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讨论,就没完了了。
一直到郝春同的媳妇阚秋月不放心,找了过来,他们几人才幡然醒悟,原来,时间已经这么迟了。
于是,几人约定,第二天吃过晚饭后继续讨论,争取早日拿出个章程来。
只是,他们没想到,第二天依旧讨论到很晚,章程还是没有拿得出来。
然后就是第三天、第四天……第N天过去了,初稿、二稿、三稿……也不知道一共写了几稿的,可最终的章程依旧没有定下来。
之前他们一个个都想得太简单了,等开始着手计划,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有的时候,考虑到这个就会顾不上那个,越考虑,他们发现问题就越多。
不过几人都不是那种轻言放弃的人,于是,他们只要有空,就在一起研究。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郝杨两家的结亲酒喝完了。
郝父也跟李大姐见过面,并由李大姐领着去了一趟陈河镇,顺利拜了师,之后他自己又单独跑过去了两趟,看样子收获还是挺大的,因为他回来后,简直就是信心满满,然后就开始折腾,准备起了建大棚的材料。
到了这个时候,几人的计划也还是一个半成品的状态。/
不过,计划虽然还没有做完,却在一天天完善中。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他们也不全是在口头跟笔头上做计划,而是早已开始行动起来。
比如杨铁蛋,每天都会抽功夫去水里摸蚌苗。
当然,眼下水越来越冷,他没有直接下水,而是由三人集资,给他买了一件连体下水衣,就跟蛙人穿的那种衣服一样,直接在水里面走,水也不会进到里面的。
就是有些闷气,不可以长时间穿着。
像杨铁蛋那样,每天最多穿一个小时左右。
至于他摸回来的蚌苗,暂时先寄放到了郝春同的鱼塘里。
为了这些蚌苗,郝春同特地在鱼塘的边沿处筑了一道坝,隔出一小块水域。
杨铁蛋摸回来的那些蚌苗就养在了这里。
这个主意,还是小春江想出来的。
他是从夏天摸小鱼游戏上得来的灵感。
这边夏天是种水稻的,所以每回夏天,电灌站就会定期从通江海的大河里抽水灌入人工挖就的水渠之中,作为灌溉用水。
在大人们将水渠的水放入自家的大田后,那水位下降,一般不会超过成人的小腿肚,也不会超过孩子们的大腿。
而这个时候的灌溉水渠,就是孩子们的乐园了。/apk/
因为电灌站抽水的同时,还会把大河里鱼虾一起给抽进来。
所以,灌溉渠里面的水里,是有鱼的。
大鱼相对较积少,可遇不可求。
可中等大小的鱼还是有一些的。
更多的,则是只有巴掌大的小鱼。
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那个时候,孩子们都会相互比拼,看谁捞的鱼最多。
有些没带装鱼工具的,就会在浅水处打上两个坝,给自己弄个“养鱼池”,然后将自己捞来的鱼儿临时养在这处养鱼池里。
当然了,临时的只能就是临时的,网箱还是要尽快搞出来。
郝兴全在得知了孩子们的计划之后,主动提出,那网由他来帮着结。
他也有一双巧手,结的网又细密又紧实。
至于网箱的骨,有杨铁蛋的师傅在,自然不会去烦到外人。
说实话,杨铁蛋的师傅钟师傅可真够宠他的,二话不说,就应下了要帮忙,而且是一分钱不收,纯粹义务性质的。
几下同时努力,终于先做出十只大网箱来。
而今天,10月21号,也是农历的九月二十七,宜纳蓄。
这也是他们第一批网箱跟蚌苗入水的日子。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