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好!好!本王这就命人备下酒菜,今日定要与诸位痛饮三百杯!”
朱檀豪气冲天地说道、
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经过反复试验和改进,工匠们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简易的“电引火”装置。
这种装置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改进后的电火花装置,能够产生更强更稳定的电火花;
二是浸泡过油脂的特制纸张,一点就着,燃烧迅速。
为了方便使用,工匠们还特意制作了一些小型陶罐,将油纸和电火花装置分别放置其中,用木塞封口。
需要时只需拔掉木塞,按下开关,就能瞬间引燃油纸,方便快捷,安全隐蔽。
朱檀看着眼前这些精巧的“电引火”装置,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可比传统的火折子强多了!
“王爷英明!有了这‘电引火’,我军将士便能在夜战中占尽先机,杀敌人个措手不及!”
老工匠激动地说道,仿佛已经看到敌军在“电引火”的攻击下溃不成军。
“王爷,这‘电引火’威力虽大,却也有一个缺点。”老工匠突然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哦?有何缺点,但说无妨。”朱檀饶有兴致地问道。
“这电火花装置太过精密,一旦受潮便会失灵,而且……”
老工匠顿了顿,小心翼翼地看了朱檀一眼,才继续说道:
“而且这制作成本高昂,所需的材料也十分稀缺,恐怕难以大规模装备军队。”
朱檀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何尝不知道这些问题?
他挥挥手,示意老工匠退下:
“你说的这些本王都明白,先下去休息吧,此事容后再议。”
……
第二天一早,朱檀就把工匠们和几个心腹谋士召集到书房,商讨“电引火”的改进和应用。
“诸位都看到了,”朱檀开门见山,“这‘电引火’威力巨大,若是能大规模装备军队,我军定能战无不胜!”
“王爷英明!”一个谋士立刻拍马屁道,“只是这‘电引火’造价高昂,又容易受潮……”
“本王今日召集诸位来,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朱檀猛地一拍桌子,打断了谋士的话,“诸位工匠可有办法改进这‘电引火’的防水性,并降低成本?”
几个老工匠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贸然开口。
“王爷。”
最后还是那个老工匠站了出来:
“这电火花装置需要用到大量的铜丝和磁石,成本实在难以降低啊!至于防水……”
他苦着脸摇摇头:
“老臣实在无能为力。”
朱檀眉头紧锁,他知道老工匠说的是实话。
“王爷,”一个谋士站出来说道,“属下倒有一计。”
朱檀眼前一亮:“你有何妙计,快快道来!”
“王爷。”
那谋士不慌不忙地说道:
“这‘电引火’虽然精巧,但毕竟是新鲜事物,难免存在缺陷。与其现在就想着大规模生产,不如先小规模试用,看看效果再说。”
“试用?”朱檀沉吟道,“你的意思是……”
“王爷可以先挑选一支精锐部队,将‘电引火’装备给他们,用于夜袭或突袭等特殊任务。”
谋士解释道:
“如此一来,既能发挥‘电引火’的优势,又能避免大规模生产带来的风险。”
朱檀眼前一亮,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他忍不住赞叹道:“你高见!就依你所言!”
“另外,”那谋士接着说道,“我们还可以一边试用,一边寻找替代材料和简化工艺的方法,争取早日实现‘电引火’的大规模生产。”
“好!”
朱檀一拍桌子,兴奋地说道:
“就这么办!本王这就去挑选精兵强将,务必将‘电引火’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朱檀回到鲁王府时,天色已晚,夕阳的余晖给王府的琉璃瓦镀上了一层金边。
他一进书房,就看到朱元璋正襟危坐在太师椅上,手里捧着一卷书,也不知是真的在看,还是在等他。
“回来了?”朱元璋放下书卷,目光炯炯地盯着朱檀,“那个什么‘电引火’,做得怎么样了?”
“回父皇,还算顺利。”
朱檀随口回答。
老朱性情急躁,若是让他知道“电引火”的种种缺陷,怕是又要龙颜大怒。
朱元璋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嗯,还算你小子有点良心,没忘了朕交代的事。”
他顿了顿,又说道:
“不过你可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小子最近三天两头往外跑,是不是又去哪个青楼楚馆鬼混了?”
“父皇冤枉啊!”
朱檀苦笑着叫屈,“儿臣最近可是兢兢业业,除了去工坊督促‘电引火’的制作,还要去各郡县巡查,哪有时间去那种地方?”
“哼,你小子少跟朕打马虎眼!”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
“你那点心思,朕还能不知道?说吧,是不是又看上了哪个姑娘,想金屋藏娇?”
朱檀无奈地叹了口气,父皇总是喜欢用这种老眼光看他,他堂堂鲁王,就算真的想找女人,也犯不着偷偷摸摸的。
他正色道:
“父皇,儿臣说的是真的,那些郡县推行新政,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儿臣身为藩王,自然要亲自去坐镇,才能确保新政顺利推行。”
朱元璋斜睨了他一眼,似乎不太相信他的说辞:
“哦?既然如此,那你倒是说说,新政推行得如何?那些士族可有给你这鲁王面子?”
“面子嘛,肯定是当面给,背后不给的,不如您帮我去?”
朱檀笑嘻嘻地说道、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重重地将茶盏拍在桌上:
“你这小子!就会给朕出难题!朕一把年纪了,还得替你收拾烂摊子!”
“这不是您老人家英明神武,震慑四方嘛!那些个士族,哪个见了您不得抖三抖?”
朱檀嬉皮笑脸地给朱元璋捏肩捶背,尽显孝子贤孙之态。
“少给朕来这套!”
朱元璋嘴上嫌弃,但心里却是受用的。
这小子虽然惫懒了些,但到底还是孝顺的。
第二天,朱檀早早地就出了门,美其名曰“去了实验室”。
朱元璋看着儿子溜得比兔子还快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
这小子,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本章完)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