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文学》编辑部的编辑们最近忙得要死。
自从路谣小说《人生》大火之后,单行本要发行的消息,版权纷纷出售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就把他们给淹没了。
投稿最多的当然还是新人作家,乃至连作家都算不上的文学爱好者。但是与之前不同的是,最近投稿的知名作家越来越多。
只是所以造成这种情况,还是因为姜玉楼代表《最文学》四处出动,推销自家作家的作品。
尤其是路谣小说《人生》的成功,对他们的触动最大。
往年,要说哪位作家最成功,谁的小说卖得最多,谁的小说版权最吃香,作家们心里想到的有且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姜玉楼。
姜玉楼实在是太成功了,成功到他们完全起不了其他心思。
比不了啊,实在是比不了。
当然,他们那不是嫉妒。虽然不至于心气被打没,但也认为自己的作品即使写得好,文学价值高,在读者和导演、编剧等人的眼里还是不值一提。
但是《人生》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想法。
原来只要小说写得好,完全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再碰到一个好的平台,想要如姜玉楼一般发财可能不容易,但是和路谣扳一扳手腕,却未尝不可。
根据他们的估算,路谣就靠着《人生》一部作品,稿费和版权收入加起来能超过上万块。
这可是上万块啊,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四五十块钱的年代啊!
要说他们不眼红,那是假的。毕竟路谣不是姜玉楼,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
当关于路谣的版权又出售了哪些的新闻登报后,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彼可取而代之。
没错,就是这个念头。
他们和路谣一样,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凭什么他能赚上万,而我不能呢?
路谣的作品和他之前的作品相比,进步很大吗?
他们不觉得。
那他为什么能这么火?
因为平台!
没错,《最文学》再次进入他们的视野。
一开始,这些知名作家知道《最文学》还是因为姜玉楼。
国内最年轻,最有名,最有钱的作家自己创办了文学刊物,想不引人注目也难。
但,也就那样了。
毕竟经营文学刊物和文学创作不一样,这是两个领域。
可谁能想到,《最文学》第一期上市后,创造出了销量超一百三十一万册的恐怖成绩。《最文学》已经成为国内创刊第一期销量最高的杂志,而且在评论界和读者中,杂志的口碑也非常好。
这就很恐怖了。
靠着这一波销量和口碑的双爆发,《最文学》火了,第一期作家们的作品和他们本也火了。
就不说姜玉楼和路谣了,就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爱好者于华都成了作家,受到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以上种种,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他们平台的重要性。
而且,《最文学》为作家们的作品四处奔走也传开了,这让他们最后一点犹豫和担心也没有了。
他们不是无欲无求的文人墨客,他们有家要养,甚至稿酬就是他们的全部。现在《最文学》能给他们名气和金钱,他们有作品不投它又投谁。/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那刘振云呢?”
“没经验。”
“梁佐?”
“当个编辑还行。”
宋文苦笑着摇头,“这……我也没人选了。”
“唉,实在不行我去吧。”
“啊?社长,不至于吧?”
“现在编辑部工作繁忙,千头万绪之下,还离不开你。”姜玉楼摇头道。
宋文小小拍了一下,“离不开我,更离不开您啊。”
“先联系一下吧,最好能催一催。其实专号这个概念很好,即使第三期赶不上,第四期,第五期都是可以的嘛。”姜玉楼说道。
“好,那我先联系一下他们吧。”
宋文见状,也没在坚持。就像姜玉楼说的,这期搞不成还有下一期,只要稿子在手,这些都不是事。
对于一本刊物来说,专号不是轻易能做的,不仅要考虑作品的质量和数量,更要考虑到作品主题的统一性,最关键的是读者的接受程度和发表后的影响力。
不过这些对于《最文学》来说都不是问题,而且以《最文学》现在的热度,组个以地区为主的专号还真不成问题。说不定他一通电话打过去,稿子的事情就能解决呢。
于是乎,他也不在纠结而是去处理手头的工作去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