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头版后的风波(一)(1 / 1)

扶贫小村官 微龙唐 2107 字 8个月前

清晨,曹海镇宣传办公室里,一缕晨光透过窗棂,在贺志强的案头洒下一片温暖的金黄。他翻开眼前的《今日齐东》,那一版版油墨渗透的报纸,像一朵盛开的菊花,在他眼前绽放出喜悦的芬芳。他惊喜地发现,自己那篇投稿赫然在目,大有施展身手的架势。

然而,仔细看去,本是一派祥和景象的笔墨之上,渐渐浮现出几分阴霾。那原本吹捧镇领导的文字,竟然被人巧手移花,着重点反倒落在了芝麻山村的发展变迁之上。一股不安的薄雾从心底渐渐升起,笼罩着贺志强的神色。

"志强,这大清早的,你愁眉不展作甚?"同事小王见状,调侃道。贺志强只是摇摇头,合上报纸,将目光投向窗外,陷入沉思。那股挫败感如潮水般涌来,他不禁反思:自己的文章总爱吹捧领导,可到了编辑手里,三言两语便改头换面。这反差令他困惑,难道自己一直以来都没能抓住事情的本质?

正在此时,镇长赵仲书风风火火地闯进办公室,一张脸喜气洋洋。"小贺啊,今儿个你可立了大功!你那篇报道把咱镇的扶贫工作宣传得妥妥帖帖,连我的照片都上了头版,上面的领导少不了要留意。"说着,还亲热地拍了拍贺志强的肩膀。

贺志强连忙起身,谦逊地回应:"赵镇长,您带领大伙儿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扶贫一线,我写几个字算得了什么。"嘴上谦虚,心里却愈发自责。赵仲书没在意他的反应,转身吩咐:"小王,你赶紧安排车,咱们下午再去芝麻山村转一圈。我得好好摸摸底,好向上面汇报。别忘了带上相机,多拍点照片!"

"好嘞,赵镇长,这就去办!"小王答应一声,麻利地跑开了。偌大的办公室里,又只剩下贺志强一人。他默默翻开那份报纸,视线停留在报道上,久久不能平静。镇里的政绩和领导的形象固然重要,但脱贫攻坚的初心本意,不就是要让困难群众真真切切地得到实惠、改变命运吗?

与此同时,副镇长宋建设正端坐在家中,双手捧着那份《今日齐东》,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照片,嘴角荡漾起一丝得意的微笑。他暗自盘算:这回可是天赐良机,一定要好好利用这篇报道,为自己谋取些政治本钱。

宋建设抬腕看了眼表,拨通了付平的电话:"喂,小付,今天的报纸你看到了吗?咱们芝麻山村上头版了!"电话那头,付平有些诧异:"是吗?我还没来得及看,正忙着跟村民们商量灌溉的事儿呢。"

"别管什么灌溉了,这事儿大着呢!我来找你,咱俩好好庆祝庆祝,小酌一下!"宋建设兴奋地说道,话语中夹杂着一股急不可耐的味道。

"庆祝?庆祝什么?不就是篇报道吗......"付平有些摸不着头脑,语气里带着疑惑的涟漪,一圈一圈荡开在宋建设的话语间。但碍于宋建设的身份,他也不好明着拒绝,"行吧,到时候见。"

中午,芝麻山村一个村民开的农家乐餐馆里,宋建设和付平对坐着,桌上摆着几碟小菜和宋建设带来的当地有名的白云边15年。一缕缕酒香在空气中飘荡,勾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付啊,你可得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宋建设醉意朦胧地拍着付平的肩膀,话语在唇齿间打着旋儿,"咱们这回可是一起上了报纸,那些上面的领导都看到了,指不定以后能给咱提拔重用呢!"

付平默默喝着酒,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想到这些日子,自己和乡亲们起早贪黑,就为改善村里的生产条件。可在某些人眼里,做这些不过是为了沽名钓誉,为了往上爬。一股无奈在心头翻滚,化作几声轻轻的叹息。

"宋镇长,你说的这些,我不太懂。我就一小村官,只想踏踏实实把日子过好。"付平放下酒杯,直视着宋建设的眼睛,眼神坚定如磐石。

宋建设被酒意熏得有些不耐烦,眉头紧紧蹙起,像一个发怒的霹雳娘娘:"得了吧,你少跟我装纯!这年头,谁不想飞黄腾达?有了这篇报道,你往后的路可就好走喽!"

"宋镇长,咱们的路不一样。"付平站起身,掏出几张钞票放在桌上,语气里带着一股子钢铁般的坚韧,"我走了,改日再聊。"

宋建设目瞪口呆地看着付平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嘴里嘟囔着:"真是个傻子,这样的机会都不懂得珍惜......"

下午,赵仲书率领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芝麻山村。贺志强也随行采访学习。村口,付平正指挥村民们修缮水渠。他连忙迎上去,热情地介绍:"赵镇长,你看这水渠,我们正在......"

