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第二百零九章(1 / 1)

谨言 来自远方 1908 字 2023-09-05

民国七年,公历1916年8月中旬

华夏各省议员选举进入尾声,各省军政府内部也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犯事”被抓的官员,无论被枪决还是被关押,财产都一律没收,由北六省带头,各地报纸和广播,纷纷对这些官员在职期间所犯的罪行加以公布。

关北趣谈报还出了一期特刊,刊名就叫《贪官录》,除刊有罪行确凿者的相片,还附有他们的姓名,官职及因何被抓,被杀。

北六省广播电台每天定时定点对此进行播报,茶楼饭馆里的说书先生纷纷就此编纂了新段子,有些直接按照趣谈报上的内容加以润色,关北大剧院还开了评书和相声专场,几乎是场场爆满。关北电影公司放出消息,将就此拍摄一部电影,编剧是张建生。

先后有《移民》和《军人》问世,关北电影公司已经彻底打响了名头,之前和上海电影公司合作拍摄的阅兵式影片,也于不久前在国内各家影院6续上映,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各地报名参军或是报考军校的青年比比皆是,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女学生。

“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梁红玉飞马传诏令,为何到如今,女子就不能上阵杀敌?!”

两名女学生还当场亮出拳脚功夫,纤纤弱质,却是拳脚生风,一套拳打完,女学生抱拳,大方回应众人叫好,回头对着兵哥眼一瞪,不服,和姑奶奶比划比划?

招兵处的几个兵哥满脸苦笑,这是女学生?不是女土匪?

其实兵哥没猜错,往上数几代,她们家中还真是做土匪的,不过是海匪。如今族中兄弟不再做海匪,却依旧在跑船,其中两人还考上了北六省海军军官学校。

这样的热潮一直持续,丝毫未见消退,到了后来,各所学校的校长先生纷纷跑到军政府前抗-议,学生都跑去当兵,他们要对着空气讲课吗?当兵报国是好事,但报国也要先明理识字!

面对这些责难,各地军政官员也只能苦笑,一边陪着笑脸,一边向“上头”诉苦。

北六省这种情况更甚,看着在大帅府前摆开“龙门阵”的先生们,李谨言很无奈,军队不归他管,这些先生该去楼少帅讨说法,拦他干嘛?直到楼大总统公开发表了一场讲话,直言报国并非只有当兵一途,于所学领域发挥专长也是报国,又有德高望重的教育家通过报纸和广播加以劝导,这种情况才逐渐好转。

虽不能上阵杀敌,然凭一身所学,仍能报国。

农事,商事,军事,何处不是报国事?

东方古国正加快崛起的步伐,而欧洲大6,仍战火连天。

欧洲西线战场,凡尔登和索姆河都陷入了拉锯战,交战双方都在堑壕和炮火中大量消耗着士兵的生命。

德国得到了丑八怪的图纸,正着手研制,法军也开始装备装甲车,虽然比不上德国装甲车的钢板厚度和炮火威力,至少能让士兵心中有所安慰。

英国的马克坦克始终不见踪影。哪怕有装甲车作为例证,英国6军上层仍视坦克为儿戏,认为最终能够战胜敌人的方式,依旧是集群火炮和集团冲锋。在英国人改变观念之前,法国人最好祈祷德国人不会突然改变做事的态度,否则,一旦德国坦克提前问世,遭殃的首先就是他们。

在欧洲东线,奥匈帝国军队突然对俄军发动大规模反击,被当成软柿子捏了又捏,揍得满头包,再没脾气也会发火。看着近在咫尺却始终无法攻陷的奥军阵地,勃鲁西洛夫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放下望远镜,再次询问必须的补给品是否已经到达,而军需官的回答永远只有一句:“还没有,阁下。”

海面上,英国的皇家舰队将德国的主力舰队牢牢封锁在海港,舰队无法出港,商船也无法进入大西洋进行贸易。中立国的船只经常被英国军舰拦截,哪怕船长再三声明,这些货物并非运往德国,英国水兵依旧会搬空船舱里的每一箱货物,然后用少量的英镑作为补偿。

当发现船上运载的是来自华夏的罐头食品和香烟时,英国水兵显然很高兴,有人还吹起了口哨。看到他们的表现,就不难想象他们祖先做的是什么行当,不是海盗就是海盗。

在又一次被拦截之后,一名华夏船长苦笑一声,他是否该感谢英国佬给的不是快成废纸的俄国卢布?

船上的俄国大副用半生不熟的华夏语安慰他:“应该感谢上帝我们遇到的不是德国潜艇。”

开往欧洲的商船被拦截,从欧洲开出的商船也会经过盘查。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国家也只能忍气吞声,抱怨几声了事。好在这些货物不会被“强买”,否则连大不列颠的盟国也会朝他们竖中指。

首批收回的华夏文物和古董已经装船,书籍和绘画占多数,另有瓷器和数量不多的青铜器,据说还有当初英法联军从圆明园中掠走的部分宝物。

在货轮之前,李谨言就拿着尼德发回的清单,请教了关北大学中几位教授,当他们看到李谨言抄录下的书单之后,无不愕然。当得知这些宝物只是“随意”装箱运回,古稀之年的老先生,气得满面通红,兜头给李三少一顿好骂。

之乎者也引经据典,李谨言听得是两眼蚊香圈,好不容易回过味来,万分无语。

“简单粗暴”“暴殄天物”的是尼德和那帮洋鬼子,为什么挨骂的却是他?!

在京城的白老,闻听消息也发来电报,得知情况属实,立刻就要乘火车北上。

“爹,言儿不是说还要一段日子船才能到吗?”

楼夫人好不容易把白老劝住了,又给白宝琦打了电话,想让大哥也来劝一劝,结果白宝琦非但没帮着一起劝,还打点行装,给自己放了一个大假,要和白老一起去关北。

“大哥,你怎么也来添乱?”

没等白宝琦说话,管家来报,教育部陶部长来访,楼夫人看看白老爷子,再看看白宝琦,无奈摇头。

陶德佑只是开始,从白宝琦接到楼夫人的电话之后,大总统府接到的拜客帖子就堆成了山。

以往拜访总统府的不是官员就是官员夫人,如今却都是花甲古稀之年的老先生,或是泰斗,或是国画大师,或是历史学者。他们也不是独自来,都带着弟子或是后辈,拜访总统府的目的也很简单,提前给楼家打个招呼,等“东西”到了,他们要去关北一观。

“听闻还有一副《阿弥陀西方净土变图》?”一名老者放下茶盏,长叹一声,“华夏之宝却流落海外,可叹!”

众人一阵沉默,白老呵呵一笑,“诸位何必如此?游子还家,宝归华夏,该高兴才是。”

一名三十许的学者起身拱手道:“白老所言甚是。”

即便在史学和国学领域颇负盛名,在众位老先生面前,他也只能执晚辈礼。

在关北的李三少还不知道,他的船还没到岸,船上的东西就被一群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给惦记上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