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山村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中,付平已经带着电视台的摄制组坐上了开往镇政府的摩托车。王占奎骑车技术不错,七弯八拐地穿行在山路上,速度不快,但很稳当。
孙丽丽坐在后排,脸色有些苍白。她不适应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又不好意思开口抱怨。作为一名资深记者,孙丽丽曾经走访过不少贫困村庄,但像芝麻山村这样偏远闭塞的地方,她还是头一次来。她暗暗盘算着,这次报道一定要挖掘出一些有深度的素材,展现农村扶贫工作的难点和突破口。
摄影师老朱则老神在在,一手扶着摄像机,一手抓着车架,像是完全感受不到颠簸。他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摄影师,什么样的条件都拍过,这点颠簸算不了什么。不过他也在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寻找着最佳的取景角度。他知道,一个好的画面,有时候比言语更有冲击力。
"村长,慢些啊!"老朱探出身子大声喊道,"路这么颠簸,我们拍摄都晃成了花生米!"
王占奎回过头来,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怎么,不看看我们村里的美景了?"
老朱头一仰,正要回嘴,只听"砰"的一声,车胎磕在一块凸起的石头上,差点没当场摔了个狗吃屎。他连忙扶稳身子,气哼哼地说:"能不能修修这该死的路?真他妈的..."
"这不正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嘛。"付平轻笑着说,"等会您就能看到这条路的改头换面了。"
他们很快就到了镇政府大门口。付平熟门熟路地下车,向守门的工人打了个招呼,就大摇大摆地往里走。老朱连忙跟上,一边小跑一边对着镜头比手画脚:"这就是芝麻山村的大学生驻村干部付平同志,咱们今天就跟着他,一探他平日里的工作生活..."
付平已经走进了政府大院,径直来到镇长李爱明的办公室。只见李爱明正襟危坐,神情拘谨,手下的几个科室主任也都面色僵硬地陪着。
然后他便瞧见了两人身后的孙丽丽跟老朱。
惊讶之色一闪而过,赶紧站起,快步迎上去,苦笑道:"孙记者,你们怎么跟来了!"
孙丽丽若有深意地笑着道:"李书记不欢迎吗?"
"欢迎欢迎!"李爱明连忙道:"只是我这儿乱糟糟的,委屈两位了。"
孙丽丽大手一挥:"不用管我们,你们聊就是了,涉及敏感问题我们可以删掉。"
"额......好!"
李爱明迟疑着走回座位坐下,简单交代几句,就给财政所所长打了个电话,然后让二人去了财政所所长办公室签字领钱。
"小付啊,芝麻山村这个扶贫点,可是咱们全镇的重点啊。这钱呢,我特意给你留着,16万,够用了吧?"李爱明开门见山。
"够是够,就是这钱怎么用,得好好琢磨琢磨。"付平皱着眉头说。
"还能怎么用?修修村委会,添置点设备呗。"李爱明很是不以为然。
付平摇了摇头:"李书记,我觉得吧,钱要用在刀刃上。修村委会,村民们看不到实惠,心里不服气。还是得先把路修好,方便村民出行。"
"修路?"李爱明有些惊讶,"那得花多少钱啊。"
"我算过了,材料人工加起来,16万差不多。"付平信心十足地说。
李爱明犹豫了一下,眉头紧锁。他考虑的显然不只是钱的问题,还有政绩的影响。如果把钱都用在看不见摸不着的路上,领导考察起来,他这个镇长恐怕也要被穿小鞋。/
付平看出了他的顾虑,微笑着说:"李书记,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村民脱贫致富就有了基础。到时候,您的政绩也会更好看啊。"
李爱明被说动了,眼睛一亮:"有道理!小付啊,你不愧是念过书的人,想得就是周全。那就按你说的办吧!"
付平笑了笑,眼神里透出一丝狡黠:"李书记,还有个事儿。这钱您看是直接发给村委会,还是咱们想个法子,让老百姓直接得实惠?"
