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赵志刚的建议(1 / 1)

乡亲们看好陈一凡,主要是因为他年纪轻轻,就找到了快速赚钱的路子。

一个16岁的少年身无分文闯荡城市,5年后归来,就在村子里盖小二楼,这个速度是很惊人的。

要知道,村里的一个壮劳力要不出去打工的话,一年的纯收入不会超过2000块钱,穷到家了。

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几十万元的陈一凡,俨然成为村里的首富,让人望尘莫及。

而陈一凡还只有21岁,所以人们都觉得他前途无量。

在老家住了一个星期之后,陈一凡带小戴继续去跑业务。不能住下去了,每天有人请客,一天五顿酒,从早到晚都是醉醺醺的。

“老家人真是太实在了。”小戴开着车,感叹道。

陈一凡点了点头,打开车窗回头张望,为他送行的家人和乡亲们还站在村口。

那是一群老实人,老实到不知道怎么赚钱,只知道出卖自己的苦力,来换取微薄的收入。

“陈哥,你想带动老乡发展,就必须自己干才行。”小戴说道。

“自己干,哪有那么容易?”陈一凡摇头道。

就拿他现在的行业来说,需要千万级的流动资金,需要过硬的人脉关系,陈一凡什么都没有。

但是秦瑞龙那句话对陈一凡影响太大了,要擅于借助别人的力量、资源和头脑,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也就是说,自己没有不要紧,只要会借就行,就像诸葛亮草船借箭的道理一样。

陈一凡不由得开始动脑筋,他想在鼎盛时代这个平台上,借助贺总的力量来做点大事。

贺总对做实体不感兴趣,但陈一凡跑了一年业务之后,得出一个自己的结论。

那就是中间贸易商来钱是轻松,但业务不稳定。想长久的发展下去,并一步步的做大做强,就必须做企业。

这个结论深深的扎根在陈一凡的心头。

再说了,中间贸易商只顾着自己赚钱,用不了几个人就能周转过来,最后就变成一个外人挤不进去的小圈子。

陈一凡侥幸,在大贵人秦瑞龙的引见下,才受到贺总的重用,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罢了。

鼎盛时代公司从来没有在人才市场找过员工,那些拥有大学乃至博士文凭的人才,在贸易行业都没有用武之地。而小学毕业的陈一凡,却因为自己在社会上锻炼出来的实战能力,如鱼得水。

这就是现状,博士想给没文化的老板打工,还没多少机会。

一路上,陈一凡左思右想,想的脑袋都疼。

“陈哥,咱们去哪儿?”

在公路上跑了两百多公里后,小戴才问。

“你不知道去哪儿,就瞎跑,你这是往哪儿开呢?”

陈一凡哭笑不得道。

“我看你在想问题嘛,不敢打扰你。等我把车停下,看看地图,我也不知道跑哪儿了。”小戴笑道。

兄弟两人斗了几句嘴,都习惯这样了。事实上,陈一凡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

他本来打算跑跑安徽的电厂和企业,但是回家以后不停地喝酒,还没顾得上搜集相关资料。

“我不说话,你能一口气开到长江去。”陈一凡看着地图说道,“不跑了,找个宾馆先住下,让我找找目标。”

“行啊。”

小戴回答一声,开车来到县城里,找了一家宾馆。

陈一凡洗了个澡,裹着浴巾坐在床上吸烟。

之前他了解到,安徽的企业发展很快,而煤炭的产量增长缓慢,所以是需要外地供煤的。

问题是,这种事情是由政府统筹安排的,具体操作也是由国有企业进行,私人贸易公司的机会有,但不大。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把山西的煤炭运输到安徽,成本无疑加大许多,公司利润不足,贺总未必愿意干。

所以,陈一凡很可能就是白用功。

贺总本人也是一个机会主义者,没有秦瑞龙那样系统的思维模式,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能干就干,不能干就一句话否定。

陈一凡思来想去,觉得他很难在安徽展开业务,尽管这里是他的老家。

其实鼎盛时代公司的黄金市场,就在山西、西北和华北。

但被贺总、岳康和韩文三人牢牢把持着,陈一凡无法涉足。

看来,陈一凡能把河南省做好就很不错了,毕竟河南紧邻山西,运输费用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于是陈一凡打算放弃安徽市场了。

只不过,为验证自己的想法,他还是去联系了当地一家电厂,了解电煤的采购价。加上运输成本以后,打电话给贺总汇报。

“不能干,你还是把精力放在河南吧。”贺总答复道。

得到老总的认同就行。

免得让人家以为自己每天在外面游山玩水。

事实上,陈一凡和小戴没少玩。

以前一个人不爱跑,小戴来了以后,去哪里都不会错过当地的风景名胜,拉着陈一凡跑。

兄弟俩的生活还是相当滋润的。

“走吧,小戴,咱们去云台市。”

次日,陈一凡决定直奔云台市,再找赵志刚聊聊供应电煤的事。丢掉这个大订单太让陈一凡心疼了,一年就是几十万的收入啊。

……

来到云台市后,赵志刚请陈一凡和小戴洗澡,当地最好的洗浴中心。

“赵哥,你看,我们每吨再让5块钱的利润,能干吗?”陈一凡笑着问道。

“不行,最少让10块。咱们朋友是朋友,但在生意上,谁都不能开玩笑。”赵志刚坚决不让步,抱怨道,“贺总也是,自己少赚点就行了,非要剥削你们这些跑业务的干甚?”

呃,陈一凡无语了。

说赵志刚挑拨离间吧,贺总确实把自己的利润摆在第一位。但更大的原因,还是考虑到资金的周转速度和总体回报。

“不能说剥削,呵呵,”陈一凡反应过来,笑道,“电煤占用资金量太大了,利润不够的话,就不值当干啊。”

“我倒是有一个建议,小陈,”赵志刚说道,“我们用量大,多几个煤矿备选是最好的。我缺少得力的人,你不妨去找找煤矿,看有没有价格合适的电煤,合适的话你再来找我。”

陈一凡点了点头。

赵志刚的意思,是想让陈一凡给他跑腿。

只要有钱赚,跑跑腿算什么。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