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暂停一下(1 / 1)

“和平是所有人的夙愿,战争的伤痛是所有人都无法抚平的。”

看着杨仲穆,雷诺略带着些许微笑:“先生,在贸易上报以充分的信任,可以避免一场冲突,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

“也许我们之前有过些许不愉快,但只要我们报以最大的诚意,达成一致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是你们的一句古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阁下的汉语很好。”

“谢谢夸奖,我很喜欢伏尔泰的书。”

几句简单的客套并不能打动杨仲穆,双方都是老练的外交官,嘴上功夫自然不浅。

“五年时间,不能也不可能继续延长。”

凡国事,斤斤计较是不够的,必须锱铢计较,欧美的谈判与契约总是最大限度施压之后的结果,无论你愿不愿意。

物资出口限制的比例与时间都至关重要,到如今,德国的自然资源的缺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德国的军事实力。

纵然德国通过常年的技术援助帮助匈牙利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成为红色粮仓,解决了粮食危机。

但石油、铜矿、钨矿、橡胶可不是德国与它的联盟所能够生产的,这四项资源是发动战争机器不可或缺的原料,一直以来,英法都会同欧洲诸国对德匈芬,以及已经被德国渗透的差不多的捷克斯洛伐克进行进口限制。

这一副枷锁牢牢的锢在德国人的脖颈上,几乎只能够维持和平时期的使用,而想要发动战争,就必须囤积资源,但在欧洲大陆,这些资源的主要供应国无一例外都屈从着英法的指示,因而能否囤积则完全看中国和美国的脸面。

这些年,无数满载钨精矿、钼精矿、镍精矿乃至于锰、铬的货船源源不断的从广州、上海或宁波启航,无数满载橡胶、猪鬃、桐油的货船从广州、海防或坤甸出发,这些货轮的终点无一例外的都是汉堡。

英法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但数量级的估计是完全可能的,他们很清楚,德国人绝对有不少的储量。

因为所有人都可以看到,中国工厂里那些电器、机床以及钢铁等工业的发展也是极具跳跃的,二十年前的一战期间,中国的机床产额只占工业总产额的微不足道的1.2%,只能够生产最简单的手工作坊使用的小型车床和铣床。

在如今,两个月前的机床期刊中已经登载了最新突破的六种专用机床,其中五种都与德国人的机床一模一样,而剩下的一种则与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产品极为相似,但在五年前,中国都无法生产任何一种专用机床。

二十年前,这个国家还只能够出口丝绸、茶叶和粮食,但二十年后,这个国家已经可以出口电器、钢铁和机械了。

法国人很清楚,只要德国愿意付出什么,那么中国就完全有可能拒绝法国的提议。

作为右翼的“国族主义”的旗杆,杨仲穆的态度十分的强硬,表现得有恃无恐,而法国人虽然表露的姿态也很坚决,但实际上却非常害怕谈崩。

谈崩的结果对于法国来说,他们在东南亚乃至于东亚的直接利益都会打水漂,,但这不重要,这点东西对于一个全球帝国来讲值不了多少钱,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相当危险。

无论是中国直接出兵,还是扶持的傀儡政权把法国人撵下了海——这都不是什么难事——最终都会指向政府的无能,民众会质疑国家的实力,在野党会大肆渲染恶果,使得本就糟糕的政局雪上加霜。

而更长远一点,如果中国对法国发动了经济制裁,也同样有相当的可能导致刚刚展露一点复苏苗头的法国经济再度沉沦。

至于最糟糕的局面莫过于中国南下,这很有可能会损害到英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会对欧洲的局势造成不可控的影响。

但,这一切的代价与筹码,却未必要自己独自承担,不是吗?