"怎么个法子?"李爱明来了兴致。
"我琢磨着,咱们可以搞个以工代赈。修路的活儿,就让本村的贫困户来干,工钱从这16万里出。一来能让他们得实惠,二来还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付平慢条斯理地说。
李爱明拍案叫绝:"好主意!就这么办!小付啊,你这脑子,比我这个镇长的还灵光啊!"
付平笑而不语,谦逊地低下了头。王占奎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腰,心里暗暗佩服付平的智谋。
孙丽丽和老朱对这些并不十分了解,但看到两位领导其乐融融的样子,也跟着笑了起来。孙丽丽暗想,这个付平不简单啊,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谋略,难怪镇里这么重视他。看来这次采访有好素材了。
老朱则在一旁琢磨着镜头,他总觉得刚才付平提议的时候,李爱明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他决定回去好好研究一下刚才拍的素材。
"那这钱..."李爱明话锋一转。
"我和王主任一会儿就去财政所领。"付平心领神会。
"那行!你们先忙,我让小刘给你们带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李爱明站起身来,热情地送客。
付平也站起来,郑重其事地说:"那我们就先谢谢李书记了。等修路的事儿定了,我再来向您请教。"
"客气啥!都是为了咱们芝麻山村嘛!"李爱明笑得合不拢嘴。
告别了李爱明,付平和王占奎在小刘的带领下来到财政所。领钱的过程出奇的顺利,半个小时就搞定了。
王占奎接过装钱的黑色提包,鼓鼓囊囊的,沉甸甸的分量让他直咧嘴。他把提包塞进衣服里,肚子立刻鼓了起来,活像怀了七八个月身孕。
"哎呀我去,这钱带着,跟怀了个小娃似的。"他喜滋滋地说。
"你呀,就惦记着投胎。"付平笑骂道,"快跟我回去,跟李书记商量后续的事。"
回到镇政府,付平把修路的计划跟李爱明详细地讲了一遍。李爱明越听越满意,频频点头称好。
"小付考虑得这么周全,这钱花得值!你就去办吧,我全力支持!"李爱明拍板道。
付平握住他的手,语气诚恳:"那我们回去就立马开工,争取早日让乡亲们走上致富路!"
告别李爱明,付平和王占奎骑上摩托车准备回村。孙丽丽和老朱跟在后面,一脸兴奋。
"小付,今天可真是大丰收啊!"王占奎笑嘻嘻地说。
付平也笑了,但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他望向窗外,目光似乎穿过了连绵的山峦,投向了远方。
"丰收?现在说这个还早。"付平喃喃自语,"有了钱,事情才刚刚开始呢。"
摩托车飞驰在山路上,扬起一路尘土。路边的野花摇曳,在风中点头微笑,仿佛在为他们加油鼓劲。
王占奎的肚子随着车子的颠簸一颤一颤的,滑稽的模样引得孙丽丽和老朱直笑。但付平却笑不出来。他的心思已经飞到了芝麻山村,飞到了那些期盼的目光中。
他知道,这16万块钱,虽然来之不易,但也只是一个开始。修路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村民们的积极性能否调动起来?工程质量能否保证?资金使用的监管又该如何跟上?一个个问题在他脑海中盘旋,挥之不去。
但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让这条路成为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孙丽丽看出付平陷入了沉思,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付干部,你是在担心修路的事吗?"
付平回过神来,笑了笑:"是啊,这事儿不好办,但也是必须要办好的事儿。我在想,回去之后,怎么跟大伙儿把这个想法说通,让大家都积极参与进来。"
孙丽丽点点头:"这确实需要好好沟通。不过有了政府的支持,相信大家也会更有信心。再说,大家都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都深知路的重要性。"
"但愿如此吧。"付平叹了口气,"修路只是第一步,以后还有更多的路要走。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啊。"
老朱忍不住插话:"付干部,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动工啊?到时候可要给我们通知一声,我们好做个现场直播。"
付平笑道:"这么快就想播了?也行,回去我就召集村民开个会,争取尽早确定时间。到时候你们来,给大伙儿加加油,那效果肯定更好!"
"那敢情好!"老朱乐了,"到时候咱们村可就出名了,说不定还能上央视呢!".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