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没想到你也来了。”
朱檀等人为高良弼与柳尚义庆贺而举杯相贺之时,王守仁却在饭店门前现身。
“巧了,我有一件事情要问你,原本我是打算去候府寻你的!”
朱檀没有料到王守仁会来找他,道:“等会儿再说,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两个人都是柏安的同龄人。”
两个人同时参加科举,被称作“同科”,类似于前世的学生。
要是考不上,抱歉,我们就没机会当同学了。
王守仁在楚鲜的介绍下,向高良弼、柳尚义问好,王守仁是京师里有名的人物,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父亲也是个读书人。
高良弼、柳尚义等人,对王守仁也是非常欢迎。
王守仁和小山弼,唐伯虎等人一起喝酒,很快就熟悉了起来。
然后他向朱檀轻声道:“贤弟要嫁给马文升小姐,我有一事相求。”
王守仁在上榜之后,就被派到工部监督政务,处理王越的后事。
满朝文武都知道,马文升是王越的心腹,有他帮忙,事情就好办多了。
朱檀的嘴唇动了动,王守仁这家伙,还真是早有定计啊!
有个好父亲果然不同,李东阳对他另眼相看,李东阳之前一直没有提拔王守仁,是看王守仁没有举人,现在又考中了榜眼,未来可以说是一段美好的前程。
“伯安兄弟,这件事情我一定会告诉马大人的,伯安,你要不要自己去一趟西北?”
王守仁点点头,“威宁伯的葬礼,棺材之类的东西,自然要带回去,我还没去过,看看这里的地形也好,顺便看看边境的情况,看看边境的情况,才能更好的应对。”
朱檀深知王守仁心中的统兵之志,少年之时便曾到过东北边关一游,如今有了前往,自然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这时,殿试已经结束,朱檀告别了唐伯虎等人,与王守仁一起,前往见马文升。
马文升是六部九卿之首,多年来的梦想终于实现,自然是斗志昂扬,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
而户部又是所有官员递交奏章的地方,所以马文升才能决定奏章是不是上报给朝廷,还是上报给弘治皇帝。
“这个焦芳,还真是一点都没有学好。”
马文升一脸不屑地将手中的奏章丢在一边,这是新晋的礼部右侍郎焦芳,他自到任以来,就连递了数封折子。
听起来像是在说正事,其实都是废话,没用。
再说了,马文升对焦芳也没什么好感,他一定会将焦芳的报告给删掉,十本中只有一本是多余的。
马文升正忙着整理奏章,听到朱檀前来拜访,立刻眉开眼笑。
对于自己的孙女婿,他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连忙让人将其迎了进去,不过,当他再次见到王守仁的时候,却是一脸的不悦。
王守仁是李东阳最看重的晚辈,马文升与李东阳之间,虽然刘大夏对他的态度很差,但他还是要尊重自己的孙女婿。
当楚天说出自己的目的时,马文升为了让王越死得体面一点,特意叮嘱了王守仁一声,表示愿意帮助他安排人手和物资。
王守仁早就等着这句话了,王越的棺木已经等不及了,他兴高采烈的离开了,开始了出京之旅。
朱檀目送王守仁离开,回到马文升身边,皱眉思索着气氛。
“看来马大人对伯安并没有什么好感,伯安是个有谋略的人!”
马文升见朱檀涉世未深,目光不够长远,便道:“大明人才济济,缺的是出类拔萃的人物,王守仁刚刚中了举人,却给王华、李东阳铺平了道路,这对别人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威宁伯王跃之死,表面上看来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有付出才有收获,又能积累经验,如果我没猜错,他从西北归来,就会被封为尚书,这一次,他可是将所有同届的状元都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朱檀对王守仁早年从政的履历并不了解,不过听马文升这么一说,倒也颇有几分道理。
他对王守仁的了解很多,不由帮着王守仁说话:“他从小就有这样的天赋,被李东阳两度陷害,如今三十多岁,终于中了举人,心性还算不错。”
马文升哈哈大笑,李东阳两度夸奖王守仁,让王守仁白白浪费了六年光阴,他自然是心知肚明,李东阳一定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马文升原本打算告诉朱檀关于明日大婚的事,可还未来得及说话,一个吏部的小厮就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启禀陛下,礼部右丞相焦爷前来拜访——”
焦芳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已经到了。
朱檀望去,只见那名身着尚书官服的男子年约六旬,身形颀长,脸盘微圆,还有一双三角眼睛,即所谓的“斜眼看”。
他的脸上没有胡须,只有一撮山羊般的胡须,看起来很是清秀。
焦芳的声音很大,甚至还有些颤抖,他一进门,就问道:“马文升,你怎么把我的奏章给拦了下来?”
马文升没想到,这个焦芳竟然直接找上门来,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焦爷对大明会典的批评,并没有切中要害,可以说是粗俗不堪,而且,你又不是御史,应该知道,那些奏章,都是关于你的,所以,你不必呈上皇上的。”
焦芳是出了名的没文化,心狠手辣,听到马文升这么说,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那可不一定。将自己的奏章给打压下去也就算了,怎么会有超过八成的奏章,都是北人写的?呈上来的都是南方人的奏章,莫非你与北人有仇,肆意压制北人?”
焦芳也是这么想的,官场上的人,大多都是老乡,而不是自己的朋友。
用未来人的说法,那就是地盘之战,焦芳更是将整个区域都给打爆了。
“焦爷,注意你的言辞。”
马文升万万没有想到,焦芳的脑回路竟然这么奇怪,竟然把那些没有汇报上去的奏章全都给咽了下去,全都是一些在他看来毫无意义的小事。
不过转念一想,这些奏章,大多都是北疆官员写的。
焦芳目光一闪,盯着他道:“注意你的言辞?你还有脸说,河南旱灾之时,我已经向朝廷提出了减免河南赋税的建议,为什么这份奏章也被压了下来?”(本章完)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