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直接明说吧,这样猜话很累。”韦宝笑道。
“别装了,你这么聪明,这么点事,还要怎么明说。”王体乾也笑了。
韦宝喜欢看人笑,但不知道为什么,真的不喜欢看太监笑。
因为太监笑起来,总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
韦宝不轻视太监,甚至很多时候同情太监。
但韦宝也会觉得太监可怕,因为他们的确不是正常人了,同情归同情,可怕归可怕,不防着这帮人,随时准备被他们弄死,尤其是像韦宝这种已经到了经常需要与太监接触的高官等级。
“叔父,我哪里聪明了,真要是聪明,也不会入仕途才一年就干不下去,要辞官归乡了嘛。”韦宝苦着脸道。
“那是你以退为进,我刚才就已经说了,这是一步好棋。”王体乾道:“现在朝廷的危局,只有小宝你这样的大才才有实力化解,而你深得陛下信任,又是英国公的女婿,别人想对付你是不容易的!而且小宝你左右逢源,与魏公公底下的人,与东林人的关系都处的不错,这更是难能可贵!陛下并不一定要用我们这样的太监,若是有像小宝你这样的朝臣,陛下也肯定会认真考虑重用的。”
韦宝见王体乾挑明了,暗忖自己果然所料不错,王体乾就是来找自己一起反魏忠贤的啊。
韦宝万万没有想到王体乾这回这么刚正面,胆子这么大。
韦宝曾经深入研究过这些太监,甚至曾经认真设想过,对于古代的太监而言,如果他们感到痛苦,是“不能人道”还是“不能留下后代”影响更大。
韦宝仔细想过之后觉得,自然是不能留下后代更痛苦,拥有成熟阉技术的民族都更习惯在少年期对人类和牲畜进行阉,没有性成熟男孩,从来没有过性体验,自然也不会有性冲动。
试问一个男人要如何去后悔自己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感觉呢。
很多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都习惯收养义子,年幼时也体验过有亲人陪伴的感觉,自然对于留下后代充满了想法。
太监有小时候便阉的,有少年阉的,有成年后自我阉入宫的,九千岁魏忠贤就是成年后入宫的。
有切全部的,有只切蛋的,有只切鸡的,有切不干净还能搞事情的,据说九千岁就没有全部弄干净。
还有根本不切进宫搞太后的,韦宝听说嫪毐与秦始皇老妈好像是那样。
切掉以后可以对食,找个同样孤单的宫女一起吃饭一起生活彼此照应着,还有可以和太后每晚进行正常生活。
所以“对于古代太监”这个前提太宽泛了,韦宝觉得无后这种事情伤害最大,身体上和精神上一时的不满足在古人来看没什么大不了的。
太监切掉蛋以后没有**,有的保留原始的对女性朋友的向往,这个通过对食可以解决。
韦宝觉得搞不成那回事和孤独,不至于让太监变态,归根结底还是政治体制造成的。
中国自古以来政治势力分为几股,首先国家就像一个公司,某人首先创立该公司,他代表皇权。
但他是孤家寡人,几乎公司每个人都在算计他,他招架不住,就请一个经理帮他管理,这个人就是CEO,代表相权。
某人后来按捺不住花花世界中花姑娘的吸引,娶了媳妇,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媳妇家那帮穷亲戚仗着枕头风全加入公司,他们是外戚。
开始某人觉得还行,这么多人帮他。
后来发现公司大了,这帮家伙也开始算计他,外戚觉得财产不过瘾,想直接变为自己的。
做CEO的宰相也不老实,所有官员都听他的不听自己的。
皇帝和这么多人拔河有点吃不消了,发现自家仆人旺财不错忠心而且没有小伙伴,就拉过来帮自己,这就是太监。
太监在历史大多数时候是代表皇帝的,要为皇帝与文官与外戚斗争的,皇帝老人不好做的事情,他要做;皇帝为了千古名声丢不起的人,他就要丢。
这样,太监的名声通常好不到哪里去,另外太监还要和文官战斗,而文官是负责撰写历史的,文官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天然优越感,觉得十年寒窗天子门生,怎么一个缺斤短两家伙就能掌权而且自己要看他脸色行事,心理就不会平衡自然不会说太监好话。
但就是这样历史上还是出现了高力士,王承恩,怀恩等一些有较好口碑的太监。
太监中有好人也有坏人,就像大臣中有奸臣和忠臣一样。
当然考虑到太监老兄毕竟是因为丢了样东西,经常受到文官外戚的歧视,难免会心理变态作出很多变态事情。
太监在地方的作用类似监理,它们只对中央负责,在帝制体系下就是皇帝,是中央用来监督地方和各个部门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太监就是王权的延伸,它存在的意义是在各个位置上体现王权的意志。
因为太监的立场,所以他们往往对具体的办事机构产生矛盾。
老板都希望员工多做事少拿钱,而员工往往都指望没事开个小差也不会被扣奖金。
实际上在中央之国的官僚体系下,老板就是皇帝,员工就是各个大臣。夹在两者之间的太监就会成为两边的矛盾博弈的中心,太监要为皇帝负责,那就一定会对大臣施压。
而大臣们不敢直接忤逆皇帝,就只好通过丑化太监来向皇帝抗议。而不幸的是,大臣们往往都是正规文化阶层出身,舆论界天然倾向于官僚阶层。
于是太监的名声自然好不了了。
从官僚阶层推崇的儒家体系来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太监从入宫开始就天然地带着原罪。
但要是没有太监站在皇权的立场上去制约官僚,那么官僚怎么无法无天也没有人能挡得住。
事实上只要双方的博弈达到平衡,谁也压制不住谁,这个时候才能国泰民安。
太监起源于何时,何地,史籍并没有明确记载。
在中国的典籍文献中,关于太监的最早记载出自《春秋左传·僖公二年》,里边提及一个叫“寺人貂”的人,他是齐桓公的宠臣。郑玄注解,“寺人”就是“侍人”、阉人,“貂”是其称呼。郑玄的注解是有所本的,后来的《韩非子》、《吕氏春秋》和《史记》均有对此人的记载,信息也增加的很多,不过名字换成了“竖刁”或“竖刀”。
根据这些记载,竖刁是一个阉人,而且是个自宫的阉人。
为啥要自宫,就是为了取悦齐桓公,获得权势。
后来此人也的确得宠,不过做尽了坏事,败坏了朝政,甚至活活俄死了齐桓公,最后被杀头。
这些更详细的记载有可信的地方,也有后来人杜撰的地方。
可信的地方有二,一是中国的太监起源于齐桓公时代的齐国;二是,太监的出现,他们的阉割行为是自发自愿的,而非被强迫的。
是先有了太监,先有了自宫的人,然后齐桓公一看很合胃口,而不是齐桓公依靠自己的权势,去强制性地阉别人,强迫别人去做阉人。
明白和记住这个先后顺序很重要。
不可信的是,对太监起源的功利主义解释,将太监的自宫行为,完全归因于功利的考虑,说是为了邀宠国君而获取权势和财富。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