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一切尽在意料之中(1 / 1)

蒙田离那坡很远,都已经不在一个地区,隔着三百公里。

经过反复研究和计算,刘弘毅将神盾一号的监测地点,定在蒙田公社的一个边境区域。

为什么选在这里?

刘弘毅是这么考虑的,安浪人为了打破那坡方向的困局,会选择另外一个突破点,那这个突破点,应该离那坡越远越好。以便避开华夏这边突然冒出来的那支战力强悍到爆炸的新部队。

跟随他们科研组一起前来蒙田的前线指挥员,是副大队长方毅智,带领着一中队全体指战员。

黄永辉也在一中队。

他是第一分队的分队长,级别已经调整到了正连级。

等于是提前给他晋级了。

以他的功劳,在桂州步兵学校毕业之后,大概率也是要给一个正连级职务的,而不是和普通的军校毕业生一样,从排长干起。

因为他入学就是排长。

别看黄永辉年纪比刘弘毅大几岁,起步似乎有点晚。但在部队,军校毕业后,自己能耐过硬,上边又有厉害的岳父大人关照,晋升起来是很快的。

黄永辉一样赶上了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的时代浪潮。

蒙田这边,同样有驻军部队。

虽然大战已经结束一年多,但边境地区的驻军部队,数量还是不少,尤其是几个战略要地,更是部署重兵。

防止安浪人搞突然袭击。

刘弘毅对这次的“测试”行动,有一个全盘规划,正在逐步实现之中。

龙剑之所以安排方毅智带着一中队和刘弘毅一起行动,主要是一中队已经在那坡那边有了潜伏歼敌的实战经验。

在蒙田这边依样画葫芦,轻车熟路。

留在那坡的二中队和三中队,需要担负全天候袭扰安浪军前进基地的重任,更加考验指挥员的临机决断能力和战士们的单兵作战能力。

毕竟是进入敌人境内小分队作战,每个小分队只有一个战斗班十几个人,甚至有时候就是一个战斗小组几个人。

万一遇到紧急情况,全都要靠基层指挥员和战士们自行决断。

一个不慎,就有可能给自己和战友们招致灭顶之灾。

龙剑必须亲自带队。

副大队长算是神剑部队的二号军事首长,由他配合刘弘毅和科研组一起行动,很合理。

邱总师和几位年龄较大的科学家,留在那坡没有一起过来。

终究是军事行动,年龄较大的科学家,普遍体质较弱,不适合这样高强度的连续工作。为了他们的身体考虑,也为了整个任务考虑,商量过后,就留在那坡了。

肖副参谋长和龙剑都特别交代方毅智,凡事多和刘弘毅商量,不要自行其是。

刘弘毅提出来的那个战法,不但在作战会议上得到了肖副参谋长和龙剑等人的一致赞同,上报给军区作战部之后,也得到了徐司令员和分管作战指挥的于副司令员的首肯。

于东海还专程给肖副参谋长打了电话,详细询问情况。

夸奖肖副参谋长政治站位高,有全局眼光。

刘弘毅还是“老一套”,来蒙田之后,一方面亲临前线选择布置雷达的合适阵地,一方面抽空了解地方上的情况。

发现蒙田这边的发展,不如那坡。

工厂建得少,“庭院经济”的推行也要落后一些。

究其原因,还是地区和县里领导的思想比较保守,在执行省委指示方面,有些顾虑,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是典型的“摸着石头过河”。

那坡事件发生之后,邰正阳亲自赶到龙祥地区召开了负责人会议,地委第一书记赵文心里压力很大,急切地想要表现一下,所以执行省委指示,力度也是最大。

刘弘毅把这些情况都记在心里,打算等这次军事行动结束之后,再和邰正阳详细汇报,商量对策。

目前的重点,还是先打好这一仗。

两天之后,雷达和千里眼都已安装到位,将蒙田边境地区纳入到了全面的监控之下。

神剑一中队和驻军侦察连,随时待命。

不能确定安浪人是否会从蒙田这边搞“破袭”,让战士们长时间潜伏在荒野地区,明显是不合适的。不过为了让安浪人“听话”,小冲那边也采取了行动。

就是加强对边境地区的巡逻,把大部分安浪人有可能偷袭的路径,全部堵死,给他们造成巨大压力。逼迫他们只能在蒙田方向寻求机会。

这样做当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长时间的保持这个力度的防备,明显是不现实的。

地方和驻军都消耗不起。

但只执行一段时间的“高压”政策,那还是可以办到。

“东大”指挥中心,依旧还是设置在坚固的永备工事里边,驻军安排了一个连驻守,各种轻重武器加强配置,防卫宛如铜墙铁壁,安浪军不来一个加强营以上规模的正规部队,连看都不敢往这里多看一眼。

刘弘毅在指挥中心搭了一个行军床,就睡在这里。

实际上,他这里才是真正的指挥中心。

部队什么时候出动,全部由他们这边决定。

方毅智带着一中队和侦察连,留在驻军营地,保持正常的战备节奏。

时间逐渐推移。

这一日,凌晨时分,值班员突然叫醒刘弘毅。

“刘老师,有情况!”

现在课题组大部分年轻些的研究人员,都尊称刘弘毅为刘老师。

这可不是拍马屁,而是刘弘毅用实打实的学术水平折服了他们,凡是科研上的问题,去请教刘弘毅,绝大多数时候都能得到非常满意的解答。

不少困扰大家多年的学术难题,迎刃而解。

刘弘毅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科学百科全书”,尤其对未来的一些科研方向,把握之精准,无与伦比。

一声“刘老师”,完全当得起,实至名归。

刘弘毅急忙起身。

现在是七月份,酷暑季节,永固工事里边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降温措施,依旧很炎热,晚上睡觉,就是和衣而卧,还热得一身汗。

“敌人出动了,规模不小。”

“四号地区,足足七十六个人……”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