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汇报材料(1 / 1)

仕途升迁 林新儿 1272 字 8个月前

“王成同志,男,26岁,省委组织部选派至我县的定向选调生,泰吉县龙口乡重点培养干部,龙口乡副乡长(挂职)。/apk/

王成同志报到至今,已工作七个月有余。

县委县政府在其到达泰吉县之初,就制定了一系列全方位的培养方式手段,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着实看到了王成同志身上的闪光点。

王成同志到达龙口乡挂职之初,就努力熟悉各方面工作,兢兢业业,不偷奸耍滑,不怕吃苦不怕累,在挂职干部没有多大实际支配权力的同时,仍然努力地促进分管业务的进行,竭尽自己地所能去工作,让主管领导干部和县里主要领导干部十分感动。

首先,王成同志积极深入各村,详细地了解了各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并自掏腰包去拜访、去关心这些群体同时,他还积极地配合乡镇领导解决各项交办任务,有些工作甚至是经验老道的乡镇班子成员都无法立刻解决的,他秉承着“啃硬骨头”似的精神,一口一口去啃,终于咬下了这些工作。

在乡镇招商的同时,他积极调研,积极与招商的企业联系对接,配合乡镇招商工作的圆满成功。

王成同志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是一个勤勤恳恳为人民办事的好干部,他不骄不躁,身上没有任何浮躁的气息,是一个政治条件过得硬的好同志。”

王成看完这些报告后,只觉得眼含热泪。

没有那些程式化语言,没有那些模板化语言。

有的都是一些真真实实的例子,这样才更具真实化,才能更让人信服。

而佟乐涛这个时候也拿出了乡镇为王成开具的表现报告,准备在省市调研组来龙口乡调研那天拿出来汇报,而这份材料的组织者是黄薇和叶秋生。

“王成同志自到任以来,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履职尽责,在副乡长(挂职)的工作岗位上均取得了突出业绩,是一位组织信任、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

王成同志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政治素养高。思想觉悟能始终和上级领导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拥护并认真贯彻执行一贯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落实上上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洞察力和鉴别力。平时还切实注重学习政策理论和市场经济知识,理论水平高,知识面广。

王成同志眼界开阔,工作思路清晰,工作业绩扎实。在工作中勇于思想解放,能够站在全局高度考虑问题,把握方向。在这段时间内,王成同志明确“勇抓改革、勇抓成绩、围绕经济谈发展”的思路,促进龙口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王成同志做人沉稳大气,工作作风务实,领导能力强。在干部和群众中具有较高威信。善于抓大事,抓关键,对分管部门敢于放手、充分信任,在重大问题上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调动分管部门干部的积极性,总体来说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

王成同志为人正派,清正廉洁,群众口碑好。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顾大局、讲原则。极其注重摆正自身位置,时刻维护班子成员的关系稳定。

王成同志理论素养比较高,政治站位比较高,大局意识比较强,自觉维护班子团结,沟通上下、协调左右作用发挥比较到位。

…”

彭锦辉看到乡里准备的这份材料后,虽然连连点头,但嘴角却露出了一丝不屑的神情。

在他看来,这种材料可不比其他的,这种公式化的材料实际上上级领导也许并不喜欢,而且过于空泛。

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材料没用,有用、有大用,但比起他撰写起来的材料,他还是觉得乡里那份材料过于稚嫩。

干部评价材料的撰写是组工干部和一些办公室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从公文形式规范的角度说,没有达不到要求的,从公文内容具体的要求看,想好真正写出一份中规中矩的考察材料?确非易事。

大家看了后都有一种感觉:对比县里的材料,乡镇的汇报材料就显得更加格式化。

佟乐涛先发话了,“与锦辉写的汇报材料一比,我们乡镇写的就有点太…”

他话到嘴边,却没有说后面的内容。

武阳没有说话,他虽然表面上笑嘻嘻的,但从他的眼神中能看出一丝嫉妒。

作为县里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他看着王成进步速度如此神速,心里有些不愉快,他知道这份报告交过去之后,王成是必然要在转正后破格提拔的。

而且看样子,王成很有可能会成为整个泰吉县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

按照相关破格先例,大概率一两年之内就能解决正科级岗位、破格解决正科。

他想起县里面这段时间对王成“堆资源”发展的情况,心里在想:如果能对他如此堆资源地培养,估摸着他早就是乡党委书记了,或者是某大镇的镇党委书记了。

正当武阳不舒服的时候,彭锦辉却带来一个更令他不爽的消息。

县发改委副主任老秦要去城关镇当镇长了。

老秦和武阳算是老对头了,俩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过节?但从大家得知他们俩关系开始,大家就知道他们俩不对付。

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武阳是崩溃的。

城关镇镇长可不比其他乡镇的镇长,份量甚至比其他乡镇的一把手还重。

彭锦辉仍然在饭局里喋喋不休地说着,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身临其境似的。

每一次体制内的饭局里,当大家谈起某个专属于体制的奇怪现象时,便会眉飞色舞:一方面为自己能掌握这种秘密的信息而自得,另一方面,也为当事人这种精神履历而兴奋。所以,彭锦辉每每和他们聊起这些,总能感受到一种激情。

长期跟着王道来,彭锦辉总以为自己已然是书记了,这种错觉让他每一次在提拔干部的时候总喜欢以组织的身份去审视这一切,以博爱的胸怀去审视这一切。

背地里也有干部偷偷摸摸说,“彭锦辉越来越像书记了!不管说话还是行事风格?”

这种评价表面上是表扬,实际上是一种批评。.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