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都在成长(2 / 2)

从夏S边境在山里徒步走,很多妇女孩子走不动了就留在了夏国黑河地区。

连队驻地有一个女知青,她的妈妈就是倭国人。当年她的舅舅是开拓团的,从倭国来到夏国东北,姥姥在家放心不下,就派妈妈来照顾。

谁知到这里不久,倭国就投降了。没有找到舅舅,妈妈也回不去倭国了,于是嫁给了她爸爸。

去年夏倭邦交正常化后,没有几个月,她妈妈就回倭国了。

葛小虎到了部队后习惯了写日记,他的日记本上第一页就写着:“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GM的首要问题.……”

葛小虎,身为副连长并兼任一排之长,麾下有一新兵李华国,其表现尤为亮眼。

葛小虎慧眼识珠,认定李华国为可塑之才,便时常给予勉励,鞭策他不仅要加强训练,更需加强文化修养,以期有朝一日能如自己般,通过不懈努力,提干成功,踏入军校殿堂,实现军旅生涯的华丽蜕变。

今年秋,19岁的李华国应征入伍,实现了自己从小就怀揣的当兵梦。

这一切的起因要追溯到他10岁那年,部队在冬季拉练时住进了他家的空房子。

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兵哥哥们不仅帮助他家挑水、打扫院子,还时常送来多余的饭菜,这些小小的举动让年幼的李华国感受到了深深的军民鱼水情深。

那时,他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去当兵,回报这份情谊。

李国华是初中文化,现在负责连队的蔬菜和粮食采购工作。

在北方的冬天,连队的生活尤其艰苦,蔬菜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

每年十二月初,连队都会开始采购和储备冬季蔬菜,而李华国和他的战友们则负责将这些蔬菜搬运到菜窖中。

这些菜窖,不仅是储存食物的地方,更是连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和平时期,七十年代的野营拉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

冬季,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进行一个多月的野营拉练更能磨练部队指战员的意志。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部队的四个年头里的特务连一排长易援朝有幸参加了3次冬季野营拉练和2次夏季游泳训练。

警卫二师工兵团是一支现代化的工兵部队,是京城卫戌区着力打造,在全军区数一数二的工兵团。

她还是一个有着光荣称号的英雄集体,“劈山开路先锋连”就出自该团。

说警卫二师工兵团数一数二,首先因为该团是建国初期由多个优秀工程兵部队合並组建而成。

二是装备先进,工程机械大多为国家用外汇进口的,在当前这个夏国技术、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属难得,也体现了夏国克服敌对国家的封锁,强军备战的军事思想。

二师工兵团机械化程度高,车辆多,有运输连,舟桥连是工兵团的特点之一。

再就是该团兵员多,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可承担工作项目全。

三个工兵营加技术营以及团司、政、后机关加直属分队特务连,警卫、侦察、防化学、高机、有无线电通信,卫生队、修理所等等。

披上迷彩伪装网的工程机械、运输车队浩浩荡荡延续十几里,很是壮观!

这几年,京城卫戌区在参谋长刘之野的带领下,各师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训练热潮。

工兵团为了提高战斗力,锻炼战士们的耐力和适应环境能力,经常有车不坐,就选择徒步行军。

那是一次野营拉练途中驻训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天已经渐黑,军号一响,部队集合准备出发。