不料赵仲书打断他的话:"行了,带我去村部,汇报扶贫工作要紧!灌溉的事回头再说。"付平愣了一下,随即领路往村部走去。贺志强看在眼里,暗自叹息。在赵镇长眼中,这些切身的民生工程并不重要,他在意的只是政绩和上级的赞许。

会议室里,付平如实汇报村里的脱贫情况和困难所在。赵仲书却心不在焉,只在意一些哗众取宠的数字和项目。付平耐心解释,语气中难掩无奈。

贺志强默默坐在一旁,望着付平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静下心来做实事、不计名利的人已经太少了。而付平,就是这样一位难能可贵的基层干部。

会议结束,赵仲书一行匆匆离去,连村民们备好的午餐都没来得及享用。临走时,他特意叮嘱贺志强多拍些照片,回去好编篇漂亮的通稿。贺志强应承下来,心里却是百感交集。

送走领导,付平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他和村民们一起下地干农活,研究种植技术,谋划产业项目。贺志强跟随其后,用心记录他的点点滴滴。

"付干部,你说咱们农村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贺志强按捺不住好奇心。

付平停下手中的活计,用袖子抹了把汗,笑道:"发展农村啊,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农民、依靠农民。城里人总爱拿现成的模式往农村套,殊不知咱们农村有自己的特点。要想富,就得因地制宜,问问老百姓的心声。"/

"那你为啥不多跟领导汇报呢?他们不也是为了咱们好吗?"贺志强追问。

付平长叹一声:"领导们出发点是好的,可他们到底不如咱们了解农村。有些事儿,就是说破大天他们也未必能懂。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应付检查、准备材料上,还不如实实在在干点事。俺相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路就能越走越宽。"

贺志强频频点头,把付平质朴的话语记在本子上,也铭刻在心头。

翌日,当贺志强把采访报道呈给赵仲书审阅时,赵镇长皱起了眉头。

"贺志强,你这写的都是些啥?我不是让你突出领导重视、政策支持吗?你倒好,净写些农民的苦衷和付平的做法,跟个思想汇报似的!"/apk/

贺志强挺直腰杆,恭敬而坚定地说:"赵镇长,这次下乡,我着实学到了不少。脱贫攻坚,最需要的就是付平同志这样埋头苦干的实干家。我寻思,咱们宣传,就应该多报道他们的事迹,给大伙儿树立榜样。"

赵仲书沉吟良久,终是无可奈何地摆摆手:"那就按你写的发吧....."

贺志强走出办公室,心中激荡着一股豪情。他暗自立誓,从今往后,定要向付平同志学习,扎根基层,一心为民,做一名称职的人民公仆。

而在芝麻山村,付平正与乡亲们议论新修的水渠。

"付干部,这下咱们村的庄稼再也不愁水啦!你可真是咱们的主心骨啊!"村民王大娘感激地说。

"这都是大伙儿齐心协力的结果。"付平谦逊地笑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阳光洒在芝麻山村的田野上,映照着付平和村民们朴实的笑脸。一股暖流涌上贺志强的心头,他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这片热土,这些淳朴的农民,正是他心之所系、情之所钟的地方。他要用手中的笔,书写最动人的乡村故事,为千千万万个"付平"代言,为广大农民伸张正义。

这一刻,贺志强对未来充满希冀。他相信,在像付平这样的领路人的带领下,在党的惠农政策的引领下,在广大农民的不懈努力下,农村一定能够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他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是啊,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时代贡献一份力量。或许,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携手前行,终会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冲破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贺志强握紧了手中的笔,仿佛握住了未来的希望。他暗自发誓,要用手中的笔,书写最美的乡村篇章,为千千万万个"付平"代言,为广大农民伸张正义。他要让更多人看到农村的希望,看到农民的奋斗,看到基层干部的奉献。

这一刻,贺志强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脚踏实地,总有一天,山乡巨变的美梦一定能够成真。芝麻山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中国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贺志强的案头。那份沾染着泥土芬芳的稿件,在金色的光晕中熠熠生辉。一个全新的贺志强,正在土地的涵养中悄然成长。

他轻轻合上稿件,目光坚定而深邃。窗外,一群麻雀欢快地鸣叫着,飞向远方的蓝天。那是希望的方向,是梦想的所在。

贺志强微微一笑,起身走出办公室,走向那片他魂牵梦绕的土地。他知道,通往梦想的道路上荆棘丛生,但他有信心,有决心,也有勇气。因为他心中有着信仰的灯塔,为他指引前行的方向。

"付平同志,请等一等我,我也要为咱们的农村贡献一份力量!"贺志强在心中呐喊。

芝麻山村在阳光下闪耀,每一寸土地,每一个人,都散发着希望的光芒。那光芒,穿越了贫瘠与苦难,直达人心深处,照亮了通往梦想的路。

在这片古老而崭新的土地上,一个个"付平"正在脚踏实地地书写着最动人的乡村诗篇。而贺志强,则要用手中的笔,让这诗篇传遍大江南北,让更多人为之动容,为之奋起。

长路漫漫,惟有奋斗。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追梦人,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绘就最美的乡村画卷。.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