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翻墙老师(1 / 1)

仕途升迁 林新儿 1280 字 8个月前

小赵和赵风忆刚赶过来的时候,王成正和老人家聊了起来。

因为王成不会说这儿的方言,所以只好叫肖老师这个“本地土著”来当翻译,好在老人家耳朵挺好使的,所以沟通起来也算通畅。

赵风忆赶紧远远地就掏出一包烟,从中抽出一根发过去了。

如果王成是乡长或乡党委书记的话,那他发的就是一包了。

“王乡长,这么晚还过来调研啊,真的辛苦了,你的作风是没得说,太佩服你了!晚上到家里来吃个饭吧?”

“谢谢赵书记了,我们先到这户村民家里看一看吧。”

王成拎着大包小包走进了这户老人家里,小赵和赵支书想要接过他所的东西,被肖老师拦下了,肖老师还是很懂眼色的。

看了一圈,老人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电器,可以说一览无遗了。

据赵支书说,老人家一个月电费就几块钱,平常也就晚上开个灯,做完饭吃完饭马上就关灯回床上睡觉,十分节约,有电器估计也不咋用。

老人平时也就靠政府的一些低保,还有老人自己做一些手工过活。

每到割完稻子后,老人便会拿着装肥料袋子去人家收割过稻谷的田里捡遗落的稻谷串,所以老人的生活可以说是算得上清贫。

老人有一个女儿,嫁走之后就没消息了,也不知道怎么样?平时在村里,大家能帮的会帮一点。

就靠着这些,老人家得以生活到现在。用老人的话来讲:她都不敢生病,有病也是扛着,因为一生病就要钱,虽然低保户看病国家给报销,但有些小病小痛还是需要自己先垫,对于这些,老人家还是挺纠结的。

王成本来想对赵风忆说一些什么的,但他想起了前段时间佟乐涛说那些话,其实村里面的村干部并不会把一个副乡长当多大回事,他也不想浪费口舌。

于是,便让肖老师翻译自己的意思:之后还会来看她,并且表示自己会常来看她,会协调乡里给这些需要帮助的老人给予一定的帮助。

走到路边,天色已经暗了。

小赵说:“王乡长,到我家去吃个饭吧?都已经准备好了?刚好你也来认认门。”

王成还是拒绝了。

而且他不想像其他的个别同事一样,跑到村支书家里大吃大喝,他心里也清楚,其实大家对这种行为非常深恶痛绝,只不过迫于权力的淫威不敢说罢了。

“下次吧,我回乡里还有点事没处理完,小赵,下次我再来拜访你。”小赵比王成的年纪大,王成本来想喊一句“赵哥”的,但就担心这一喊,被他父亲利用,这种“狐假虎威”的行为多了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肖老师有些不解地问:“怎么不去赵支书家里吃个饭呢?我跟你讲嘞,每一个村村支书家里的伙食都是很好的!反正乡里的干部都是这样,大吃大喝,又吃又拿,你也可以去啊。”

王成踩了一脚刹车,然后笑着对他说:“我不是那种人,你应该也感觉得到我不是那种喜欢去占便宜,喜欢去大吃大喝的人,我不愿意和各村的村干部接触太多,接触多了就看不到真实情况了。所以,还是与他们保持距离吧!仅限于工作接触,这样更能更好的工作。”

肖老师一边骑车,脑子里一边“翻江倒海”:王成是一个异类,肖源自毕业到龙口乡学校上班,也有好几年了,这些年他亲眼见到一个个新进的工作人员变得油腻,变得麻木。

他也亲眼见到乡政府的那些人在各村大吃大喝,和学校的领导老师大吃大喝。

总之吃喝已经占据了他对龙口乡这些乡干部的全部印象,已经占据了他对龙口乡这些乡干部的全部感官。

突然,王成问肖老师,“我们到乡里的餐馆搓一顿吧?我请你,顺带也感谢感谢你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陪我深入各村走访调研。”

肖老师对王成也有感挺感兴趣的,“好啊。”

两人骑着摩托车到了乡里那家餐馆。

餐馆的老板早就认识王成了,知道他是乡里的副乡长。

于是便从前台赶紧走出,手中还拿着一包香烟,先两人一人发了一根烟,帮忙点上后。

这才问,“晚上吃点啥,领导?”

“能吃啥?随便搞一点吧,两个人搞两三个下饭菜就行了,然后再上一大盆米饭。”王成淡淡地说。

“那要不我搞一点特色?”

“肯定要特色呀。我今天要好好的犒劳犒劳我们肖老师。”

餐馆老板一副“我懂”的样子,笑嘻嘻的进厨房忙活去了。

在他看来,乡里这些乡干部就是他能够赖以生存的财源。如果没有乡里这些干部到餐馆消费,他的餐馆大概率早就倒闭了。

事实上,乡里这两家餐馆平日里也就靠乡里的接待来维持了。

全乡各村各家各户要办什么喜事?那都是村里人自己帮忙,在自己家做,并不会叫餐馆的过去送餐。

对于龙口乡的村民来说,要加餐也不会去餐馆,买点好菜在自己家弄实惠又实在。

所以,两家餐馆平日里的生意也仅局限于乡政府、乡里的学校。/apk/

就靠着这两个单位,两家餐馆到头来也能活的还不错。

没一会儿,餐馆老板就端上来两个大菜:一个确实是当地的特色,王成当然不懂这些了,但肖老师懂啊,他说:“哎呀,今天可要你破费了。”

王成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破费?不就吃顿饭,有什么破费的?又不要几个钱。”

肖老师没有说话,然后就开始吃起来,没一会餐馆老板又端上了一个菜。

“领导,肖老师,你们就多吃哈,好好吃,多吃一点,要酒吗?”

“酒就不喝了,今天不喝酒,要谈事呢。”

餐馆老板这才转身走出包厢,并带上了门,然后走到前台,拿着笔记录下这些菜的价钱了。

每一次乡政府的过来这边吃饭,他都会把菜的价格记高一点,并且如果点的菜越多,酒越多,他就会趁乱多写几笔,为什么?因为他知道那是签单,是政府掏钱,也知道乡政府这些干部也不会太计较这些。.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