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甲本来也想见刀兵,杀些人头滚滚的。
但许父劝说道:“玉山是你的老家,也是我们的宗族所在,我们在老家尚且不能得人心,得仁言,又怎么能带出一支心腹呢?”
“这事交给我吧,我也是举人,也是地主,可我也有崇高的理想,我会去说服他们的。”
同族同乡,若非真十恶不赦之恶霸,确实不好下死手,不是因为一点小矛盾就“你已有取死之道”。王道圣道,从来不是恐怖镇压的统治。
许甲的道国更是如此,或许更应该少劳民之心,少劳民之力,可这乱世中,又怎么可能独身世外,无不可劳心劳力以建设美好之家园。
有许志远亲自出动立标杆,加上陈公明带着五百带着燧发枪的道童,在玉山德兴二县招募兵马,基本有些眼力见的都知道,这是举大事了。
胆小的瑟瑟发抖,胆大的已经来投了,不少家里面老母亲抓着儿子的手道:“许公给我们分田地,我们没有什么好报答的,他能看中我们穷苦人什么?无非是我们的一条命罢了,这世道乱起来,我们还能有口饭吃,有衣服穿,已经比之前好许多,你们给他卖命,不会亏待的。”
只是这些抱着卖命的年轻汉子到了募军处,便得知,年纪小不要,家中独子不要,新婚娶妻没有生育子嗣留下后代的不要……身高太矮的不要,扁平足不要……
以至于大部分人直接被打回家了,还觉得受到了侮辱:“我扁平足怎么你了?”当场刷了一套拳法,念了一首诗。
但依然被残忍的刷下去了。
为啥这么疯狂呢,因为一块牌子上写着:“参军光荣”。可不仅仅是面子上的光荣,这里子上,会当场发一套作训服,一套贴身里衣,一双鞋子。
虽说现在还没有石油化工,基本该是怎么样的甲,还是怎么样的甲,并没有太多类似高科技,但耐不住,这玩意和符箓,炼器搞上关系了,这既不修仙也不科学的路子是越走越野。
这看着古今结合,乱七八糟,却出奇的符合审美,这些合格的汉子当场穿上,就像是天神下凡,天兵天将一样,走路都声音大了起来。
然后就被拉训了,训练向左,向右,原地地踏步……
这左右每每被弄反,便会引得围观募军的百姓嘲笑:“这夯娃子,怕不是脑子出问题了,怎么左右都分不清啊。”
他们住的宿舍,其实就是早前道童们在建道观的时候,自己建的围楼,里面早就完善许多了,那种上下床,打的地下井的水……
他们到了那里,被分成伍,什,队,班。二伍一什,二什一队,二队一班。
从此同吃同住同训,在这里,他们会拉练,会学会用燧发枪,会看懂战术指挥,会听从命令,还会学习武功,吐纳呼吸法,以及授“灵宝道民箓”,或者说,他们应该是“灵宝道兵箓”。
“兵箓”区别“民箓”,更符合杀伐之道,可以通过战争,训练,“获取经验”,从而进行升级,就像是那种战争游戏,所对应之星辰,是天上的破军星,贪狼星,七杀星,荧惑星,飞廉星,计都星……等等凶星,妖星。
这些都是许甲所设计的,倒不是说杀戮增长经验,只是借助天上星神特性,给予一场类似祭祀的战争,如此获得升级,加上经历生死,人本身就是会蜕变的。
………
募兵工作很快完成了。整个玉山,常德的工作开展的还算顺利,或者说十分顺利,大家都积极配合。
陈公明,招收了整整两千良家子弟兵,还有一千民兵自训队,用来维护两县治安问题。
那些去过岛上的,学过法,和土著人干过仗的道童,或者说过去了三年了,他们也长大了许多,不该叫道童了,他们亦成为了最合适的基层士官。
正如许甲制定的,在军队建立支部一样,这些道童,无疑是最拥促许甲的,很多都已经完成了人仙初期的修行,进入了人仙中期,像是阿美莉卡那边的弟子,比如李仁泰之流,如果不是热武器的加持,他是打不过这些人的。
有两千五百道兵,如火如荼训练两个月,周边县的县官,乡绅,都是心惊胆战,有的上报朝廷,告发谋逆造反。
这告发的文书,因为驿站的大量倒闭,速度缓慢,朝廷回复文书下来后,已经是半个多月了,还不是皇帝的旨意,是中枢的旨意:着县令自行募兵,处决谋逆,或可诏安。
无他,造反的太多了,他们管不过来,甚至有些生气,你江南西道也没遭什么灾啊,你们怎么也凑热闹造反啊?
