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发生的事,基本遵循熊庭弼的预料,后金从开原铁岭抚顺步步进逼,继而接连攻取大明分兵驻守的沈阳和辽阳。
沈阳被杀七万,辽阳大约六万,于是兵败如山倒,辽东沦陷。
此时关外在辽西还有广宁可守,熊庭弼再度受命主持防务。
决策是三方布置策,固守广宁集结兵马;以登莱舟师海陆牵制,伺机进辽南沿海;以山海关为中轴节制三方,待各镇兵马大集,三方并举。
这一战略的关键,就是先稳住阵脚,重建前线的战力,再集合绝对优势的兵力同时出动,后期甚至可以让朝鲜策应。
稳住阵脚,需要时间需要钱。
在萨尔浒之战后,辽东一片慌乱,熊庭弼临危出任辽东经略,守了一年,安然无事,提出方略,守而后战,被攻讦辞职。
短暂的太平换来的是朝廷转而支持主张速战的王化贞,所谓“愿以六万人进战一举荡平”,并任由辽东巡抚王化贞架空熊庭弼。
其结果是,广宁一战而没,又丢了十二万兵力全在广宁,熊只有关上五千左右,辽西全部丧失,大明势力退入关内。
关外局势,从抚顺到开原。从辽沈到广宁,一坏再坏,终于一无所有,无局可布。
自后金开战以来,大明总兵级的仅仅战死就有十四位,兵员损失数十万,更不用说百万粮草和无数军械马匹。
第三阶段,挫折。
尴尬的失败。
这次是明军以少敌多,以弱胜强。
因为大明对后金胜利的罕有。
辽西大败之后,京师震动。
主帅被逮,急需人主持危局。
第一个去的张鹤鸣,辞职归家。第二位解经邦,三次上疏,力辞重任。
最后推举王在晋,吏部推选了一天,不允推辞,依旧请辞,熹宗怒,令其刻期就道,否则“以国法绳之”。
王在晋被迫赴任,此时已经是三月份了,广宁大战是正月。
这种情势下,有个人早已在正月去辽西逛了一圈,回来详细介绍了关内外形势,结论是“予我军马钱谷一人足守此”。
朝廷正愁没人,立刻就让这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曾任邵武县令,兵部职方司主事袁崇焕,从京师调去山海关。
袁崇焕提出“守而后战”“凭坚城用大炮”“以辽人守辽土”。
以山海关、宁远、锦州为点设置立体防线,在狭长的辽西走廊建立一个后金咬不动的山。
以距离山海两百里外的宁远,再百余里外的锦州,四百里的空间,留驻军民,建筑坚城,堵住走廊。
以此,终于屯田五千余顷,岁入十五万石,再图进取。
大明对辽人的观感是很低的,反之亦然。
万历年早期敲骨吸髓,民变民逃,和后金崛起时期大批辽兵随同将领投降后金,向心力和信任度都很差。
朝廷上下包括熊庭弼都不信任辽人,以后来成为袁崇焕臂膀的祖大寿为例,祖家是辽东大族,广宁之败,他逃去觉华岛,其实是很摇摆的。
袁崇焕最初也不信任辽人,打算以广西狼兵构建主力,但很快确立“以辽人守辽土”的方针。
这里满是血泪,辽南的屠杀,十三山的抛弃等等。
袁崇焕于天启三年修筑宁远城,到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大兵扣关。
八旗跑了六百里,一头撞在一个不知名的城墙上,以六万围攻宁远万余守军,三天后撤退。
后金记录是折损游击两员,备御两员,兵五百。
熹宗实录记录是伤虏数千,内有头目数人,酋子一人。
八旗此时战力攻宁远不下,后金主力退至龙宫寺。
宁远之战,是从后金兴兵攻明以来,大明八年间唯一的胜仗。
也是努尔哈赤四十年军事生涯里唯一的败仗。
八月,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继位。
天启七年,皇太极在命阿敏以偏师征讨朝鲜得胜归来之后,举兵再次攻明。
袁崇焕巡抚辽东,以总兵赵率教统兵两万驻锦州,四万守关,袁崇焕六万驻宁远。
初步成型的关宁锦防线让后金吃尽苦头。
皇太极在攻打锦州十五天,啃不动,于是移兵宁远。
宁远城下第一战,野战,皇太极后撤诱敌,不成功,于是亲率大军决战,再败。
城下两军对垒,城上大炮开轰。
