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考场门口,杨晓彤突然对唐金玲说:“还有活字印刷!”结果,高考试卷中还真有这道题。考试结束后,好多人垂头丧气地离开了考场。
唐金玲和李卫军都没考好,好几道题都不会,不过也比其他人强,有的人竟然连四大发明也不知道。
回到公社,棒梗跟生产队长来接她们。
队长急忙问道:“小彤你们考得行不行?”
唐金玲哭丧着脸摇着头说:“队长,我白耽误了两个月的功夫,肯定考不上,不过小彤肯给定没问题……”
生产对长安慰他说:“不怕!今年考不上,咱明年再考!”
棒梗拉着杨小彤的手,急忙走到一边问道:“小彤你快说说,你考得怎么样?”
杨小彤有些窃喜地点点头,“考题,我都答出来了,就是不知道结果如何……”
棒梗看到这一幕,心中五味杂陈,既有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又夹杂着丝丝忐忑与不安。他害怕,杨小彤一旦成为大学生,就如同插上了翅膀,或许会从此一飞冲天,离他而去。
在这个年代,大学生是什么身份?那可是预备干部的象征,一旦毕业,便能直接成为干部。
棒梗心里清楚,即便他能顺利回去接班,顶天了也就是个普通工人。而杨小彤的未来,显然要比他光明得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俩的身份地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更何况,杨小彤本就比他年轻许多,这万一哪天她真的飞黄腾达了……棒梗不敢再往下想。
杨小彤不知道棒梗心里的想法,俩人边走她边憧憬着未来,“棒梗,你要回去接班的事,你家里怎么说?”
“要不然,咱们年底回去一趟吧,抓紧时间把你的工作给安排好,咱们好一起回城……”
————
距离高考时日不多,刘淑贤就和其他的参加高的二年级同学迅速组成了临时复习小组,将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分门别类,每人负责两门归纳知识点,然后三人共同分享。
每天下放学后,他们匆匆忙忙吃完晚饭,就聚在刘淑贤家一起挑灯夜战,有的时候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
幸亏刘之野家里大,否则还真安排不下这十来个学生。
幸亏刘之野家中宽敞,否则这十多个学生还真难以找到合适的安顿之处。
刘家人对这些孩子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支持,他们不仅欢迎这些学生的到来,还特意将前院的东厢房整理出来,作为他们的补习教室。
这里宽敞明亮,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崔教授负责给孩子们补习理科,她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耐心的讲解,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喜爱。
而刘竟斋则负责文科的补习,他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让原本枯燥的文科知识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在饮食方面,刘家人同样没有亏待这些孩子。
吃的喝的应有尽有,而且比他们在家里吃的好多了。
邓茹知道这些孩子正在长身体,所以经常给他们准备宵夜,还有各种水果零食,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也能享受到美食的乐趣。
如此周到的安排,让这些学生感觉自己不像是来上辅导班的,反而更像是来刘家度假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刺,刘淑贤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了高考考场,和比她们大十岁左右的考生一起,参加了这场高考。
12月的京城,寒风透过门缝钻进了这个坐满了人的教室。
但教室里有一个坐在最后一排里的刘淑贤却并没有感觉到冷,而是只顾着伏案奋笔疾书。
这个在许多人生命里普通的一天,却是她们这些人命运巨变的开始。
在刘淑贤的邻桌,坐着另一位女孩,她的笔下同样流淌着如神助般的文字,与刘淑贤的才思敏捷不相上下。
这个考场内,除了这两位女孩,其他人的脸上则写满了各种情绪与表情。
当刘淑贤完成答卷,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一段充裕的时间。她细心地复查了一遍试卷,确认无误后,心中涌起一股轻松愉悦之情。
在这份好心情的驱使下,她甚至还有闲暇去观察周围的情况。
恰在此时,那位邻桌的女孩也刚好完成了试卷,她抬起头,恰好捕捉到了刘淑贤投来的目光。
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随即绽放出会心的一笑。
这可能就是命运的安排。
刘淑贤后来再一次与这女孩相逢时,才知道她叫柳学红。
她也是这一年,京城市文科高考状元。
她的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更是在之后登上了《人人日报》,由此凭借着高考如愿的进入了京大。
在这里她与刘淑贤成为了同班同学,而且还成为了室友和闺蜜。
柳学红不同于别的孩子,从一出生起就被培养学习,从小升初到中考到高考一直扛着学习的压力。
柳学红从记事起就对学习没有太大的概念,也就没有所谓的升学压力。
就这样,她简简单单地就修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
作为读完了高中的知识青年,柳学红自然毫无悬念地来到了农村插队落户。
尽管柳学红在校时的成绩名列前茅,并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学,而是必须得遵从另外一套升学体系。
对此柳学红也只能选择将心事深藏。
原本日子本该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去,或许柳学红还会在之后得到一个回城的机会,拿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度过余生。
去年底,柳学红得到消息,她所在的生产队竟然拿到了一个推荐到京大上学的名额。
而这个名额所推荐的专业正是柳学红所擅长并喜爱的文科专业。
但天天遂人愿,名额没有给到柳学红,而是落在了大队长的女儿身上。
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换作平常人,面对着这样一个前途未知的生活,或许也就选择甘心地做一朵被命运裹挟的浪花,随波逐流。
但柳学红不是,因为她的心里仍藏着一个大学梦,也仍怀揣着改变生活与命运的期望。
直到今年,广播里通知教育部恢复了高考,符合条件者都可以参加。
接到消息的柳学红像一下子解开了心里的结,生活有了奔头,立马就与同队的知青们一起报了名。
因为第一年恢复高考,一切都是特殊的,高考时间被安排在了冬天,而从下发通知到考试仅仅只有50天的复习时间。
柳学红开始了分秒必争的复习生活,白天在生产队照例上工劳动,但除此之外的休息间隙和晚上全部用来学习。
她不知道考试的具体内容,就把以前上学时的课本拿出来翻阅。不能够全部复习到,便在有限的时间抓重点学习。
时间很快过去,距离考试只剩半个月,柳学红决定向生产队请假以专心冲刺最后的复习时间。
毕竟这场考试汇聚了11届的考生,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回家后常常有以前的朋友来找柳学红聊天,为了不让自己的学习受扰,柳学红让母亲将自己反锁在屋子里,开始了废寝忘食的学习。
……考语文作文是关键,因为在百分的试卷里作文便占了80分。
最后一门语文,当柳学红看到“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的作文题目时,知青的生活岁月像电影一般在脑海中放映。
柳学红笔耕不辍,一口气写了1700多字才停下,短暂思考后顺利收尾。
全部考试结束后,柳学红自信五科都能拿到高分,心里也期待着大学梦圆的那天到来……
有一天,柳学红在一家店门口正好遇见了高中同学。
她同学说,“柳学红,你的高考作文登上报纸了!”
柳学红激动地问,“真的吗?什么报纸?”
同学对她崇拜着说,“好像是《人人日报》。”
(本章完)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