中原造反也就算了,今年是天气反常的第三个年头,春洪,夏旱,瘟疫,饥荒……
别看江南西道好似太平一片,可外面早已经杀疯了,尤其是中原地区,基本已经到了岁大饥人相食的程度。
朝廷官员认为,江南西道没有造反的基础,若有造反,肯定是江南西道官员不行,要派遣官员安抚地方,督察江南西道。
再一个,朝廷没钱了,而且皇帝登基没几年就驾崩了,现在当务之急,是立年仅七岁的太子当皇帝。
小皇帝好啊,小皇帝代表没有人指手画脚,可以达到权利的巅峰啊,许多官做了一辈子,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政治理想,乃至于摆烂。
可如今有了小皇帝,那就太妙了,只要掌握了小皇帝,我不是想怎么变法怎么变法,想怎么改革怎么改革?
他们认为,外在的叛乱是暂时的,只要自己在中央掌权,施行自己的政策,就一定会天下太平,完全看不到,整个大宁朝,已经是一具走向衰败腐烂的尸体,他们是尸体内蠕动的蛆虫,兴奋的蚕食着腐烂的血肉。
于是乎,许甲本来想着,玉山常德两地,是自己的治境,早就有仙堂弟子传教,自己也显灵弘法过,就有对应的基础,也如同许志远许父所言,这里是自己的老家,到了别的地方,未必有如此顺利。
可没想到,到了攻城掠地的时候,竟然也如此简单。
来到婺州,婺州官员已经弃印了,城中百姓将地主绑了出来,两个眼睛放光明,问道:“那位是许公?”
许志远本不参加攻城掠地,奈何他人气极高,陈公明便也带着他。
这是好事,也不完全是好事,捧得越高,摔得越狠,甚至许多人自立农社,盲目跟风,其实只是草头王一类,打着名号,做着大碗喝酒,大称分金,大口吃肉的事情。
他们将均田土改和一些土匪绿林的形象结合起来了,又有些有传了些神神鬼鬼的故事,趁机捞取好处,总之也算群魔乱舞。
许志远到了婺州城,便入了衙门,招来了本地素有名望的人,来问询事情,先是主持了均田工作,再一个就是觉得这样一个个去均田太慢了,让他们自行均田,又会影响自身队伍形象,容易产生太多问题了。
如此就必须要培训一波人,让他们去各村指导均田工作,也要派人保护他们的安全,健康。
许志远拿出镜子,借助着施展了“千里庭户圆光术”的法器,用的是多闻童子,广目童子,两个小鬼的神通,音画同步,向许甲问策。
许甲也没想到自家老爹这么早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开口道:“这就是我们的问题了,如果人手不够,我们要做减法,而不是一味的扩张,想着接收全部,我们需要消化,爹你且在婺州住半个月一个月,在婺州解决问题,请老百姓一起来审案,除却均田外,还要切实的为老百姓解决一些问题,我们是来均田的,可只是来均田的么?均完了就走,还是要留下我们的人,继续做工作,不让他们卷土从来?”
“我们的优越体现在哪里,我们的制度怎么将一座城池,连同乡野十几万人口,认同我们,认为我们真是和他们不一样?”
“维持婺州运转,然后给老百姓解决就业,大兴土木,只管下命令,剩下的工程,让本地愿意管事的人来管,提拔任命一部分值得信任的人,然后再去下一个地方。”
“拿下婺州简单,那官员都跑了,可拿什么治理了?他们弄的一塌糊涂,刮地三尺,百姓在我们走后,日子能不能过好?”
