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政允的病情丝毫不见得好转,已经连续五六天都是躺在病床上度过了。
没有了刘政允,大臣们也没法上早朝。
只不过,奏折之类的事情,照例是薄奕在处理。
若是平常,大家心里虽然会有怨言,可是却碍于刘政允在,所以不敢多说什么。
可是如今,刘政允的身体这般不好。甚至,大家的心里都觉得他恐怕熬不过这一关了。
刘政允年轻的时候,有立了一位太子,只不过后来这位太子在三岁的时候掉进水里淹死了,然后太子之位就一直空悬着。
刘政允生性风流,可是生下皇子的嫔妃却是不多。
而,这些皇子中,能够真正长大的,就更加不多了。
在九个皇子当中,真正长大的皇子,就只有三个。
一个是二皇子,一个是五皇子,还有一个是七皇子。
薄奕虽然平时处理奏折,在刘政允的面前,比这三位皇子还要得宠。
可是却因为他是臣子的身份,所以站在他这一队的人,并不多,甚至几乎是没有。
毕竟,另外还有三位皇子,这个位置怎么也不可能轮到薄奕坐上去。
如今刘政允是看重他所以才对他如此偏爱,将权利全部都放在他的手里,可是等新皇一登基,最看不顺眼,最先拿来开刀的那个人,绝对是薄奕。
到时候,薄奕的生死,还不就是新皇的一句话?
而且,如果薄奕当皇帝,那就更不可能了。
名不正言不顺。
正重要的是,他那狠厉残暴只听命于皇上命令的作风,根本就没有人敢于他为伍。
三位皇子中,五皇子是最清心寡欲的那个,他从小就行为低调,可是又并不是那种表面低调,而是表里如一,他是真的对皇位没有兴趣。
在满十六岁之后,五皇子就离开了皇宫,整日在外面游山玩水,一年到头只回来一两次,平时要想找他的话,压根就找不到他这人。
而二皇子和七皇子,两人之间的年龄相差五岁。
二皇子如今二十五,而七皇子刚满二十。
虽然七皇子的年龄较小,可是在刘政允面前,七皇子却是三位皇子中最得刘政允喜爱的一位。
七皇子的性格偏向于活泼,为人十分的风趣。而二皇子的性格则要阴沉一些,只不过二皇子的母妃,却又要比七皇子的母妃强上一些。
所以,两位皇子这是不相上下。
在刘政允生病的这段时间,两位皇子的心里已经是有一些按耐不住,彼此都将对方看做自己登基的最大仇敌,甚至就连表面上的谦和,都不屑做了。
而这个时候,薄奕一如既往的插手处理奏折的事情,恰巧就是二皇子和七皇子两人一个爆发的导火线。
二皇子和七皇子各自召集着站在自己那一边的大臣,文武百官聚在了长生殿,求皇上下旨立太子。
刘政允这段时间昏昏沉沉得太厉害,好不容易从昏迷中醒过来,可是在听到小顺子说大家都跪在外面,请求他立太子的事情之后,刘政允险些再度气晕过去。
“这么急着立太子!他们这是巴不得朕死是吧!”
刘政允怒吼着,大手一挥,直接就将旁边小桌子上放着的药碗扫在了地上。
啪的一声,药碗碎成了无数块,滚烫的汤药洒落了一地,还在散发着热气。
有宫女快速的进来处理这些东西。
刘政允粗喘着气,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可他就是感觉到了一股强烈的无能为力。
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了。
刘政允的神色阴沉,眼底划过一抹阴霾,对着跪在地上的小顺子道:“去,叫他们全部都滚进来,还有薄奕!将他也一起叫过来!他们既然这么想要太子,那朕就给他们一个太子!”
小顺子听到刘政允这话,眉眼一跳,连忙应着,然后退了出去,将刘政允的话告诉了外面的二皇子和七皇子等人。
皇上要立太子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似的,不一会儿就在整个皇宫传遍了。
不只是那些大臣,就连后宫的嫔妃们都找了个借口前来。
夏亦初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同样也来到了长生殿。
刘政允不能下床,是两个侍卫将他抬到了珠帘后面。
坐在珠帘后面,刘政允隐隐约约还是能够看到大家站在外面的身影和脸上的神色。
恐怕,他就算是死了,也没有几个人会真心为他感到难过。
刘政允的心里突然就冒出了这个想法,然后在一瞬间之后,又被他给压制了下去。
“小顺子,宣旨吧。”刘政允对着小顺子说着,声音虽然依旧浑厚,可是却不如以往那般有力。
“是,奴才遵旨!”
捧着圣旨的小顺子从珠帘后面走了出来。
其实与其说那是圣旨,倒不如说那是遗诏。
大家都抬头看着小顺子手里的圣旨,目光一眨不眨的。
其中,二皇子和七皇子两人的目光最为热切,两人对那皇位,都有种势在必得之势,无比的想要知道刘政允的判决。
小顺子在大家那虎视眈眈的目光下,竭力的稳住自己脸上的表情,然后打开圣旨,开始按照上面写的念。
小顺子跟着刘政允一块儿长大,刘政允当了多久的皇帝,他就念了多少年的圣旨,今天这么重大的情况下,小顺子的心情虽然不平静,可是多年的面具戴在他的脸上,就像是扎了根似的,再也扯不下来。
就算是心里在看到圣旨内容的时候,心里扬起了波涛阵阵,可是小顺子神色谦卑,不紧不慢的开口念着圣旨上的内容。
圣旨的开头是一些其他的内容,不管是二皇子还是七皇子,两人都觉得今天小顺子今天念得十分的慢,两人急得脑门都在流汗,要不是碍于刘政允就坐在这里,两人肯定要掀袖子凑上去看圣旨上的内容了。
“九皇子刘奕,久叶祥符,夙彰奇表,天纵神武,智韫机深……今传皇帝位於刘奕,所司备礼,以时册授。公卿百官,四方岳牧及长吏,下至士民,宜悉祗奉,以称朕意。”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