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章 变化(2 / 2)

天宝年间

长安城的老百姓们生活还是井然有序,大街上各种糕点、烤肉、包子烤饼,看得人口水直流。

虽然还有些担忧前线的叛军,但目前传来的消息都是好的。

杜甫一家现在都和村里的人们混熟了。

搞了两亩地,还搬了新家,院子前面还种了两颗柿子树,并撒了些花籽,后院也开垦了一片菜地,虽然不见得会种,但可以慢慢跟村人学。

杨氏刺绣做的好,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喜欢来找她跟学,杨氏也不吝啬,她们一家人以后都要在这里居住,和村人打好关系才是好的,更何况这些日子,村里人待她们家如何,她看得很清楚,自然投桃报李。

至于几个孩子,也在村里交到了新伙伴。

杜甫看到这一切,他对未来是乐观的,历史上的‘三吏三别’他并不想有了。

就在他浇花的时候,院外传来了声音,“杜家郎君,你要的桂花树,我给你带来了。”

杜甫抬头往外看,是村里的一老阿伯,连忙迎了出去,“张阿伯,您老还给亲自送来了,快屋里坐会儿。”

老汉憨厚的笑笑,“哎呀,这在家也没什么事情,给你送来,正好还能帮你种下,这棵苗大,明年就能开花。”

“多谢您老了...”

......

宋开宝年间

李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学吴越纳土归宋,以他现在的国力是无法抵抗宋军的,既然逃不开亡国的命运,还不如他自觉一点,百姓们也能避免战乱,也许这一世名声也会好得多吧。

对于南唐的官员们,得到这个消息都不免失声痛哭,然而能怎么样呢,他们都知道这是最好的安排了。

等和大臣们都说完后,李煜也叫来了媳妇和儿子,把事情说了一遍。

小周后哭得梨花带雨,她没想到自己才当了一年的国后,结果现在就要亡国了,她忍受了这么多非议,结果现在沦落到要和李煜过普通人的日子,她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李煜是好生劝导了一番,但没用,毕竟一想到以后都没有好日子过,小周后哭得更凶了。

11岁的李仲寓看着这一切没什么表情,他不喜欢这个姨母,他母亲还没去世,她就和君父眉来眼去,惹得母亲伤心,他会喜欢才怪了,至于他爹以后不是国主了,这对他来讲还真没什么情绪。

另一边的吴越

钱俶也在准备纳土归宋的事宜,既然光幕已经点明了,那也是早晚的事情。

吴越的百姓们心中都有些不安,但也知道改变不了,如今也只能是静待了。

熙宁年间

对于改革一事,赵顼非常上心。

赵顼也不是很想给他妈面子,反正这次终于是撂下了狠话。

而高太后前面本就被后世人说的话打击到了,说她为了娘家人的利益,现在再被儿子这么一怼,真的是气得病倒了,也住嘴了,她也怕被天下人指着骂啊。

司马光如今身心都有些受伤,但王安石哪能顾得上这个同僚,他现在忙都忙坏了,再说,官场上,政治主张不同。

这些日子老王也想了很多,关于后世人提到的内容翻来覆去看,另外他还想到了一个人,苏轼,那绝对不是一个贪官污吏。

赵顼听着王安石的话都愣了,“你是说希望苏轼回来?”

王安石眸色清明,边解释,“是,苏大人虽然和微臣在主张上产生过一些分歧,但臣现在明白,他说的一些内容不无道理,新法一些内容的确激进了,我想,等他回来,我们会是很好的合作伙伴,而且新法的推行,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赵顼思索了一番也同意了,“行,那就一并让他们兄弟回来吧,人多一点好。”

还在密州的苏轼可不知道汴京发生的事,在齐州的苏辙也是忙着,两兄弟都不知道彼此即将回京相聚。

洪武年间

朱元璋在和大臣们讨论出海的事情,但沿海地区,那些浪人海盗烦不胜烦,想要商人们能出国做生意、大航海,前提还是需要先把这些敌对势力给端了才行。

随着朱元璋的眼睛看过来,朱大概能猜得到,果然。

“老四,这件事交给你去办如何,咱要让大明成为这第一个环游全球的国家。”

朱标寻思了下开口,“爹,老四去倒是可行,但这些海盗不好对付,他们擅长在海上作战,我看还是想个万全之策如何?”

朱棣听得连连点头,“父皇,大哥说的对,我还是先训练军队吧。”

“行,你先去训练。”朱元璋也觉得有道理,现在朱棡带着大部队去打倭寇了,沿海的海盗还是需要缓缓。

......

