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八章战争列车(1 / 1)

铁骨 天子 2886 字 2023-09-05

第一三五八章战争列车

ps:没有压抑时的痛苦,哪来爆发时的爽快?想想看,日本用美国援助的武器,回过头来狠狠地打击英美,搅得整个世界殖民体系崩裂,安家军从中渔利大杀八方,为国家民族谋得最大利益,这是何等畅快的事情?

说句不动听的话,日本侵略中国,美国要负很大责任。在真实的历史上,如果这时候美国站出来吼一声,日本定要考虑开战的后果,要知道日本的石油供应,93%靠进口,本国产量只占7%;而进口石油中,80%来自美国的石油公司。

中日战争爆发不久,蒋介石政府要求美国对日施加压力进行调停,遭到美国拒绝。理由是如果美国试图这样做,就会触怒日本人。9月,罗斯福总统表示美国不想针对中国局势采取任何国际行动。11月,《九国公约》缔约国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会上,美国虽赞成公开谴责日本,但又认为应使日本具有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安全感,因而拒绝对日本实行制裁。

在此后几年里,美国保持向日本提供相当数量的原料和战略物资。据日本官方统计,美国对日军需品贸易占其全部对日贸易的比重,1937年为33.5%,1938年为34.3%,1939年为34.3%。其中1937—1939年,美国向日本出口的废钢铁平均每年达180万吨,仅仅只是1938年便向日本出口石油2120万桶。

美国这一做法,大大助长了日本的侵华气焰,使之有恃无恐地扩大对华战争。正象1937年8月29日《华盛顿邮报》所说:“美国的废铁在远东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日本人用过去的废铁播下死亡。枪炮、炸弹和军舰都是越过太平洋运来的数量日增的废钢铁制造的。”

正所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以上免费,以下正文)

气血攻心,加之数日来殚精极虑夜不能寐,身体一直处于虚弱边缘,蒋介石这一昏迷,直至下午中央全会恢复举行才醒过来。

身为政领袖,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天下人之心,蒋介石的昏迷并没有被声张,而是在王世和和几个心腹将领的簇拥下,被侍卫悄悄地送回了憩庐。早已有医疗专家小组等候在那儿,紧急抢救。

在经过吸氧、输液、刺穴压穴后,蒋介石幽幽醒转。

“安毅做出什么反应没有?”蒋介石醒来第一句就问站在身旁的戴笠。

戴笠神色间有些犹豫,但还是硬着头皮道:“小毅又发了一份声明,对日军动用毒气弹表示谴责。并且,他警告说,若是日本政府和军队不对此次暴行表示道歉,他保留向日本国民使用毒气弹进行报复的权力。”

蒋介石点点头:“我就知道他会那么做,胡家林、黄智等将领是他手足兄弟,民国十七年江北祭奠那一幕,感动了所有人,这一回十七军在日寇的毒气弹攻击中吃了这么大亏,他不发飙才不正常。”

说到这儿,蒋介石招过陈布雷:“布雷,你告诉辞修和敬之,安毅有什么要求尽量满足,十七军这回真是元气大伤,我一直担心安毅受不了刺激,但既然他还能做出反应来,证明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击垮。”

目送陈布雷离开,蒋介石又吩咐王世和和唐纵:“你们去把文白叫到我这儿来,我有要事交代”

王世和和唐纵对视一眼,迟疑地道:“现在中央正在开会,文白将军身为中央执委,不好擅离吧?”

“糊涂”

蒋介石怒喝一声:“什么时候了,还顾忌这些?如果我们不果断抓住机会,利用日军没有空军掩护,果断把日军赶进海里,进而把日本政府和军队的注意力吸引到上海来,减轻华北面临的压力,真有可能亡党亡国的”

“是”

王世和很少看到蒋介石发这么大的火,诚惶诚恐,连忙和唐纵一起转身离去。

蒋介石四处看了看,发现没看到宋美龄的身影:“你师母呢?”

戴笠连忙禀报:“校长,你忘记啦?今天是上海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的日子,师母代表你前往出席,还要发表重要讲话呢”

“看看我这记性”蒋介石拍拍额头:“有什么好消息吗?”

“此次后援会由上海商业协会、总工会等十五团体发起成立,夫人在会议上做了《全民动员,一致抗日》的演讲,大会一致拥护委员长抗日救国方针,通告上海全市动员,严厉制裁汉奸,征募抗敌救国捐,大会推举王晓籁、杜月笙、钱新之等一百二十一人为执委。此次大会共募得大洋一百二十万,夫人明日便可携带现金支票回京。”戴笠将刚刚获得的情报详细汇报。

蒋介石点点头,左右看了一眼,放低了声音:

“建丰(蒋经国字)在奉化过得还好吧?以前回到憩庐,你师母随时在身边,我不好问,等到办公室,事务繁忙又忘记了,我交代你的事情办得如何?”

