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生孩子(2 / 2)

之后初为人父人母的他们,面对这个新生命,手忙脚乱却又幸福满满。

冬夏努力学习如何照顾新生儿,从喂奶、换尿布到哄睡,每一个环节她都认真对待。

“政扬,你看宝宝是不是饿了,你帮我把奶瓶拿过来。” 冬夏手忙脚乱地哄着哭闹的孩子。

“来啦来啦,老婆,你歇会儿,我来试试。” 阎政扬赶紧跑过来,接过奶瓶,小心翼翼地喂着孩子,眼神里满是温柔与慈爱。

阎政扬也在工作之余,尽可能地分担家务,帮着照顾孩子。

冬夏之前想的是对的。他是个超级负责任的好爸爸。

得知他们怀孕生子,阎国军欣慰之余,也送上了厚礼和祝福。

这几年,他一直想跟阎政扬缓和关系,但阎政扬一直和冬夏在京城,再没有回过冰城。

时间能消磨一切。

不久以后,冬夏得知了阎伟文和方佑民都结婚的消息。

阎伟文结婚时还特地发了请帖,打来电话邀请他们去参加。

听说他的新娘长得跟她很相似……

冬夏不太想去。阎政扬就以孩子太小需要照顾回绝了。

……

时光缓缓流淌,国家政策如春风般逐渐宽松。

苏香秀从南方工程学院毕业后就来京城投奔冬夏了,她说想做些小生意。

冬夏心里也有做生意的计划,她空间里还有一堆货等着出。

不过在此之前,她还有一件事要办。

“香秀,你有没有想过洗清汉奸后代的名声?”

苏香秀眼中先是闪过一丝希望的亮光,可很快又黯淡下去,苦笑着叹道:“冬夏,我何尝不想给爷爷洗清冤屈呢?可这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咱们真的能做到吗?”

冬夏紧紧握住香秀的手,语气坚定地说:“一定能行!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结果呢?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这几年,苏香秀爷爷的遭遇也一直沉甸甸地压在冬夏的心头。香秀的爷爷在战争年代,却被心怀不轨的小人诬陷为汉奸。多年来,香秀一家背负着沉重的骂名,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与屈辱之中。

“香秀,咱们不能再这样干等着了,必须主动出击。我打听到,你爷爷当年救的一个女性还活着,她说不定知道些什么,咱们去找她问问。” 冬夏一边整理着手中的资料,一边对香秀说道。

香秀满脸犹豫,轻声说道:“都过去这么久了,他还能记得吗?而且,万一她不愿意说呢?”

冬夏轻轻拍了拍香秀的肩膀,安慰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咱们态度诚恳些,只要她真的了解当年的情况,一定会帮咱们的。”

何况,是香秀的爷爷救了那些差点被日军侵犯的女性。

现在年代已经不一样了。

于是,冬夏陪着香秀踏上了为爷爷洗刷冤屈的艰难旅程。

她们四处打听当年的线索,寻找一些知晓当年情况的老人。然而,这条路布满荆棘,有些人因为害怕惹祸上身,对她们避之不及;有些人则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记忆早已模糊,无法提供有效的信息。

这天,她们又一次遭受挫折,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苏香秀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冬夏,是不是咱们从一开始就不该抱有希望,这事儿根本就办不成啊……”

冬夏抱了抱香秀,轻声安慰道:“香秀,别灰心。咱们已经找了这么多人,总会有一个人能帮到咱们的。再坚持坚持,胜利就在前方!”

她想着光靠自己的力量估计不行,就动用了阎政扬让他帮忙。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们找到了一位当年被爷爷救过的两名慰安妇。老人虽已年事极高,身体略显佝偻,但记忆力依旧不错。

冬夏问道:“大娘,您还记得当年香秀爷爷的事儿吗?他真的是被冤枉的,您能给我们讲讲当年的真实情况吗?”

大娘缓缓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感慨,回忆道:“我当然记得,当年他可是暗中帮了抗日队伍不少忙啊!那些说他是汉奸的人,全都是昧了良心,颠倒黑白!”

