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五十八章 陈词(二合一)(1 / 2)

大明文魁 幸福来敲门 4021 字 2023-09-05

冬十月的朝仪。

对于在京的一千三百余名京官而言,不过是普通的一日。

但昨日皇城的大火,却令今日的朝仪有些不同。

耸立在午门广场上,众官员们可以看见不远处殿宇,几处寥寥升起的黑烟,鼻间可嗅到木料焦味。

待得知天子,太后,皇后无恙后,百官们揪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一些。

但在场不少官员们也是担心天子是否因大火的影响,不会出现在今日朝仪上,如此就让精心策划多日的准备,功亏一篑。

纠察礼仪的御史还没到。

官员们也不愿在午门的朝房里等候,天子虽说无恙,但遇到大火这事,他们还是要表示出臣子的关心。

手持朝笏,腰挂牙牌的官员于广场上云集。

“这宫殿遭祝融之劫,幸亏不比嘉靖年间的天火。当时三殿尽焚,延烧奉天门、左右顺门、午门外左右廊。这一次可以说仰仗陛下,太后洪福,没有酿就如此大火。”

“听闻当年世庙降旨将重修三大殿的费用摊派至各省,朝廷耗银一千多万两,方才修好了这三殿。这一次若真再烧了三大殿,这钱要从何而来?所以说这次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一名官员声音高了几度道:“就算不烧朝廷也没是钱,黄河刚发了大水,昨日传闻苏,松又发了水灾,而户部又不是没钱,却将这钱挪至他用。”

立即一名官员将话扯开:“眼下自是太后万寿要紧,至于修建寿宫也不算作他用,这是关乎国运之大事。再说陛下仁德,已是停了兴建离宫。”

众人打着哈哈,一人道:“听闻天子,太后都向太庙祈福,这也是心念天下苍生啊。”

听着这些官员议论,于慎行,王家屏等人则是冷眼旁观。

他们看得清楚,但凡是官员总是把奉承人的话,说得不像是奉承人的话,把膈应人的话,说得不像膈应人的话。

官员们都将怒而不敢形于色之事,托在不敢言而虚言之词中。说了没有意义的话,官员们都不会说,这倒不似哪些慷慨激昂,言谈无忌的士子们,在酒楼茶楼上大方阙词。

身为官员都知道混到今日有多么不容易,身在官场一定要谨言慎行,以免祸从口出。

于慎行一声不吭,张家屏朝他点了点头,然后道:“事到临头,不要想得太多。”

于慎行绷紧的神情稍稍松了些,向王家屏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三位辅臣已是到了。

景阳钟悠悠地响起,众官员们立即停止了交谈,肃然在午门前列队。

天边苍云卷动,乍看晴朗的天气,似马上风雨欲来。

铁锁一落,诏狱大牢的牢门打开。

阳光倾泻入诏狱的甬道中。

林浅浅站在狱门前看着深深向地底而去甬道,心想都说这诏狱不见天日,果真一点不错。

一名锦衣卫给林浅浅打了火把讨好向她言道:“督工都已交待过了,让你与状元公好好说话,到时不会有人来催促。”

林浅浅点了点头,想起陈济川提的规矩,从荷包里拿出点碎银子,动作生疏地塞给对方:“有劳大哥了。”

这名锦衣卫犹豫了下,还是将钱收下,然后打着火把在前引路。

林浅浅走在昏暗的甬道里,整颗心都提了起来,但想到林延潮就在诏狱中,当下也顾不得了,脚步紧紧地跟上。

中极殿里。

在上朝前,天子都会在此先歇息片刻。飞云辇也是停在一旁。

殿内太监宫女都是垂手侍立,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打搅了皇帝。

昨夜皇城大火。天子虽没有受惊,但总是耽误了休息,到了快天明这才合眼片刻。

这一日朝仪,天子还是精神不济。但一会大臣还要向天子问安,故而天子不愿让百官看到他疲惫的样子。

宫女给他端来的参茶。

天子嫌弃参茶的味太重,喝了口即想吐掉,但心想一会还有许多事,于是就强忍着喝下。

然后天子坐在御座上闭目养神。

这时张鲸来了,他本是步伐匆匆,待见到天子在休息,立即改蹑手蹑脚来至御座的阶下。

哪知还没近前,天子就闭着眼睛道:“是张鲸来了吗?”

张鲸讨好地笑道:“万岁爷真是圣耳,奴才这点声音都是瞒不过你。”

天子睁眼道:“你的脚步声,朕还听不出来。”

张鲸谄笑了几声,然后递上一封公文。

太监将公文转交至天子手中。天子看了几眼道:“可察到何人在背后主使?”

张鲸说了几个名字,天子冷笑道:“这些人官不过是翰林,员外郎,竟能号召朝臣?”

张鲸垂头道:“奴才会继续查,不过陛下是不是以龙体有恙之名,先不去皇极门。”

天子摆了摆手道:“不,朕倒要看看这出好戏,立即摆驾。”

说完天子从御座上起身,坐到飞云辇上。

此刻文武大臣鱼贯从午门左右掖门,经汉白玉金水桥进入皇极门前。

五百余名官员依着一至九品的朝牌,分列至皇门之前。

官员们垂下头屏息静气。

此刻静鞭三响,韶乐一起,天子御驾来至皇极门升座。

三辅臣率百官向天子行礼后,然后问安。

众大臣们看去,天子虽容色有些疲倦,但精神还算可以。

昨夜是太监宫女为了排演太后大寿燃放焰火,令紫禁城失火。眼下既已将人处置,众官员们也不好就此事继续追查下去。

但是就在这时一名官员突然从班列出班,来至御道旁向皇帝跪下,朗声奏道:“陛下,皇城失火并非没有来由,此乃上天给予陛下之警示,警示陛下在位若不修德政,将来必遭天怒人怨。”

此言一出,百官哗然,天子也是看过不少大臣的弹劾奏章。

明朝官员上谏,一贯以言辞激烈,夸张而著称。当然文官们自有一套说辞,称奏章里言辞不激烈夸张,不足以打动圣心。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