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哥李长军真的是因为受伤要去京城看病,而且还在想着带他这个弟弟去看一看受伤的脑袋,那么就有必要跟他去一趟,到京城逛一圈!
六十年代的京城,红色氛围肯定更加浓重。
就当是出门旅游一趟。
感受一下以前从未感受过的六十年代的社会。
去京城,手续上是有些麻烦的。
你需要所在的单位,或者所在的生产队开介绍信,并说明要去的目的,拿着介绍信当路条,就可以在沿途的地方,凭介绍信入住招待所。
如果没有介绍信,住没地方住,吃没地方吃。
可以来说是寸步难行。
等大哥李长军回来再说,他手里肯定有介绍信。
“呦,这么热闹啊!”
这是一个中年男性的声音,带着调侃的笑意。
听到这个声音,妇女们纷纷抬头望去。
一看到是大队支书,跟在他身后的是各生产队的小队长,有的人拉着架子车,有的人提着麻布袋。
看这样子,似乎要过来大采购一番。
“柳支书来了?”
“来来来,柳支书,赶快坐赶快坐!”
“柳支书是来买东西的吗?”
你一言我一言,开口跟大队支书打招呼。
大队支书笑呵呵地点头回答:“婶子,这不是闹盐荒吗?我们来长歌这里,把各生产队的盐一块买了,省得到时候各生产队没盐吃,人心惶惶的不好。”
十分亲切地握住一个大娘的手,向她解释着。
那个上个年纪的大娘,连说好好好。
听到大队支书这么说,二婶这个时候主动站起来,搬着凳子往旁边挪,同时招呼身边的妇女们:
“都别愣着了,赶紧把路给让开,让支书他们进去办事。等他们办完事了,再搬凳子坐回来也不迟。”
在她的招呼下,那些妇女们纷纷让开一条路。
大队支书就带着人往屋里走。
刚一进门,李长歌的二叔李善民就开口问:
“长歌,盐放哪了?”
“在里屋放着呢!”
李长歌回答着,就带二叔他们进了里屋。
这些盐是李长歌早就准备好的。
建安生产大队总人口大概有五千,一共十九个生产队,也就是十九个村子。每个村子的大小,人口数量都是不一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多的有少的。
所以这些盐的分配也会按照人口数量来分。
按一个人一个月的分量计算。
像李长歌他们所在的李窑村,每年都可以开窑烧制陶制品,能多赚一些钱,也就相对富裕一些。
他们生产队要买的食盐,李善民直接全款支付。
也有一部分支付了大概七成。
剩下的三成由生产大队暂时垫付,等夏收过后,把余粮卖了,有了多余的钱,再把钱还给生产大队。
比较穷的南李村生产队,只能支付三成。
大头是由生产大队垫付。
没办法,南李村是整个建安出了名的穷贫困村。
村子有一大半都在山里,其他的村都在平坦肥沃的平原。相较而言,南李村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穷,就代表着抬不起头。
南李村的姑娘都想尽办法的往外嫁。
而周围十里八村的姑娘却不愿意嫁到南李村。
这也导致他们村子的光棍汉很多。
大力支书说垫付的时候,南李村生产队小队长佝偻着身子,脸上带着笑容,口中不停地说着谢谢。
付完了钱,就开始分盐。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