常氏的身子一天天大了,蓝母是不放心的,求了恩典进宫来看看,毕竟女儿是这一胎没了命。

江都郡主带着弟弟妹妹出去玩,也没打扰这母女俩谈心。

聊着聊着自然就说到了蓝玉,蓝母忍不住哭了起来,常氏也很无奈,这事她都不知道前因后果,更何况她也不能插手这些事情。

蓝母自然也明白,只是心里难受,也唯有可以跟女儿说说了。

永乐年间

现在朝廷的消息是一条条的传下来,看得百姓们都一愣愣的,但却都是好消息。

如今家家户户茶余饭后都是讨论皇上下旨禁止缠足一事。

朱棣连人殉也是禁止了,说起来还是从那倒霉孙子朱祁镇那得到的启发,不管如何,他都要做百姓们心中的好皇帝、后世人心中的明君,一提到他就能竖起大拇指的程度。

朱瞻基忙得很,不仅要带兵打瓦剌、出兵倭国的,现在又让他抄录永乐大典副本,整个人忙得团团转。

不过好在还有他爹帮忙,而朱瞻基也有多的时间去军营,为出征瓦剌做准备。

这下好了,孙氏连人都见不到了,胡氏倒是没啥反应,她已经看淡了,随便了。

朱高炽一边要搞钱出征,一边要安排人抄录永乐大典的副本。

这一个是关乎大明的江山社稷、另一个是关乎到经典流传问题,都不能马虎。

崇祯时期

从朝廷到民间,所有人都在为天灾做准备,谁都不敢说和他们没关系,更何况还有这女真在虎视眈眈。

百姓们边准备粮食,边担忧前线的将士们,尤其是冬天要来了,都知道寒冷的温度对士兵不利,若是女真的打过来,就麻烦了。

将领们心里也急,低温肯定是对他们作战不利,现在都是上折子请示陛下,快想想办法,这事关重大。

朱由检这边,将强制种高产作物的诏令下去才稍微松了口气,至于搞钱的事情,已经交给魏忠贤了,给了他一些特权,这是如今生死攸关的一步棋了。

等东林党知道魏忠贤跑出来了,还被委以重任,心情都不美妙,但事情已经是尘埃落定,而且陛下连事情都没通知就做了,他们面上也只能先认了。

魏忠贤嘛,自然不会放过东林党,只是当下新帝交代的任务要紧,好不容易出来了,他也不想再进去。

康熙年间

胤礽被放出来了,不过他现在没什么想法,照样是吃吃喝喝看光幕,看淡了,船都要沉了,船长的位置还有啥用。

康熙对此也没多说什么,倒是将太子的一部分权力分给了胤禛,这对于朝堂,无疑是一个重磅信号。

八爷党是直接炸了,虽然之前就知道最后是老四登基,但现在却是实打实的出现预兆,老爷子的心思不要太明显。

康熙坐在龙椅上,眸色淡淡,“去西方的求学队伍已经确定好了,你们谁愿意带队?”

这也是康熙被迫做出的选择,若是大清朝不主动去参与,那历史重演是必然,他并不愿意看到。

皇子们面面相觑,谁都不想开口自荐。

胤礽冷清的声音响起,“汗阿玛,儿臣愿意前往。”

康熙眼神复杂的看着胤礽,心里一赌,他不太愿意这个儿子去的,毕竟这么远的路途,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心里的人选本来是胤禩,但谁想胤礽跳了出来。

“那你们呢?”康熙不想理胤礽,转头看向其他几个儿子,开口继续问。

这次发言的倒是都是支持胤礽去的,康熙心里又是一阵气闷。

胤祉倒是说道:“汗阿玛,儿臣和二哥一起去吧。”

胤祉想的很明白,如今老四走入老爷子的视线,老八那边势必不会罢休,朝堂必然很乱,虽然意外老二选择了退出,但他也不想再继续留下了,与其待在乌烟瘴气的朝堂,还不如出去闯闯好。

最后的结果就是胤礽和胤祉带队出发。

民国

在前线的战场,年轻的一辈在拼杀。

今年刚收上来的新粮,老乡们都给收拾好,除了自家老人孩子吃的,还要支援前线的娃娃们。

还有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粮食减产,老百姓们基本上是吃不饱的,这点粮食,吃光了冬天就没法活了。

孩子们倒是都很懂事,然而这是没办法的被迫懂事,苦难比想象的还要重。

沿海的码头,一部分国人准备出海去往南洋谋生,顺便赚点钱回来支援国家。

离别总是在不少家庭上演的,孩子老人们默默哭泣,中年父辈们眼里有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亲人的不舍。

“回去吧,都回去吧。”

“我们一定很快回来的。”

“娟儿,照顾好你娘和爷奶啊,等爹赚钱回来。”

......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