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早春(1 / 1)

“二姐,再往左边点儿。”

“这样吗?”

“再来一丁点儿……对对对,就是这儿。”

李旺民这边话音刚落,赵老板从小卖店出来,“哎哟”一声。

“这就贴上了?不是说给我留着,等三十那天我帮着贴吗?”

李旺男蹦下凳子,笑着摇摇头,说:

“今年早春,头年贴对子没事儿。”

“家里东西收好了吗?”

“收好了,明天上午九点的火车。不跟您说了,我俩得回去帮旺君,先走了赵大爷。”

“哦,那快回去吧。”

赵老板看着姐弟俩的背影,怎么看怎么稀罕。这要是二小子上进念个夜校,他也好跟老李张嘴,如今还真是难办。

“搁这儿瞅啥呢?哟,咋这么早就贴对联了?”

“旺男说早春可以提前贴对联,说到底就是不想麻烦咱俩。你今天咋这么晚,她又闹腾了?”

赵老板边说边接过妻子手里的饭盒,见她面色不佳,轻叹口气又道:

“算了,都娶过门还能咋整。索性生的是个丫头、腰杆子不硬,没事的。”

虽说一直倡导男女平等,他们夫妻也不会重男轻女。但以大儿媳的德行,一旦生个小子,那绝对得闹腾、得“篡权”。

赵家嫂子听到这话,咬着后槽牙说:

“等老二找媳妇必须擦亮眼睛,自己喜欢顶个屁用,人品不好、家教不行,娶回来就是祸害。”

“嗯,这个听你的,是不能犯糊涂。”

老大娶媳妇就是因为他自己乐意,两口子想着儿子喜欢那就同意了吧,谁曾想找了这么个眼皮子浅的货。没工作就罢了,亲舅舅还吹五吆六,没一句准话,这亲做的都憋屈。

“今儿老大媳妇又跟我念泱泱了,还提醒我要把一碗水端平。我还咋端平,咱俩的工作是老大跟大丫顶的,老二没工作,老三在上学。我给老二办工作难道不是天经地义?”

赵老板听了也相当生气,老话常说“娶妻娶贤”,他们终究是大意了。原本他想着跟隔壁李梁说从他那进货,如今这个念头是彻底打消了。

“这事儿你别管,晚上饭桌上我亲自说,反了她了。没当家就这么能闹腾,真要是让她当家,咱俩还不得掉地上?”

正说着,李梁拉门进来,笑眯眯说:

“赵大哥,我有个事儿想让你帮忙啊。”

“啥事儿啊?进来说。”

“不了,就这儿说。”李梁站在柜台外,没有进去,“我媳妇在车站附近兑间铺子,想让大哥帮忙俩瓦匠。”

赵老板闻言“嗐~”了一声,道:

“我当是啥大事儿呢,瓦匠好说,你啥前儿要?进来,进来坐下唠。”

李梁笑着摇头。开小卖铺的,货跟钱都在柜台里面,得保持距离。

“我们从粤城回来就要,现在是个啥价格?”

“你们自己出料,工钱一天是一块钱。但过年那会儿应该贵,得一块五。我哥们就是干这个的,还有木匠,需要的话就一起都给你带着。”

“可以啊,那我就不麻烦别人了,谢谢你啊大哥。”

“跟我还客气啥,应该做的。兄弟,我好信儿问一句,你可以不回答。这卖衣服……真的那么赚钱吗?弟妹有开一间铺子?”

李梁愣了一下,随后点点头说:

“如果是别人问,那我肯定得有所隐瞒。但咱不是外人,这段时间家里的确赚笔好钱,关键城北就我一家干的。年后肯定就差了,据说供销社对面要开好几家。”

“是是是,我也听说了。”赵家嫂子忙出声附和,“梁子,弟妹在车站附近的铺子准备干啥,还卖衣服吗?”

“不的,开照相馆。”

“弟妹这么厉害,还会开照相馆?”赵老板惊讶的瞪大眼睛。

不是他小瞧人,照相机那么高端的东西,真能摆弄明白?不是说老家是农村的吗?

“也不能说厉害,就是有个朋友在老家镇上开照相馆,她去帮忙、学过一些。这次我们去粤城,那边有大的照相馆,都给她联系好了,到时候学两天。”

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定的,反正也不会真的有人去镇上打听。

赵老板听了点点头,指着隔壁又问:

“那服装店呢?还开吗?”

“开,这边租了三年,肯定得一直干。我先走了,年后回来咱们再唠。”

夫妻俩送李梁出来,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下隔壁的铺子。

“当家的,你说年后我去找份活儿咋样?听梁子的意思照相馆不小,那他媳妇肯定忙不过来。”

“你不看孙女了?”

“我看啥啊,她也没个工作,就自己看着呗。老二买工作这事儿不便宜,给他安顿好就该张罗娶媳妇,老三念书也要钱,赚点是点,光靠那点退休金可是不够。”

“成,那等他们要开的时候问问。如果不需要,你就踏实在家,小卖铺赚的还算够用。”

大钱赚不到,零花是足够了。

过日子想要大富大贵不太容易,但吃饱穿暖还是很容易实现。

李梁回到家,对联跟福字都贴好了,院子又都收拾了一遍,煤跟柴禾都搬进了屋。三间屋子都有,免得赵家夫妇还得出来拿。

吃晚饭时把要开照相馆的事儿,跟四个孩子讲了。这事儿想瞒也瞒不住,更何况也没什么可瞒着的。

“……经过就是这样,等年后去粤城,不只是进货,还要买相机跟胶卷啥的。你们姐妹俩年后就负责这边的服装店,每个月给你们开工资,暂定五十。”

李旺男听到这话,苦笑着说:

“爸,我们要啥工资啊,为家里干活是天经地义的。”

“就是啊爸,我跟二姐不需要工资。”李旺君也附和。

她们吃穿都在家,念夜校也是家里出钱,哪能跟家要工资。

姐妹俩的反应令程瑶欣慰,不过该给得给,毕竟孩子都大了,得培养理财能力。

“你俩为家付出,发工资是应该的。再说女孩子手里有钱是好事,以前家里没条件,如今有了自然得给。小四、小五也有,每月五块钱,咋花不管、买啥不管,花没了就得等下个月。”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