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这次小鬼子人数太多了,如果把小鬼子引进了我们占领的区域,那又要给老百姓带来无边的伤害,刚分到土地的百姓们现在可是干劲十足啊!”
张明辉轻蔑的笑了笑:“竟成,你这个笨蛋,我有说要在自己的地盘上解决小鬼子了吗?再说刚刚得到土地的百姓们怎么允许小鬼子再次把他们的土地抢回去,哈哈哈,好了听我安排!”
就在这时候王一飞打来了电话:“小辉,你们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张明辉笑了笑:“我们这边还好吧,你们那边怎么样了?”
王一飞摇摇头这个张明辉这个时候还是这么的淡定,真的不简单啊:“小辉什么都瞒不过你,以为战事又要爆发了,大量的百姓涌入了佳木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嗯,告诉大家这是暂时的,之前分给他们的土地不会有变化,叫大家好好的不要骚动,我会尽快解决!”
“嗯,你们小心点儿!”
“没事!”
挂了电话,张明辉就开始安排作战计划了:“现在小鬼子不知道我们的方位,很快就会分兵而行,这也是我们的机会,聚集有效兵力,吃掉小鬼子的有生力量!这次战斗没有方法!”
安排了孙峰和彦强等人选择合适的地方先隐藏起来,等小鬼子松懈过后再展开埋伏,打几个漂亮的伏击战,然后往大猴石山附近靠拢!
虽然彦强等人不知道张明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是能在小鬼子这么多的人数下从容的指挥,这份气魄也不是其他人能够比拟的!
真如张明辉所料,小鬼子好好的计划,直接就被张明辉给发现了十分气愤,不追到张明辉的部队誓不罢休,开始在周围寻找,看有没有张明辉等人的足迹,但是又不敢冒然进入张明辉的统辖区域,鬼知道这个杀人狂魔到底准备了些什么在等待着他!
寻找了两个小时并没有发现张明辉部队的踪迹,小鬼子指挥官又恼又火,大部队重新撤回了城里,只留下一些分队再各个地方寻找看有没有其他线索,要是让张明辉在自己的地盘上又拉拢一批抗日分子,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一切都在张明辉的预料当中,张明辉派出了警卫连和飞鹰小队,四处猎杀着小鬼子的小分队,很快就有很多支小分队遭受到了团灭,悄无声息的遭受到了打击,这也怪小鬼子的大意了,飞鹰小队和警卫连尽最大力量分散开来,无限的杀着小鬼子,很快小鬼子就发现了很多支小鬼子失去了联系,慢慢的感觉到了不妙!
除了张明辉能干这样的事情,还会有谁!小鬼子以中队为单位,近250号人的队伍再次到各个失去联系的小分队所分配的区域去进行搜寻了!
看到小鬼子的一个中队靠了过来,早已经埋伏起来的冉茨凌不由的感叹道:“辉哥真的是摸准了小鬼子的习性,就知道小鬼子会派一个中队过来,大家做好准备,我要无损干掉这波小鬼子!”
“是!”
大家也是无比惊奇,张明辉真的太神了,各个显得十分精神,有这样的军官不打胜仗就不可能了!
当小鬼子进入伏击圈的时候,拉响地雷,一阵手榴弹招呼,警卫连各个方向火力招待,一个中队的兵力瞬间就遭到了歼灭!
只是这个时候,冉茨凌继续命令部队时不时的放枪,提醒战斗并没有结束,不远处的另一只小鬼子队伍听到这边的枪炮声,快速的赶了过来,冉茨凌带着人不退反进,带着部队往前前进了一段距离,再次埋伏了起来!
之前冉茨凌让大家在这里埋雷,大家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是为了打掉另外一只援军,冉茨凌真的太聪明了,这个并不是张明辉告诉她的,只是她临时想起来的罢了!
同样孙峰和彦强的歼灭战张明辉也没有具体安排该怎么打,如果事事都要张明辉安排,那就不会培养出优秀的军官了,只要大方向正确,其余的只要没有大的损失就无关紧要了,再说孙峰、彦强、丁山这些个小鬼子都搞不定,也不用再在职位上呆着了,张明辉可不想养废物!更不想落得和诸葛亮一样的下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当然历史上也是冤枉了廖化,毕竟易中天先生分析过了,廖化确实是一名文武双全的人物,而诸葛却造成了蜀中的灭亡,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观点罢了!
