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替我关照他(1 / 1)

扶贫小村官 微龙唐 2099 字 8个月前

夕阳如血,将天边染成一片绚丽的橘红色。崎岖的山路上,一辆破旧的大巴车正在缓慢蜿蜒前行,发出"突突"的响声,似乎随时都有熄火的可能。

车厢内,吴冲刘彬和李康肩并肩坐在后排,三人的衣服上沾满了泥土和汗渍,脸上却洋溢着疲惫中带着兴奋的笑容。

"冲子,你饿不饿啊?"彬子歪着脑袋,语气里透着一丝无奈和抱怨,"这破车再开两个小时才到曹海镇,我都快饿扁了。"

吴冲转过头,瞥了眼彬子,咧开嘴露出一口黄牙,笑得有些狡黠:"别急啊彬子,忍忍就过去了。再说到了地方,还不得让老付好好请咱们一顿?我跟你说,他要敢忘了这茬,咱俩可不能轻饶了他!"

李康撇撇嘴,一脸狐疑地看着吴冲:"要不我给他打个电话,提醒提醒?"

"甭!"吴冲一摆手,满不在乎地说,"我们跟老付那么多年的交情了,他什么尿性你还不清楚?再说我们好不容易找他一趟,咱几个去蹭顿饭,他能不记着?放心吧!"

彬子和李康听了吴冲的话,心里多少有些宽慰,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不少。她向后一靠,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那行吧,就听你的。不过你可别到时候让小付给咕咕哒哒糊弄过去了,那可不是你吴大爷的作风!"

"放一百个心!"吴冲拍着胸脯保证,"我什么时候让你失望过?再说老付他虽然平时有点抠搜,但说到请客吃饭这事儿,那可比谁都上道!走着瞧吧!"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虽然口中抱怨着饥饿和疲惫,但眼底却闪烁着对即将到来的美味佳肴的期待。

此时,夕阳已经完全沉入山后,暮色四合。车窗外,群山环绕,树影婆娑,不时传来几声悠长的鸟鸣,与大巴车"突突"的马达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首粗犷原始的乡村交响曲。

车内的灯光忽明忽暗,将吴冲和彬子和李康的脸庞映得时而清晰,时而朦胧。两人似乎已经完全沉浸在对即将到来的美食盛宴的遐想中,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连汗水和疲惫也无法掩盖。

......

芝麻山村的王占奎家里,付平正坐在桌前,手中端着一个大碗,里面盛满了清亮的高粱酒。他眼神迷离,脸颊绯红,显然已经喝了不少。

"哈哈,老师,师娘特别开心你们来看我!"付平举起酒碗,朝对面的吴孟森笑道。吴孟森也是满面红光,笑呵呵地回应:"你还是老样子,酒量一点没见长进!"

一旁的徐如萍忍不住插嘴:"你们师徒俩啊,少喝点!。"

付平和吴孟森相视一笑,又是一阵豪饮。酒过三巡,众人的话匣子彻底打开,叙旧的话题一个接一个。谈到上学时的趣事,付平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聊起如今的生活,吴孟森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酒杯碰撞,欢声笑语回荡在小院里。夕阳西下,暮色四合,王占奎家的灯火通明,映照出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占奎老弟,小付啊,今天真高兴,咱们很久没这么痛快地喝过酒了。"吴孟森用力拍了拍付平的肩膀。

王占奎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醉意朦胧的微笑:"是啊,真好。你们能来我们芝麻山村做客,我们村里的人都开心的很呐。"

徐如萍轻叹一声:"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咱们都老了。"

"哪里老了,徐大姐你看着比以前还年轻呢!"王占奎打趣道,引得一阵哄笑。

酒过五巡,众人的情绪愈发高涨。有人唱起了家乡的小调,有人跟着节奏扭起了秧歌。付平也被这欢乐的氛围所感染,抓起酒碗就往嘴里猛灌,完全忘了平日的节制。

"付哥,你悠着点,别喝太猛了。"王二虎在一旁好心提醒。

付平摆摆手,晕乎乎地说:"没事,今天高兴,多喝点没啥。再说难得跟师傅师娘聚一聚,不喝个尽兴怎么行!"

又是一轮喝干,付平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他依稀记得自己好像忘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可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什么。

"付哥,你这是喝多了,咱们回屋歇会儿吧。"王二虎见他摇摇晃晃,连忙上前架住他的胳膊。

付平迷迷糊糊地点点头,任凭王二虎半搀半抱地把他弄进了卧房。刚一沾到床,付平就头一歪,陷入了沉沉的梦乡。

......

"吴老师,小付他平常可从来不这个样子的。"王占奎看着醉醺醺的付平,惊讶地摇了摇头,眉头紧皱。自从认识付平以来,王占奎从来没有见付平失控过。今儿个怎么喝成了这等狼狈模样,叫人看了就是一头雾水。

吴孟森听了这话,脸上却浮现出一丝了然的微笑。他颔首称是,眼神黯然地望向遥远的地方:"我能理解,能来这里与大家相遇,我和如萍也是高兴得很呢。虽然路途颇为劳累,但一见到你们,心里就热乎乎的,可不像在家里那般冷冷清清。"

吴孟森自嘲地笑了笑,话音未落,眼神便黯然下垂,似有万千遗憾。王占奎心中一动,隐约猜到了什么,正欲开口,却被吴孟森抢先一步。

你是想问,我们就没个儿女是吧?”