许志远听了,恍然大悟,明白首重所在,便在县衙住上不走了,开始一心一意做事。其他地方暂时假冒的人均田,也不必管,只告知百姓,自己还在婺州,要在婺州呆多久,下个地方会去哪里。
一时间,那些混水摸鱼的,反而在这样“静”的状态上,显得很刺眼了,不少百姓发现他们根本不是许公的队伍,纷纷破口大骂,有的则是厚着脸皮,主动来婺州投献,说自己已经掌握了某某地,在某某地完成了均田,希望许公能封自己为官……
这些都是跳梁小丑,许志远不着急后,便自会用“法界”的办法,用许甲的名义“夜审阴”。
白天的时候断案,均田,晚上的时候,元神出窍,到了那城隍庙,城隍都只能乖乖来迎接许志远,恭敬道:“许公。”
于是许志远能从城隍这里,获得对应情报,做到明察秋毫。
拿下了婺州半个月后,在信州的百姓就等不及了,信州官员知悉镇压不住百姓民情,也很难逃走,便带头归降,主动说明愿意均田,甚至城中乡绅地主,各姓世家,也希望可以“自己均自己”的田,不要让外人抄家均田。
当然,这算盘打得太好了,想要蒙混过关,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是许甲十分失望,竟然一场仗都没打,这些江南西道的官员都是软骨头么?
这倒是许甲误会了,江南西道的南昌太守,是一个懂武备的,他早得了消息知晓有人造反,于是积极训练兵马,在鄱阳练水兵三千,又拉起步卒两万。
为啥有这么多钱训练兵马,因为这些乡绅世家都怕了,怕他们来均自己的田,革自己的命,许甲这边其实没有杀很多人,他们这边描述的就是见人就杀,男的超过车轮的就杀,女的就嫁给泥腿子做老婆……
只是他们忘了,鄱阳也是许甲的地盘,鄱阳的顺济小龙王,是南海龙敖嘉的分身,鄱阳水府,是江南西道地司衙门,掌一切妖鬼之事。
这南昌太守水军大船,训着训着,就被一阵狂风卷到了鄱阳湖中间,随后一条龙出现,对着船上的官兵们道:“许公托我告诉你们,快回老家,是按人头均田的,男丁一个人三亩,女丁一个人两亩,你们回去再立马取个媳妇,就能分五亩田了。”
随后将船推上了岸,官兵们脱了兵甲就跑路了,这船则在夜里运到了饶州。
不仅仅是水军,在些步卒中,也逐渐起了言论,不能停止。
“俺家里有七口人,俺爷,俺爹,俺娘,俺哥,俺嫂,俺,俺侄子,俺……如果俺回去再取个媳妇,就能多分到五亩地,再生个大胖小子又能分到两亩地,这七亩地,一亩好田,买下来要八两银子,一家人开荒要三年,我去哪找这五十六两银子啊。”
“俺家俺爹俺娘都种不了地,身子骨弱,早年生病拖累死的,现在就俺哥俺嫂带着三个娃娃,我如果不回去,如果分了地,那么些地,俺哥也种不完,肯定会被收走的,要是俺和俺哥一起种,就肯定能种的完。”
此时种地已经精耕细作了,一季亩产约莫两三百斤左右,一年一亩能产粮食五百多斤,一个人口粮一年约莫八百斤,一个成年人,三亩田其实是完全够养活人的,至少饿不死。
当然,这是不考虑乱七八糟的税收和徭役。
不过许甲分田,还给老人和小孩,女子分,虽然分的少,都是两亩,可她们口粮吃的少些,这些便是多的,赚的,至少年年口粮有剩,剩多少,剩明年一年的口粮没有问题,这增大了农民抗风险的能力。
不像是从前,农民种地,连种到口粮都没有,种子还得去借贷,青苗贷看似好意,其实就是压在农民身上的一座大山。
现在有这般希望,大家如何不向往?
这些当兵的,都是农民的孩子啊。
(本章完)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