要不是诸葛的出现,恐怕刘备根本就不可能获得蜀中,更不可能有三分天下的局面了!
三国演义里面,“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个人觉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得不够好(为了避免伤害诸葛亮的膜拜者的感情,我所列举都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作法,如有不妥,请指正,或找罗贯中先生理论)。
我们常常看到,诸葛亮在用人方面,首先是惯于吩咐。对任何一次大战他都早已谋划到位、胸有成竹,只是调兵遣将,一通吩咐而已,同时结果必然如军师所言;其次是惯用激将法。可能对张飞、关羽这样傲慢的人,激将法比较合适;再次是惯用锦囊妙计。关键时刻不用你思考,只需你拆开锦囊,便知如何干了。
诸葛亮在辅佐后主时,对任何事,大包大揽,一方面是刘禅的昏庸无能,另一方面诸葛亮也没给刘禅思考、“实践”的机会。而诸葛的对手司马懿也说道了诸葛事必躬亲,并不会久已,后来也正如了司马懿之料!
诸葛亮习惯了这样的包办代替,尽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毫无益处:
一是没有引导手下人才思考讨论,各抒己见,不能使大家对各种思路进行思考、比较、鉴别,大家也就没有“进步提高”,久而久之,易使手下人才成为不会思考、而只会“照办”的“机器人”。不会培养手下人的领导不是好领导,跟上这样的领导,你永远没有提高和进步。
二是易使手下形成依赖感,凡事都按军师的办,用不着自己想办法。一遇到军师没交待的,就傻眼了。诸葛亮一死,大厦也就虽之倾倒了。这也是中国“能人企业领袖”领导下的企业,为何易主就完蛋的原因。比如我们对海尔的担心,如果张瑞敏退休了,海尔将会怎样?
三是凡事一人说了算,容易形成个人崇拜和手下的叛逆。手下人没有自己独立思维的,会言听计从、顶礼膜拜;有自己思维的人,自己的思想观点得不到机会去在实践中验证,则会心生叛逆,消极抵抗,如魏延。
见到魏延的时候诸葛就提出魏延有反骨,诸葛亮怀着报皇叔知遇大恩,匡扶汉室的雄心,第六出祁山北伐,无奈天不假年,在北伐路上一病不起,料定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把军国大事分别托付给杨仪、费祎、魏延、姜维几个人。命令杨仪、费祎等先领军撤退,魏延、姜维断后。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开始撤军。魏延不甘心北伐就此结束,于是他早一步南归,烧毁栈道希望阻止北伐大军南撤,并重整大军向北进攻。
魏延、杨仪各自上表刘禅指责对方谋反,刘禅看了两方面的奏折,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向董允、蒋琬询问,两人都力挺杨仪而质疑魏延。杨仪与魏延在对峙于南谷口,杨仪的部将何平更叱责魏延:“诸葛亮尸骨未寒怎么能如此肆意而为”。魏延的部将认为魏延理屈,根本没有士气,军队一哄而散。魏延逃回汉中,后被马岱捕杀,被灭了三族。
认真读读这段历史,我们不难看出:
魏延其实并没有谋反的实力——对方喊几句话,自己的部队就一哄而散,说明魏延的部队并不甘心给魏延卖命,而是听命于成都朝廷。
魏延也没有谋反的行动——真正的谋反肯定是远远把大军甩在后面,率先返回成都,干掉刘禅再自立为王,哪有烧毁栈道的道理。所以魏延并未谋反,纯粹是过激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公愤,被硬扣上了“反叛”的帽子。
知道了以上的史实,很多人都为魏延鸣冤,其实他一点都不冤。魏延主张继续北伐,为什么无人响应?魏延上书朝廷,为什么得不到其他大臣支持?魏延与杨仪军对峙,为什么魏延的部队一哄而散?
表面上看,是魏延在“继续北伐”的问题上固执己见,行为过激,引起各方不满。实际上是他多年治军守边过程中,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经常不给上级面子、动辄欺凌同僚、苛刻对待下属,引得天怒人怨,自己早就种下的恶果。
张明辉熟知这段历史,蜀中的灭亡与诸葛的独断和不培养下一代人有关系,好好的一个姜维却要在死的时候才想起来,为时晚矣,张明辉作为这一只队伍的最高指挥官,万一哪天出了意外,部队不马上变成了一盘散沙?张明辉可不想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了必须训练将领们独自应对的能力,杨竟成就很不错!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