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剑出鞘(1 / 1)

大楚怀王 腊月青梅子 1824 字 2023-09-04

群臣闻言,全都惊喜莫名。尤其是之前借钱给楚王的大臣,此刻已经笑得合不拢嘴,十年前,本来只是想向楚王表忠的投机之举,不想,十年后,不仅收回了本金,而且还收到了利息。

虽然这利息比放高利贷的利息低多了,但是,这可是数百金乃至千金之财,寻常买卖,往往数十年也未必能获得如此巨额利润。

更何况···

此时,不少人想起尚在燕国,滞留未归的鄂君来,那个家伙可是一口气借了万金。十年过去,万金收益,除了攻城灭国,什么事情还能获得如此收益?

想着,不少人心中隐隐后悔,早知今日,上次就不会借的如此之少了。

更有人叹恨,当时只是下手慢了一下,结果,竟然就迟了。

就在群臣各有所思间,随着熊槐将这三件事全都公布下去,整个大殿中,一扫不久前的压抑之气,殿中的气氛似乎轻快了不少。

此刻,群臣纷纷再次大唱赞歌。

熊槐听着群臣的奉承之声,笑了笑,然后开口道:“三事已毕,诸卿可有要事要奏?”

屈原闻言,立即出来道:“大王,臣闻有过则赏,有过则罚,上次一战,群臣百姓全都奋勇作战,自当予以奖赏。但是,面对过错亦不可不引以为戒,比如一些县尹与封君从中投机取巧,这亦不可不防。

故,臣以为,为了避免各地再次出现同样的事情,理应对各地加强管制。”

说着,屈原俯首一拜,然后起身道:“是以,臣建议,在各县设置属吏,县中主官,县尹县丞县尉,全都由大王亲自任免,以辅助县尹治理地方。

另,向各地封君派遣令尹,一则辅助各地封君治理地方,加强各地百姓于大王的联系,让百姓也能沐浴大王的恩泽。二则也能教导封君,让各地封君走上正途,以免封君再次误入鄢陵君等人的歧途。”

屈原话音一落,殿中顿时传来一片吸气的声音,向各县派遣属吏也就罢了,还要向封君派出令尹。

这···

此刻,尤其是那些封君们,看着屈原,眼中冒火,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了。

十几年前,就是屈原蛊惑楚王,收回所有超过两代封君的封地,说是要执行国法,君子之泽,两世而斩。

好在当时国家一片沸腾,国中激愤难当,楚王这才不了了之。

现在,屈原在襄阳呆了几年,一回朝中,竟然又要多事!

偏偏这种冠冕堂皇的事情,他们身为被动承受着,还无法主动开口反对。

想着,眼中的怒火好似要喷出来一般,一面死死的盯着屈原,另一面,眼睛的余光则落在楚王身上,希望楚王能拒绝这个荒谬的提议。

此时,熊槐在群臣的震惊中,沉吟了一下,在大臣开口之前点头道:“不错,如今各地县尹上任之时,往往自己带着属吏前去上任。如此,各县每次换县尹,都会造成县中混乱。若是各县属吏,全都由国家所设,即便县尹换人,只要县中属吏尚在,便可避免因为换人而产生的混乱,此事寡人以为可行。”

说完,熊槐直接将目光投向景翠,开口道:“令尹,不久后,各地推荐到郢都的贤才抵达郢都,到时请令尹亲自主持考核,择其优着充任地方,还望令尹量才而用之,县尹县丞以及属吏,以能而任。”

景翠闻言立即应道:“唯!”

随着景翠的应答,一些还打算劝阻楚王的大臣,立即闭上了嘴巴。

原因是他们想起了十几天前,楚王要求各地举荐贤才的诏令。

当时,他们还以为楚王只是求贤若渴,这才强制要求各地举贤荐能。

现在想来,原来十几天前,楚王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各县设置属吏,或许是因为无人可用,这才让各地举荐贤良。

想到这,群臣便已经知道楚王决心已下,此时,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动摇楚王的决心,强行劝谏,无疑是触怒楚王。

此时,群臣似乎再次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血气,顿时浑身一冷。

而各地封君,此时已经回想起,楚王下诏的那一日,似乎就是屈原向楚王禀报,喜君等人逃归之后,楚王召见令尹等人之后,才下达的诏令。

当时大家还以为楚王是在商议讨伐喜君等人。

现在看来,屈原当时不仅在楚王面前说了喜君等人的坏话,导致楚王让公孙衍出兵讨伐喜君五人。而且,恐怕当时还在楚王面前进了谗言,以致楚王迁怒各地县尹以及封君。

只是,当日面见大王的令尹与柱国等人,没有传出半点风声。一直此刻众人驺然听闻此事,竟然无法开口反驳。

想着,无论是江汉辛存的封君,还是江淮的封君,全都向景翠与昭雎看去,希望他们能阻止楚王。

结果,他们全都失望了。

此刻,无论是景翠还是昭雎,全都静静的跪坐席上,一言不发,没有任何反对的神色,好似一个局外人一般。

见此,众人心中一寒。

此时,熊槐又开口道:“如今各地封君,若无诏令,几乎只在每年十月祭天祭祖之时,才会前来郢都,而且,若是封君年老,则会派出世子前来。如此,诸君一年到头才会见寡人一次,难免就有些疏远了。

而各地封君的世子,在诸君强壮之时,十有八九不会前来郢都,寡人欲见诸世子,或许也之后世子即位之时,如此,未免让世子与寡人情感淡薄。

故,为了加强寡人与诸君的关系,为了避免一些封君走上歧途,寡人决定···”

此时,熊槐看着众封君,一字一顿,不容置疑的道:“寡人决定,今后为诸卿安排贤能做令尹,还望诸君免之,与令尹一起,为国效力。”

众封君闻言,纷纷抬起头来,惊恐的看着楚王,久久不语。

楚王竟然没有在朝议中与群臣商议,不仅没有询问,而且没有给群臣反对的机会,就同意了。

楚王竟一反常态,如此独断专行。

此刻,从楚王的反常中,群臣感到了一股发自内心的寒意与恐惧。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