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大家想到,以后燕京每年要拆迁的地方越来越多,林二春手中握着的那些房产恐怕也会越来越值钱,就更惊叹于他超前的眼光了。
享受着家里人追崇的目光,陶醉了一阵子,林二春如实说道:“都是朝阳给我出的主意,钱也是他出的。”
“朝阳脑子确实活泛,但做生意可不是光靠个主意就能成的,还是您老能力不凡!
都说‘英雄不问出处’,您老是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
陶玉成现在对林二春很崇拜,深觉得要不是出身农村,在农村刨了半辈子食,林二春说不定现在也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
他的几句恭维把林二春哄的眉开眼笑,连着喝了两杯酒。
一家人边吃边聊,到晚上八点多宴席才散了。
翌日,林朝阳夫妻俩飞回香江。
回到香江后,陶玉书立刻便投入了工作当中。
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星空卫视仅仅是在打造几档高质量综艺节目这一块上,就烧了2亿港元。
但带来的结果也是喜人的,如《亚洲偶像》《百万富翁》《智勇大冲关》等几档综艺节目均取得了绝佳的收视成绩。
不仅带动星空卫视的广告收入节节攀升,更让电视台在香江、湾岛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年前英国ITV联系星空卫视要购买《亚洲偶像》的版权,谈了两个月,双方达成了一致,但ITV并非是从星空卫视直接购买《亚洲偶像》的版权。
陶玉书又成立了一家名叫巨匠的版权代理公司,将星空卫视的节目版权代理交给了这家巨匠公司,再由巨匠公司向ITV出售节目版权。
而陶玉书之所以会这么做,也是为了长远考虑,未来星空卫视将会有大量的国际版权交易,如果都以电视台为交易对象,机构必然臃肿,且效率低下。
把所有事都交给版权公司,可以大幅提升版权运行效率和资源整合的优势。
取得了星空卫视的节目版权后,巨匠公司也并非仅仅收个版权费,这家公司会将节目内容以“节目模式宝典”的形式记录下节目宗旨、操作流程、舞美灯光等所有细节。
然后再联合星空卫视派出人员,与ITV共同参与《英国偶像》(英国版《亚洲偶像》)的整个制作过程。
整个版权出售过程,可以说是一次保姆级别的节目制作教程。
按照国际惯例,节目的模式费用占节目整体制作费的5%左右,《英国偶像》投资在800万英镑。
因此,需要向巨匠公司支付一笔600多万港元的节目模式费用。
这笔钱看起来不算多,但却是个好的开始。
节目模式合同的有效期是三年,每年续约一次,续约价格由双方谈判确定。
一旦《英国偶像》取得成功,那么巨匠公司在未来的谈判当中也将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和利益。
除了《亚洲偶像》版权的出售,ITV也在和星空卫视谈《百万富翁》的节目版权,不过如今《英国偶像》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双方谁都没有着急。
星空卫视的发展伴随着几档综艺节目的成功走上了正轨,陶玉书又将精力放在电视剧的制作上。
星空卫视现在才刚刚有了起色,为了求稳,她将目光标准了金庸这个华语通俗文学的扛把子人物。
计划以金庸原著,香江资金和制作团队,内地取景合拍的模式,制作一批高质量电视剧,电视剧名单包括了《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四部作品。
这几部小说是金庸作品序列当中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二十多年来也不止一次被影视化,但依旧经久不衰,在整个东亚地区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为了这四部电视剧的拍摄,星空卫视投入了8000万资金,消息一出,立刻登上了香江各大娱乐报刊的头条,影视行业又是一片震动。
在亚洲地区,香江的电视行业算是很发达的,但受限于市场规模原因,节目投入历来都比较小。
尤其是无线一家独大,邵老板又是个锱铢必较的性子。
拍电视剧搞一堆假山假水,服装道具循环利用,电视剧的单集制作成本却仅有10~15万港元。
集数少一点的电视剧两三百万投资,集数多一点的也就是五六百万投资。
星空卫视花8000万港元拍四部金庸电视剧,一共才180集,集均制作成本高达近45万港元。
是无线电视台制作成本的三倍还不止,堪称业界良心。
影视影业的震动是在于,四部投资巨大的电视剧前后开拍,必定惠及许多从业人员,在这些人看来,林太简直就是香江影视行业的活菩萨。
在市民阶层,大家的观感很简单,投资大,剧集质量肯定高,光是大陆取景这一点就足以吊打无线电视台的剧,因而许多市民对于星空卫视的这几部武侠剧倍感期待。
回到香江忙碌了一周多时间,时间一晃已是3月末。
3月26日,《深圳特区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报道,将老人家自1月份南下一路的言行总结发表,引发了全国轰动。
老人家的南下之行之前一直在保密,只在小范围内流传,始终没有见诸报端。
《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具有十足的象征性意义,连香江的各大媒体也参与其中,接连不断的进行报道。
“林生对这次老人家的南下之行如何看?”
