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事情,顾辞远会一辈子藏在肚子里面,不会告诉任何人。
“李老,可能是有些人以讹传讹吧。”
“这幅顾恺之大师的作品,不弱于华夏十大传世之作,米国博物馆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可能如此不在意呢?”
“我从他们手中赢回来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的,保存很好!”
李长庚抹了下晶莹的眼角,感觉有哪里不太对,但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只能不断摇头感慨,这幅珍贵的书画作品,终于回到华夏,以后一定要好好保护云云。
到了顾辞远手里的宝贝,除非他想,否则就算是遭到破坏,他也能将其修复。
“李老您放心,到我手里的宝贝,我肯定会十分爱护,绝对不让其受到损坏。”
“阿房宫,以后还会不断增加其他维护设施和安保设施,将其最大限度的保存好。”
“嗯!”
李长庚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作为京城博物院院长,他对阿房宫博物馆有着很高的话语权。
通过今天的参观,阿房宫博物馆在文物展览、保护、内部环境各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
哪怕是拿京城博物馆做对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若是算上阿房宫比京城博物馆大上一倍的规模,以及各个展馆的极品文物,阿房宫博物馆丝毫不弱于京城博物馆。
想到这些,李长庚忍不住摇头感慨。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阿房宫博物馆的名气,不会比京城博物馆弱。”
呵呵——
顾辞远十分客套的笑笑,他对阿房宫博物馆的投入,已经高达数十亿。
这还不算内部藏品,仅仅只是施工方面的投资。
现在的阿房宫还不是完全体,等阿房宫进入完全体以后,超越京城博物馆不是梦。
但是,他是晚辈,在场的都是文物圈的大佬。
他大言不惭的说超越京城博物馆,那不是没事找事么!/apk/
“李老,这仅仅只是6号馆而已,咱们再去前面看看。”
李长庚正有此意,6号馆都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坐镇了,他很想知道前面还有什么更夸张的作品。
“好,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那咱们走吧!”
顾辞远也没客气,大大方方的带着几人走出6号馆,直奔5号馆。
当高大的红色宫殿大门推开那一刻,所有人都愣住了。
5号馆,和大家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
因为,大殿里面的藏品,并不是常见的书画作品,而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壁画,以及各种手抄经文。
这个展馆,可以称之为——敦煌佛教典藏馆。
“天,这竟是柳公权先生的手抄版敦煌《金刚经》。”
“这卷《妙法莲华经》也是柳公权先生的字迹。”
“不愧是颜筋柳骨,笔法遒劲有力,一撇一捺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是柳公权先生真迹没错了!”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在华夏传承度非常高,许多书法圈的人,都是从颜筋柳骨起步,开始接触书法。
几乎一大半文物、古玩圈的人,都会接触一点书法。
李长庚、刘局等人,都是京城书法协会成员。
随便一扫,就能认出宫殿右手边,最显眼位置的书法作品,乃是颜筋柳骨中的柳公权真迹。
柳公权在书法圈,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他的书法作品本就价值极高。
若是再加上受到皇命,为敦煌莫高窟抄写经文,价值就更高了。
“这些壁画,好多都是当年乱战时期,从莫高窟挖走的壁画,没想到有一天它们还能回归。”
“小顾,你有心了!”
顾辞远脸上带着莫名的笑容,笑而不语。
这间宫殿中,最珍贵的部分,还没被大家发现。
他等着谁第一个发现,5号馆的镇馆之宝。
“唉,不对呀?”
“柳公权先生的完整版《金刚经》和《妙法莲华经》,竟然不是5号馆的镇馆之宝。”
“难道,这些壁画是镇馆之宝?”
刘局第一个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
李长庚狐疑的左右巡视一圈,最后,将视线落在宫殿大门正对面,那两幅被单独展示的画作上。
他眉头紧锁,脸上的表情从最开始的疑惑,到迟疑,最后化为惊喜。/
“这幅具有明显唐代风格的画作,应该是莫高窟作品中的《维摩诘经变图之宝盖供养》。”
“观其绘画风格,洒脱不羁,虽然是盛唐时期的风格,却有非常独特的技巧。”
“这幅画三维立体结构非常清晰,对阴暗面、凹凸面的掌握,堪比现代书画作品。尤其是衣纹上面的侧面、深面、斜面、卷曲、折痕、飘带等等,简直是出神入化。”
“这是画圣吴道子真迹!”
李长庚不愧是书画圈的顶级大佬,稍微认真一些,就找到5号馆的镇馆之宝——吴道子真迹。
吴道子作为画圣,在华夏画坛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刚好,顾辞远手中有一批顶尖敦煌佛教作品,以及2幅画圣作品。
5号书画馆,就围绕这2幅珍贵的画圣作品,组建成敦煌佛教风格的展馆。
“你小子简直是多宝童子,早就知道你手中有书圣王羲之的作品,没想到你还有画圣的作品。”
“我猜,前面几个展馆中,肯定有一个展馆是以书圣王羲之作品,当做镇馆之宝吧!”
顾辞远卖了个关子,笑呵呵的说道:“提前揭秘没意思,慢慢看不就知道了!”
“哈哈,好,我倒要看看,你小子还有多少宝贝!”
李长庚的猜测非常正确,前面展馆中,确实有一个展馆,是以书法作品为主,镇馆之宝是书圣王羲之的三幅作品。
王羲之《丧乱帖》
王羲之《告姜道帖》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而这,仅仅只是书画馆3号馆,前面还有2个展馆。
2号书画展馆前,李长庚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3幅书圣作品,被你安排在3号馆,我很好奇,1号馆和2号馆里面,有什么作品,能压住书圣真迹。”
顾辞远脸上带着一抹坏笑,缓缓推开2号书画馆大门。
宽阔的宫殿大厅中,一幅10余米长的巨幅青绿设色山水画作,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幅画,李长庚和林景顺都十分熟悉,因为这幅旷世之作的真迹,收藏在京城博物院中。
李长庚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看向大厅正中央最显眼的巨幅画作。
这正是华夏十大传世画作之一的《千里江山图》。
“这,这难道也是王希孟的真迹?”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