老人详细地讲述了当年爷爷如何冒着生命危险,暗中帮助抗日队伍的英勇事迹。有了这位关键证人的有力证词,再加上之前她们辛苦收集的证据,她们终于有了足够的底气。

当冬夏把整理得井井有条的证据交到相关部门时,苏香秀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心里清楚,这不仅是在帮助香秀一家重见天日,更是在为自己。

她自己身上,现在也还背负着“资本主义”。

那些以前母亲留下来的债券,现在拿到银行里都被冻结了,不能用。

很快,好消息如春风般传来。

冬夏的 “资本主义背景” 被彻底洗清,银行里的钱款存折都可以动用。

她一下子,多出了好几万块钱的存款。

而香秀的爷爷,也终于洗刷了那长达多年的汉奸骂名,他的英雄事迹被刊登在报纸上,成为人们口中传颂的传奇。

苏香秀在冬夏的赞助下,在海城开了两间服装店,把时兴的衣服从申城批发过来卖,生意火爆,赚了不少钱。

有了钱后,她就把之前在北大荒受苦的母亲给接了回来,好好安顿,让对方后半辈子享福。

苏香秀买了房后,冬夏也很快从阎政扬那里听说了消息——海城要试点商品房了。

她二话不说,拿着存折坐上火车上海城去买房子。

这种人生的重要时刻可不能错过!

不光是在海城,她临走前还让阎政扬再托人打听,京城有没有人卖四合院的,她要凑钱买。

阎政扬面露为难道:“四合院房子现在比较稀少,都分给军政人员了,要买可能有点难……”

“没事,我不急。”冬夏心想总会有机会的。

好不容易重回年代,知道时代经历的滚滚洪流,她可不能错过暴富的机会!

房产交易处设在南京路上一栋老洋房里。冬夏走进去时,看见几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正在看房型图。她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走过去。

“同志,我想看看房子。”

工作人员抬起头,看见是个年轻姑娘,愣了一下:“你要买房?”

“对,我要买房。”

冬夏扫了一眼户型图,只要一口气选了三套位于徐汇区的三居室,总价一万二,一套。

这个时候已经有贷款了,她虽然兜里有钱但还是办了贷款,支付了首付。

房子很快交付了。冬夏没有搬进去,而是把它租给了一个日本商人,月租三百。这在当时是天价,但对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984年,上海房价开始飞涨。冬夏用攒下的租金和工资,又在静安区买了一套房。这回是全款买的。

“你怎么买这么多房子?”向春霞得知这个消息很惊讶,问她:“房子够住就行了,你买这么多,不是浪费钱吗?”

冬夏没解释,只是道:“你要是相信我,京城现在不是也在搞商品房试点吗?你手头要是有闲钱,赶紧买一套。”

向春霞和丈夫结婚后,住在丈夫家。他们家在京城有房子,不缺住的地方。

但向春霞相信冬夏,冒着被夫家大骂的风险掏光存款还借了一些跟着买了。

到了1988年,亚运村开建,周边房价翻了两番。向春霞在电话里激动得语无伦次:\"冬夏,你真是神了!\"

此时的冬夏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房姐\"。她在上海有二十套房产,在北京也有五套。

再加上阎政扬的房子,他们家简直富得流油。

1992年,南巡讲话后,房地产市场彻底放开。冬夏敏锐地察觉到商机,她卖掉了海城的两套老房子,在浦东新区买了五套期房。

“浦东?那不就是乡下吗?”别人都不理解。

冬夏没有解释。她站在外滩,望着对岸的芦苇荡,仿佛已经看见了未来的摩天大楼。

果然,到了1995年,浦东开发如火如荼。冬夏的期房变成了黄金地段的商品房,价值翻了十倍不止。

很多人都说她是靠着家里从政的关系,提前得知了消息去买房。

可阎政扬却清楚,她凭借的,完全是后世预言的眼光。

1997年,香江回归。

冬家之前流落海外的亲戚,也开始想法子联系上了冬夏。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