“那篇报道的题目写的很好,‘东方风来满眼春’。”
金庸微微颔首,“春天确实到了!纵观历史,中国强盛的根源,离不开‘开放’与‘改革’这两个词。”
“先有一段社会秩序混乱、多民族杂居、大规模战争、人民大量死亡的痛苦时期,而后不断融合、壮大。
春秋战国的混乱演进为秦汉的大统一,五胡十六国的大混乱演进为隋唐的大统一,五代十国、辽金元和宋朝的长期战争再演进为明清的统一。
与今天的情景何其相似,历史确实有其玄妙之处,所以古人说以史为鉴。”
“林生所言甚是。”金庸说道。
杭州酒家内,如同三年前寻求收购明报集团时几乎相同的场景,林朝阳夫妻俩与金庸相对而坐,交谈甚欢。
当初在收购明报集团时,金庸曾和陶玉书达成过君子约定,继续担任明报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为公司的顺利交接稳定军心。
如今三年之期将到,金庸也将彻底放下明报的担子,颐养天年。
“卸下了明报的重担,查先生打算做点什么?”陶玉书问。
金庸笑着说道:“牛津大学的圣安东尼学院邀请我去做访问学者,我中学时就曾梦想过能到牛津或是剑桥去读书,本以为此生无望,没想到耳顺之年竟又有了机会。”
“去当个教授,以您的学识绰绰有余。”陶玉书恭维道。
金庸摆摆手,“林太说笑了。自家人知自家事,我做了一辈子的新闻,写了半辈子的小说,若说写小说、写社论,我很有自信,可做学问……”
他摇了摇头,说道:“我这点学问,实在做不了什么。偏偏又有这个情结在,不去又觉得可能是终生遗憾。”
一顿饭吃完,宾主尽欢。
“多谢林生、林太的款待。”
“查先生客气了!”
“那……以后明报就交给二位了,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金庸站在杭州酒家的门口,朝林朝阳夫妻二人拱了拱手,仿佛他书中的人物那样。
“查先生慢走!”
陶玉书目送金庸上了汽车,表情略显惆怅。
“无论是什么人,取得过什么样的成就,在时间的面前都没有区别。”
林朝阳有些意外的看着她,不知道一向雷厉风行的陶玉书今天怎么突然感慨上了。
“要不你也学学查先生,解甲归田?”
怅然的气氛被破坏,陶玉书白了他一眼,“他多大?我多大?我退休了干什么,每天在家里跟你大眼瞪小眼吗?”
“瞧你这话说的,好像我每天游手好闲一样!”
陶玉书用眼神质问他:不是吗?
林朝阳脸色微微尴尬,岔开话题,“那什么……晚上没事,我请你去看个电影吧。”
陶玉书嗤笑一声,“就请我看电影?”
林朝阳挑了挑眉,“晚上我再给你个惊喜!”
“没正形!”陶玉书娇嗔了一句。
翌日,明报企业发布公告宣布:查良镛先生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一职。
这一决定也代表了明报企业从此结束“查良镛时代”,正式步入“陶玉书时代”。
当天《明报》发表了金庸的对明报全体同仁以及读者的告别信。
“……自从我公开表示要退休后,连林太在内一共有十一个机构向明报集团探询过收购或参股的可能。
我一个个郑重研究,有时还请获多利等著名财务公司分析对方的提议条件。
但第一,我不想将明报集团卖给外国公司;
第二,我不希望收购《明报》的机构纯粹从生意出发,而不是对新闻事业有一种奉献精神与责任感。至于某些我怀疑具有政治目的的探盘者,根本没有对之作任何回应。
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交往和了解,我觉得林太的经营管理才能令我十分佩服,正是巩固与发展明报企业的理想人才,同时她对新闻事业具有热诚,是非常难得的性格。
她出的价钱不是最高,连第二、第三高也不是,但我很乐意将《明报》的控制股权交在她手里。
这是长期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性的‘价高者得’。
与林太交往数年,倾谈大计,投机万分。能在归隐之际,遇到她这样的接替者,对我和明报企业而言,都是一种幸运。
只盼林太能够带领明报企业走向更高的成就。”
金庸在告别信中回忆了这几年来的心路历程,内容情真意切,引来了许多同仁和读者的共鸣,同时也高度称赞了陶玉书这位明报企业的新主人。
公司股权易主早已在三年前就确定,如今顺利的完成新老交替,令外界对明报企业今后的发展也多了几分信心。
这天傍晚,陶玉书又特地在深水湾乡村俱乐部设宴招待明报企业高层人员,但她本人却没有出席,这场宴会是为了金庸和明报企业的老相识们准备的。
如此举动,让许多因为金庸离去而感到忧虑的明报管理人员心安了不少。
在此之后,陶玉书成功接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一职。
她和金庸这场由商业收购起,互相欣赏、成就的精诚合作也被香江商业界传为一时美谈。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