一条横幅——欢迎英雄姜安安回村。
村民们围在村口唠嗑。
朱婆子吐了口瓜子皮,眼尖瞧见一辆车朝这边驶过来,忙拍拍屁股站起来:“林美如,你家安安是不是在车上?”
林美如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伸长脖子看:“八成是!”
“快,敲锣打鼓放鞭炮的,赶紧动起来。”
村里热闹非凡。
欢庆的声音很快传入牛棚。
一位老者抬起头,很快又垂下去。
旁边有人在他耳边絮絮叨叨:“听说村民们正在欢迎你亲孙女,沈玉书,你不在乎自己这把老骨头,至少该考虑考虑你孙……”
话没说完,他直直栽倒在地。
沈玉书熟稔地扔下手中木棍,神情不屑。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