王占奎举起酒杯,跟吴孟森碰了一下,一饮而尽。

"我和如萍虽有一子一女,可惜都移民国外去了,成了‘洋人‘了。动不动就是给我发邮件,让我们两口子也出去。国外是好!是比我们发达!但是.......不谈事业,不谈信仰,不说使命,单单就一点。"

吴孟森长叹一口浑浊的气,眉头微微蹙起,一张枯槁的老脸上写满了惆怅,"我们毕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大半辈子,实在是舍不得离开啊。"

王占奎听了,深有感触。他举起手中的酒杯,杯壁上的酒液在昏黄的灯火下熠熠生辉,闪烁出一缕缕温暖的光芒。"吴老师,您说得太有道理了!咱们都是这片热土的儿郎,舍不得是再正常不过了。来,干了这杯!"

话音刚落,王占奎就仰头将杯中酒一口饮尽。他的喉结微微颤动,粗糙的手掌在桌面上重重一拍,发出一声闷响。

......

夜已深沉。王占奎的老伴一边收拾着残局,一边满怀好奇地问徐如萍:"嫂子,您和吴老师师当年是怎么认识小付的呢?看你们对他那么上心,定是有什么渊源吧?"

坐在土灶前生火的徐如萍闻言,动作熟练地添加了几块木柴,火苗渐渐旺盛起来,将她的侧脸映射出一层淡淡的橘红色光晕。她回想起几十年前的往事,眼神有些黯然,缓缓开口道:"那几年,孩子们都移民国外去了,我和吴老师感觉日子太冷清,就想领养个孩子。"

"后来,我们就在孤儿院里看中了小付。那会儿他只有八九岁,个子瘦瘦小小的,但眼神里透着一股纯善的光芒,我们就把他看上了。"

徐如萍说到这里,眼神黯然下垂,似有所思。过了良久,她继续道:"可后来打听到,原来小付是被亲戚遗弃的孩子。他小小年纪就懂事得很,怕自己这个‘克亲人‘会害了我们这对好人家,硬是拒绝了我们的领养。"

王占奎的老伴听了,连连摇头,露出一脸惋惜的神情。她拍了拍手,嘴里发出一声啧啧的叹息声:"哎,虽然年纪小小,但小付就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啊。真是可怜,被亲人抛弃,又不能被好心人收留,命可谓是太苦了。"

徐如萍点了点头,眼里闪过一丝惆怅的神色。她用手掌拂去眼角一点点泪花,继续说道:"是啊,当时我和吴老师也被他那份善良打动了。只可惜,后来事业上升期,我们就放弃了领养的想法,改为暗中资助他读书,直到现在。"

说到这里,徐如萍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她伸手拨弄了一下炉火,紧随而来的是一阵燃烧的噼啪声响。"不过,小付自己却一直不知道,当年资助他读书的好人就是我和吴老师呢。"

王占奎老伴点头称是,眼神里也多了几分敬佩:"嫂子,您和吴老的恩德,小付这辈子怕是都难以偿还啊。"

徐如萍闻言,连忙摆手:"说什么恩德不恩德的,我和吴老这么做,也是发自内心的。再说了,小付虽然不是我们亲生的,但我们对他的感情,可一点也不比对自己的孩子少啊。"

此时,灶台上的火已经烧得正旺,一股暖融融的热气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

"小付啊,真是命运的安排,让他误打误撞读了我们江州大学。"吴孟森眯起眼睛,喟叹着对王占奎说。他的声音低沉而粗糙,像是从肺腑深处挤出来的,夹杂着几分醇厚的酒香。

吴孟森脸上尽是慈祥的笑意,可眼神里却隐隐透露出一丝狡黠。"为了不让他‘溜走‘,我特地用了些小伎俩,才把他留在我的研究生班上。"

他说着,忽然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残缺不全的黄牙,神色间难掩骄傲之情:"小付是个聪明伶俐、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为人更是善良纯朴。只可惜,这些年他过得太苦了。"

吴孟森的笑容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布满皱纹的老脸,眉宇间写满了忧愁。他正色望向王占奎,语重心长地嘱托道:"占奎老弟啊,你一定要好好帮助小付,替我们好生关照着他。毕竟,帮助了他,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啊。"

王占奎听了这番话,登时神色肃然,随手将面前的酒杯一扫而空。他缓缓起身,将酒杯高高举过头顶,杯壁在昏黄的灯火下熠熠生辉。/

"吴大哥,您放心,在支持小付这件事上,我绝不会有任何保留!"王占奎的声音坚定有力,言辞间透着一股子狠劲儿,"他的事业,就是我的事业,我定会尽心尽力!"

话音刚落,王占奎就一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他的喉结微微颤动,粗糙的手掌在桌面上重重一拍,发出一声闷响。

然而,就在这时,王占奎心底突然升起一股疑虑:按照这半年来对付平的了解,他是否真的一无所知?或者,只是在故作不知情?这份疑虑,令他的眉头不经意间微微一皱,眼神也变得有些游移不定起来。

昏黄的灯火下,王占奎的脸上写满了疑虑,可吴孟森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上,却浮现出一抹狡黠的笑意,似乎早就料到他会有此一问。只不过,这份疑虑暂时无从分晓,只能被搁置到一边,任由时间去给出答案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