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算陈帆有历史成绩,别人也不敢推测其他的猜想是否被证明。
在他们眼里,陈帆灵感足够,但他分配给数学的时间,太少了。
两个收稿编辑又看了看,接下来一连几篇论文,写的内容就比较复杂,并不是很好看懂。
恰好这时候陈帆打来电话:
“论文已经发过去了。”
“你们应该看了吧?”
小编辑结结巴巴:
“看……看了,但没看完。”
陈帆说:
“嗯,看了就好。”
“我们虽然是全新的期刊,但是不能辜负了质量。”
“投稿一定要精挑细选,不要让一些垃圾论文混进来。要逐渐树立华国在科研圈的威信。”
“这些论文,是我前……是我之前的研究,如果版面不够,就拿它们顶上去。同行评审就交给学院做吧。”
陈帆差点说成前世的研究成果,好在圆回来了。这些都是他前世已经通过的论文,前世可以过评审,现在当然也没有任何问题。
小编辑:
“哦,好的。”
陈帆点点头,满意的说道:
“好的。有关碳纤维新材料的实验,是重大创新,该放到封面就放到封面去。”
“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先这样吧。有问题的话,随时联系。”
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俩编辑盯着一堆论文文稿,又发呆了一会,安排说:
“别傻愣着了,赶紧和学校的教授们约吧。他们不是客串我们期刊的审稿团队吗?”
“嗯好。”
“等一下,先把陈帆教授的论文,按学科分类,再交到有关教授那……”
“……”
陈帆的研究太驳杂了,而且每一个都细枝末节到专业行家才懂的地步,让人忍不住惊奇。
于是,陈帆的论文,在教授们下午给学生上第一节课之前,送到了手上。
“材料化学方面?三篇?”
“离谱!”
“陈教授也太高产了!”
“秘书,通知学生下节课上自习,我要先学习学习陈帆教授的论文。”
有的教授,为了看论文,自己的课都不上了,直接办公室闭关审稿。
…………
数学系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严文仲教授看到陈帆的稿件,直接把自己的研究生都召唤过来。他喜欢和大家一起学习,开个组会讨论讨论。
“陈教授,谁啊?他发的论文,审稿值得严老这么上心?”
“陈帆教授,证明黎曼猜想那个!”
“我靠!”
学生们也匆匆忙忙跑去了。
这位突然发表成果,确实值得关注。
开会说是审稿,实际上就变成了学习和探讨。
因为陈帆新论文的逻辑,大家已经默认没啥问题了……
就这样,《科技》第一期的危机,在陈帆的轻描淡写中解决了。
所有的板块,凡事空缺的,都由陈帆的作品来填充空白。
做排班和插图工作的小编觉得快忙死了,最开始以为工作轻松,现在加班都干不完。后来两个收稿小编一起帮忙,才让期刊在时间内按时整完。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