特务连连部的行装一排长易援朝、文书、通信员(司号员)三人一起打包装车完毕只用了7分钟。

部队的行军计划都装在团首长及各级指挥员的心中,作为战士,不随便问目的地在何方,只能不掉队的跟着队伍往前走。

行军途中,不断的穿插着各种训练,比如急行军,抢占前方某个路边高地,或某个村庄。

再就是由前方部队往后传口令,到最后检查末尾得到的信息与前方下传的是否一致。

夜晚行军几个小时后,行进速度慢了下来。

部队休息时战士们也不讲究,背着背包就地一躺,不管是路边的沟沿,还是坟地,有斜坡的地方都躺满了人,吃点东西,歇一会儿体力得到恢复,行起军来又有精神了。

夜色中炊事班还要忙着挖灶支锅做饭,一般60分钟内要完成从做饭到吃完。

炊事班的同志此时是很辛苦的,为争取时间,有的连队往往急火把锅底烧糊串烟,饭还夹生,全连官兵就吃不上可口的饭了。

易援朝他们特务连司务长叫刘全,他带领炊事班共同创造出野外条件下既快又好吃的做饭方法。

就是把肉切成肉丁在油锅里用生姜葱一炒,和米一锅煮,这种饭吃起来很香。

长途行军到驻地,炊事班做的姜汤也很好喝,来上一碗浑身暖和。

部队冬季野营拉练既是锻练一支拉的出、打得响的过硬队伍,同时搞好军民关系也是部队的一项重要工作。

野营拉练途中既有行军,也有驻训。

今年工兵团入冬后,部队就去了F山县帮着当地的老百姓们修水库。

工地上彩旗飘扬,工兵团充分发挥了拥有大型工程机械,推土机、挖掘机、刮运平整机的作用。

一是为地方修水库完成了巨大的土石方工程,二是锻练了部队操作手的实战能力。

但是机械作业也有死角,局部的还需要人力手抬肩扛。一边是机声隆隆,一边是扁担、罗筐,小板车、独轮车。

战士们军装一脱,在工地上分不清谁是社员谁是当兵的。

特务连的作业面任务还是蛮艰巨的,天寒地冻,空中飘着雪花,易援朝他们穿着衬衣、背心,大家干的是热火朝天。

易援朝推着装了一二百斤泥土石块的独轮车从半山腰顺坡而下,一点也不觉得冷。

劳动时,炊事班把饭送到山上,易援朝就着大白菜虾皮汤,有时是大葱、豆腐乳一顿能吃五六个馒头。

这样的劳动场面,不仅是基层官兵在热火朝天的劳动,就是军区参谋长刘之野这样的大领导们,也带领着机关干部一起前来参加劳动。

而且,战士们吃什么,干部们也吃什么,绝对不搞特殊化。

刘参谋长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只有老百姓们的农业生产……”

“我们当兵的流血牺牲都不怕,还怕流汗,辛苦吗?”

这一年多,刘之野的工作重心逐渐地向军区参谋部转移,警卫二师也许不久他就可以彻底放手了。

作为卫戌区十万大军的参谋长,他身上的担子也着实不轻。

刘之野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卫戌区付司令进行军事指挥和管理工作。

参谋部负责整理战斗信息,为军事首长提供资料并提出建议,同时向下级单位布置具体的战斗以及训练任务。

在部队中,参谋长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的建议和决策对于整个部队的发展和作战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卫戌区全军的冬季拉练,就是刘之野来负责的,因此他只能频道到各部队视察蹲点。

而这进行野外拉练,就会出现太多意外情况。

在天寒地冻的情况下,通信设备出了故障,免不了要对设备线路板进行测量检查,必要时需用电烙铁拆换零部件,才能修复设备。

这年月农村普遍没有通电,野战条件下无线电台用专用电池和手摇发电机供电。

农家很少有生煤碳炉子烤火的,一是煤炭计划供应,二是要花不少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电烙铁没电不能用,火烙铁又无处加温。

一个偶然的机会,易援朝发现连队卫生员用酒精灯给针灸的银针高温消毒。

他想,酒精加棉球放在一个铁瓶盖里点燃后给火烙铁加温。

一试效果出奇的好,一是烙铁铜头没有氧化层,干净如洗,非常容易吃锡,二是有足够的热量,焊出的焊点光洁无毛刺。

易援朝解决了野战条件下,设备维修焊接的难题,还因此受到军区的嘉奖。

每年的野外拉练,时间跨度大致相仿,持续一个多月,紧锣密鼓地展开。

待这段艰苦而充实的训练画上句号,往往已悄然临近岁末,为一年画上了一个独特的句点。

(本章完)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