雷诺为这场会谈按下了暂停键,杨仲穆自然也不着急。

不过,远在亚洲另一边的一些欧洲人却是另一幅模样,秉着快刀斩乱麻的原则,既然两国已经商定好了诸多事宜,那么最后的约定就应当尽快定下。

海军的效率很高,正逢太微右垣号在旅顺海军造船厂维修,黑龙江号战列舰同样在港,因而立即安排了参观事宜。

舰船设计是中国的优势,防护布局、火炮布局、水下防护系统都有特色,这些经验也是德国人所看重的,而动力系统出力不如法国和美国,同级别稳定性则不如美国,但相比于德国自己的,还是要好一些的。

但子系统却只能说平平无奇,主炮火控逊色于英美,防空火控则与英国差不多;观测仪器师承德国,如今也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雷达等设备就见不到了,不过如今各家暂时都还没有比较靠谱的战列舰雷达,因而此时倒也不算什么,否则德国人也不用交易了;通讯设备谈不上优秀,但还是合格的,电力系统也差不多,只怕是德国人还能看到不少自家产品。

相比于历史上德国人看到的赤城号航空母舰,太微垣级就要先进的多了,没有三段式的甲板,干舷也够高,烟囱和上层建筑布置合理,船体内的空间更是要宽广的多,机库和舱室布局都十分有特色。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微垣级的先天条件足够优秀,开工时去除伪装后,她基本只剩下一根龙骨了,因而其从最初开始就是作为专业的航母来设计的,而非什么半道出家,而改造给予其的活度有让她可以在三万四干吨的船体上自由活动,而最初设计时包含的一些战列舰的思想又为其带来了良好的防护、适航性和稳定性。

德莱特一行人对于太微垣级给予了高度评价,而黑龙江号则主要还是稳定性和适航性的问题,但德国人还是对其特色的水下防护系统感兴趣,而对于防护却保有一定的怀疑,不过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来。

接下来,海军又向他们展示了新式战列舰的设计,即原计划于今年底建造的超条约战列舰。

工人海军同样对未来战列舰的交战进行过一些设想和论证,考虑到本国的地理因素,工人海军认为未来的战列舰交战突出单舰/双舰小编组、高航速、大航向角的交战,这种情况下装甲带的航向角加成、首尾横舱壁防护以及炮塔炮座防护将成为重点。

而又由于双方变距率较大,海战对火控系统要求也高,受北大西洋能见度影响,火控系统时常会因为海雾、烟雾、海浪甚至低空云层等丢失目标,需求盲射能力,对于雷达和火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由于航空力量的增强,舰只的防空也十分重要,雷达火控的升级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鉴于飞机对海打击的主要能力依赖鱼雷,所以对战列舰鱼雷防护和水平防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当德国人简单的阐述了这套理论之后,单启云等人也表示了赞同,这套理论可以说对自身情况的认知相当清晰。

在本国,海军中的部分人也认为,传统的战列舰已经不存在了,战列线已经消亡了,如今的战列舰已经成为了全能舰,为了配合舰队行动,战列舰的航速要提高,各种各样的火控设备、高平两用炮、防空炮群、无线电设备等也纷纷上舰,更多的防护和更稳定的布局也成为需求,甚至于在必要的时候,战列舰所携带的水上飞机还需要给舰队提供大范围的侦察。

而基于此判断,德莱特等人迅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受制于排水量的舰船稳定性和适航性就不必讨论了,当年要是黑龙江号等造到四万吨,适航性根本不叫事,只不过可惜她只能维持在3.5万吨上下,随便一改造就超标。

比如前段时间海军拟计划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现代化改造,这还只是英美标准的改造,而不是日意那种大刀阔斧的改造,标准排水量就已经直逼三万八干吨了。

首先,在舰体上,德国人最看好的莫过于那套水下防护系统,通过使用特制膨化沥青替代一部分液舱液,既能够更好的吸收爆炸伤害,也能够加强舰艇的稳定性和复原性。

这对于缺乏护航舰艇的破交任务来说,显然十分重要。

其次,德国人对于该舰的防护有别样的见解,他们认为战列舰应在首尾等次级防护区也应当具备较好的储备浮力和防护储备浮力的能力。

这本身倒是没有错,历史上美国人为衣阿华设计了尾部防护舵机和传动轴的次级装甲盒,在蒙大拿上也有装甲管道保护传动轴,而英国的前卫也有大范围的次级装甲带,这实际上都反映了战场防护的需求。

对于这一点,单启云等人倒不意外,海军内部的设计也逐渐提出了次级装甲盒的准备,更有一部分人颇为大胆的提出了将主装甲带设置在船壳板外保护水密的设计。

但德国人的应对措施让人一言难尽,艏艉齐备的装甲盒倒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一个取舍的问题,但穹甲防护之类的设计就真的不能理解了。

对于这套想法,单启云等人也只能笑笑,不说话。.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