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国的巍峨,初现峥嵘!(1 / 2)

第一百零五章:

一九一九年的中华,看似混乱的厉害,可实际上国民的思想开始觉醒了,由这群学生和青年带头,引领了时代更迭的热潮。

这场风雷过后,这个民族将不再各自为政,而是团结起来,举民一心。

全国各地将燃起赤红色的火焰,赤色的旗帜,插遍漫山遍野。

读书人掀起的新思想、新文化的变革已经初具果实,从种下种子,到生根发芽,再到现在开花结果,每一步都有多艰难,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这一刻,不止是陈仲甫,还有李守长、鲁迅、钱玄同,也都挥拳呐喊着,誓要将这场风雷越闹越大,直至遍布全国。

他们当中,却少了一道身影。

胡适之。

此刻,他正站在北大教学楼的后头,静静沉默,注视着这一声比一声洪亮的呐喊声。

其实,他亦感到振奋人心,可是厚厚的镜片之下,他一双眼睛却带着茫然。

直至郭钦光死了,他都不理解学生为什么要举办这场轰轰烈烈的游行。

这和造反有什么区别?

“这场风雷不是久旱逢甘霖,而是百年一遇的灾难。”

胡适看着远处暗沉沉的天,喃喃自语着:“北大的是新文化的孕育地,却马上就要毁了……”

现在。

大秦。

赵高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此刻的画面。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一个学生的死,却带来了如此大的影响。

三十二名学校还没出狱,郭钦光又死了,他一度以为这场风雷会像之前一次次的起义一样,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最终会被平息收场。

猛然反应过来的他,急忙对嬴政说道:“陛下,这些人已经不是文人学生了,而是一群时代的叛贼!”

“果然叛贼不分年龄大小,男女贵贱,只要思想启蒙,未来就会颠覆一个国家啊……”

另一边,大汉。

刘彻目光复杂,喃喃自语:“我不知道这群学生文人未来能掀起何等波浪,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场风雷过后,这个国各个阶层的思想彻底改头换面了。”

为了国之尊严,他们拼了!

文字继续浮现。

【郭钦光的死,在京城各个阶层引发惊涛骇浪,不止是各所学校,还有工人阶层、商人阶层……】

【郭钦光,愿做思想启蒙时代的谭嗣同!】

画面浮现。

京城,铁路公司。

工人们聚集在一起,看着今天的新闻。

学生们在天门爱国游行,却遭到军阀镇压的消息映入眼帘。

三十二名学生被捕,甚至间接导致一名学生死亡,这几个字眼更是触目惊心。

“哐当!”

有工人愤怒一脚,踢翻器械。

接着站了起来,义愤填膺。

“这是什么世道?学生们如此爱国,军阀们却如此懦弱,要在那张荒唐的合约上签字,还不让反抗了?只会窝里横吗?”

“北洋,真是中华的耻辱!!”

“这样的政府,不值得我们为之托付!”

“上街,抗议!我们不能让一群孩子扛下这些责任!”

五四风雷还在继续着,工人阶级正式走上反抗的行列。

京城,水木大学,数位学生们聚集着。

他们都沉默着,郭钦光的死讯,传到了他们这儿。

那次游行,水木并没有参加。

人群中,一位学生依然走出来,脸上带着愤慨,声音郎朗。

“水木大学的同学们都应该反思一下,水木在京城,北大也在京城,为何北大的学生为了救国,愿意冒死游行,水木的学生们却不去参加?”

“水木,水木,难道水木真的不算是中华人的学校吗?”

他是闻一多。

五四风雷兴起时,他曾意气奋发,当晚手抄岳飞的《满江红》,呼吁学生们也加入进来。

可是得到的回应寥寥无几,最终没能参加这场游行,他失望了。

这一次,他要号召起来!

铿锵的声音响彻全场,十分刺耳,水木的学生们的眼里也逐渐被愤怒填充。

水木大学的校长站在后面,默默听着这声号召,当即做了一个决定——实行罢课!

“同学们,北洋已经无可指望了,还上什么课?等到签字的那一刻起,咱们中华的领土就要缺一块了!”

一所所学校,纷纷实行罢课,无言的愤怒,充斥在其中。

“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画面一转,是闻一多在写信。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