后金只好再回师打锦州,仍然不克——只能班师。
从五月初到六月中旬,战役以大明胜利结束。
七月,袁崇焕请辞。
袁崇焕再次出任,是崇祯元年。
第二年,皇太极绕道千里,分两路从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关,攻取遵化,关宁赵率教率领四千骑兵驰援,至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允入城,只得转向遵化,途中遇后金主力伏击,全军覆没。
袁崇焕统关宁后继兵力入援,趋抵京师——己巳之役关键之战。
皇太极代善攻德胜门大同总兵满桂,莽古尔泰攻广渠门袁崇焕,皇太极大胜,莽古尔泰溃败。
七日后,八旗主力与关宁再战,皇太极撤兵于南海子。
袁崇焕陛见下狱,关宁军溃散出关,满桂被迫出城,四万一战而没,后金纵横扫荡关内,如无人之境,袁崇焕手书追回关宁军。
孙承宗再次督师,关宁收复关内四城,阿敏论罪,袁崇焕被杀。
这一阶段结束。
后金其后数次绕道蒙古横扫关内,劫掠百姓,再无阻碍。
第四阶段,巩固。
打赢了国运兴亡的关键战役。
袁崇焕被极刑处死,祖大寿孤悬大凌河,待援无望,即便投降之后诈归,关宁整体也不可能再成为后金的威胁了,而明朝对关宁既不信任也不能放弃。
后金虽然无法啃动关宁锦,但可以毫无顾忌的不断远绕侵袭内地。
重重增饷,民变愈烈,内忧外患恶性循环。
洪承畴好容易平定农民军,出关,再次十万级的大败。
后金方面,皇太极先除掉阿敏,再制服莽古尔泰,继而降服架空代善,实现权力集中。
皇太极陆续建立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三王一公的汉将带来了明军军制和火器。
孔有德的火器资源来自关宁孙元化,后金除了传统的骑步,开始有了火器尤其是火炮部队,拥有了攻坚能力。
松锦大战之后,加入了大量明方降军,祖大寿虽然投降不受命,但关宁的主力实际已经并入。
此时八旗既能千里奔袭,关内纵横扫荡,又可以远征大漠,击垮林丹汗,在松锦大战之中更是拥有完备的计划和执行能力,不是简单的“游牧骑兵”可以概括的了。
皇太极修整制度,启用汉官汉制,称帝。
第五阶段,完备。群雄逐鹿,定鼎天下。
皇太极死,清朝进入多尔衮时期。
一片石大战,相当于李自成的松锦大战,战后李自成一败再败,直到完蛋。
关宁彻底并入后金,北方、中原很快被征服,小规模的反抗没有掀起波澜。
南明政权建立,然而依旧是党争不断,比起崇祯朝还加上了一个“军阀”坐大的恶疾。
真正给清朝造成挫折的只有李定国和郑成功,但也没有野史上宣扬的那么大。
李定国两厥名王,对方一个是兵少一个是冒进伏击,李定国的后方还有孙可望捣鬼,支持有限。
郑成功水军无敌,然而陆路站不住,只能退居海岛。
八旗在入关之后,战力迅速荒驰,到雍正时期恢复一些,之后继续没落。
八旗兵除了草创时期孱弱,其后发展势不可挡,在皇太极时期成熟,基本是同时代顶级的战力。
当然,缺陷不是没有,两黄旗和两白旗的争斗一直持续到顺治朝,汉人和满人的分化,尤其是军队,凿城攻坚全部由汉军旗充任等。
相对的大明王朝,更不堪。
至于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袁崇焕打造关宁铁骑只有短短数年,城战面对八旗主力都能以少胜多。
李成梁时期的辽东军,师出必捷,完全不把女真各部当回事。
所以,八旗最强大的时候,也没有多强大,只是明军在不断衰落罢了。
现在在韦宝手里,宝军替代明军,一下子让战斗力提升了几十倍,别说几万八旗兵,这个时候,就是把清末的八国联军喊来,五万八国联军不见得能干的动六千宝军把守的宁远城。
这一战的结果很显然,还没有等到努尔哈赤给莽古尔泰回复,一万八旗兵已经损失了近五千。
莽古尔泰赶紧下令收兵!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