戴笠心中一凛,他知道宋美龄一直希望生个一男半女,是以对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心存芥蒂,担心会独占蒋介石子嗣之爱,所以竭尽可能离间,只要在谈话中多提及几句蒋经国和蒋纬国的名字都会大发雷霆。

蒋纬国一直比较低调,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一直在奉化老家读书,后来考入上海东吴大学经济系,去年赴德担任蒋百里访问德国时的少尉侍从官,今年在德国入伍,进入德国陆军慕尼黑军官学校。

即便是在国内的时候,蒋纬国也很难得和蒋介石见上一面,到德国留学更有躲避宋美龄的意思,对此戴笠心知肚明。

今年四月,蒋经国自苏联回国,曾在上海、杭州等地等候多时,却无缘即刻得见父亲。其实,蒋介石并非不爱蒋经国,也知道他在“四.一二反”后发表声明声讨自己背叛**、又在去年一月于苏联《真理报》发表谴责自己的公开信纯属不得以,之所以避而不见,主要还是害怕自己表现得过于急切,反而会令蒋经国遭宋美龄的忌恨。

于是蒋介石便以蒋经国在苏联多时,需要洗脑为由,交代他回乡读《孟子》、《曾文正公家书》这类古书,同时还叫蒋经国总理全集》和《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这些情景,戴笠都看在眼里。

五六月间,蒋经国返回奉化后,蒋介石命前妻毛福梅为蒋经国和苏联矿场女工芬娜(蒋方良)补办中国式婚礼。蒋介石心细如发,唯恐蒋经国婚礼太过张扬引起宋美龄不悦,故私下命戴笠协助王世和回乡操办杂务,并要毛福梅单独主婚,自己则隐身幕后。尽管这场婚礼十分低调,依然被远在南京的宋美龄察觉。这场在奉化举行的婚礼像一根针似的,不断扎着宋美龄的心房,这一切也被西安事变期间就向宋美龄卖身投靠的戴笠看得明明白白。

心如电转间,戴笠连忙道:“委座交代的事情我一直放在心上。现在有几个去处,请委座示下:其一是建丰兄从基层做起,慢慢由县长、专员一路升迁,最后进入中枢。我已暗示江西省政府秘书长刘体乾、民政厅长王次甫等人暗中照顾,不过时值抗战期间,由民政建立功勋很艰难,民生不易,上升的空间有限;其二,委座不是要改组力行社为三民主义青年团吗?这样一个新的组织建立,肯定有许多重要位置虚悬,建丰兄少年时一直由果夫先生照顾,有了这层关系,就算委座不明言,果夫先生也知道怎么做的;其三”

说到这里,戴笠停顿了一下,欲言又止。

蒋介石正在心中取舍,看到戴笠犹豫的样子,怫然不悦:“有话直说,你是我的喉舌和耳目,若是不能对我说实话,留你何用?”

戴笠慌忙道:“此事牵涉到小毅,所以学生不敢直言。”

“建丰的事情干安毅何事?”蒋介石大为不解。

戴笠道:“现在队中,最能打仗的就属安家军,建立功勋最容易也是安家军,而川南又一直游离于中央之外,若是校长任命建丰兄到安家军中任职,升迁速度姑且不说,说不一定以建丰在苏联多年的学习,可以把那滩死水搅浑。尤其重要的是,在川南任职,建丰兄可以远离师母视野,成长不会受到限制。”

蒋介石大为心动,沉吟良久,突然问道:“有没有办法让安毅亲自任命,不经过中央?”

戴笠知道老蒋还是害怕宋美龄察觉自己的小动作,索性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当下道:“叙府和滇南有许多白俄,建丰兄从苏联回来,他和他的妻子想必言语方面不会存在什么障碍,可以通过与白俄的接触,来了解安家军崛起之道。另外,建丰兄可以选择的职业很多,比如西南空军司令部、川南武装警察部队、叙府士官学校、川南工程兵司令部、汉中行营或者是宜昌行营等等,都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而且根据一直以来延续的习惯,集团军司令官或者行营主任有权对下辖将领进行提拔,这样建丰兄说不一定明日启程去叙府,后天就已经是科长处长了。”

蒋介石连连点头:“好,就让建丰去叙府吧这件事还是交给你来办,一定不要让你师母知道这是我的意思,告诉安毅,好好敲打一下经国,他从苏联回来,脑子糊涂得很,需要他用模范营的精神来感化这颗顽石。”

“明白”

戴笠恭敬说完,转身离开。

走出憩庐大门的时候,碰到匆匆赶来的淞沪警备司令张治中。

在张治中翻起的白眼中,戴笠不以为忤,微笑着点了点头,又向后面的王世和、唐纵招呼一声,这才走到外面,发现漫天乌云席卷而来,南京城内外,漫天的落叶和纸屑被风刮起,在天空盘旋。

“要下雨了,而且是一场大暴雨”

戴笠喃喃说上一句,来到轿车前钻了进去,向司机道:“去中央总医院”

晚上八点,日本参谋部和军令部为减轻本土和殖民地的防空压力,达成一致意见,决意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开始向上海输送。

午夜,日本和意大利达成一百二十亿里拉(折合六亿美元)的借贷项目,这笔款项将用于购买意大利制造的飞机、坦克和战舰,日本将以满洲地区的煤、铁、黄金等资源进行抵押。历史再次出现偏差,没有了这笔钱,意大利政府减少了对埃塞俄比亚的经济援助(占领埃塞俄比亚后,意大利政府预算花费240亿里拉用于扶持塞俄比亚的经济发展),反而壮大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次日凌晨两点,由于日本的战败可能导致此前巨额借贷款项的危险,受到各大财阀影响的美国国会以罕见的高效率批准了对日本的援助计划。

美国财团合计贷款八亿美元给日本政府,日本政府将用这笔钱在美国购买钢铁、石油、电子设备等“民用”物资,同时,美国寇蒂斯公司和日本政府签署秘密协议,将在一周时间内向日本提供100架寇蒂斯40战斗机。这种战斗机性能极为先进,航速达到了480公里小时,军械包括机头一挺7.62毫米和一挺12.7毫米机头机枪、左右机翼各一挺7.62毫米机枪,火力强大。

中日两国,都被绑上高速行驶的战争列车,再也没有回头之路。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