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真咽不下那口气(1 / 1)

想到这儿,李槊“腾——”地站起身,把一旁的王三柏吓出个激灵。

“你干啥一惊一乍?谁踩你尾巴了?”

李槊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边穿衣服边说:

“你没被踩尾巴,老是怕夹尾巴。”

“我……”王三柏语塞,狠狠撇嘴没有应声。

这都是有“典故”的,光明大队刚成立的时候,他出入总是不爱关门,所以大伙儿就挖苦他“怕夹尾巴”。但都是好久之前的事儿了,没想到老伙计还能翻出来讲。

这次相处后发现,之前大不见、小不见的老伙计,竟然斤斤计较,而且嘴特别赶趟,半句不让。

“行了,你回家歇着吧,我去镇所办事。”

王三柏听到这话彻底懵了,难以置信的看着他问:

“去镇所?!不是~天都黑了,你去干啥?”

“玩!”李槊说完,整理下衣服又道,“天黑也得去,事情必须问清楚。这几个人的家庭都不能养闲人,他们与其回城等工作安排,不如在这边挣工分。反正我觉得有蹊跷,必须查清楚了。镇所那边我闭着眼睛都能走到,你别担心我。”

王三柏微扯嘴角,也跟着穿上抗风的军大衣,戴上帽子和手套。

“说的轻巧,你这么着急忙慌、万一路上出事,我咋跟你哥交代?”

李槊闻言心中暖和,故意开玩笑道:

“跟脚就说跟脚,啥交不交代,真能整事儿!跟着吧,到镇上领你去喝羊汤,我都好久没吃了。”

王三柏一听“羊汤”,立刻就忘了回嘴。

“成,正好我想吃烧麦了,牛肉、羊肉我都要。”

“没问题,管饱。”

二人边说边出大队办公室,两人一车出发去镇所。

十月末的夜晚非常冷,虽然还没下雪,但看情况差不多也快了。

俩人换班蹬车,否则蹬车的累,坐车的也冷。

快到镇所时王三柏反应过来,“诶~”了一声捏车闸,道:

“不对啊,咱俩这会儿去镇所人家都下班了,去干啥啊?”

刚才光顾着陪他扯皮,把这么重要的事儿给忘了。

“去喝羊汤、吃烧麦啊!我准备明天起早上镇所办事,吃完咱俩找招待所,不让你睡大街。”

“行,都听你安排。”

王三柏说完松开车闸,继续蹬车。

这次蹬车比刚才还要有劲儿,毕竟有羊汤鼓劲儿呢。

来到何家烧麦馆,屋子里一个客人都没有,估计再等会儿人家就关门了。

“嫂子,来大户了!我们要两屉羊肉烧麦、两屉牛肉烧麦,再来一大锅羊汤。”

王三柏点菜丝毫不客气,但点的量正好够他们两个人吃,没有浪费。

何红军媳妇看清来人,忙冲后厨大声嚷嚷——

“当家的~李队长和王汇总来了。”

“嫂子别这么叫,我现在不是队长了。”李槊忙不迭纠正。

王三柏倒是不以为然,一边摆筷子一边说:

“当一天也是队长,那么较真儿干啥!”

正说着,何红军从后厨过来,笑眯眯道:

“今天不仅有羊汤,我还给你们做爆炒羊筋和溜肝尖儿,咱们哥仨好好喝一壶。”

“对对对,店里还剩了两个扒羊脸,我去拌了给你们下酒。”何红军媳妇也跟着帮腔。

夫妻俩的热情,让李槊和王三柏都莫名其妙。就算他们许久未见,关系好像也没近到这个地步,又是炒菜,又是拌菜。

何红军拉出张凳子坐下,看着两人道:

“说实在的,这顿酒我早就想请,可等我腾出功夫找你时才知道,你已经和你哥去省城了。你俩都知道,这店比我岁数还大,从我祖爷爷那辈就干。内战、抗脚盆鸡,我家都出过力。

后来到我们这辈,我们兄弟姊妹七个,除了我都去参军、打仗,一个都没有回来。所以动荡那几年,店也没受影响,一直都在开。可苏良辉那个王八犊子,仗着自己是环卫办的,没少折腾我……”

王三柏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打断——

“折腾你?他凭啥折腾你!再说他折腾你,你就去找领导啊,干嘛自己憋着。”

李槊见状捅咕了一下王三柏,示意他别吱声。

何红军苦笑着摇摇头,道:

“老话常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再说我也不想麻烦领导,毕竟能让我开店已是很大的照顾。”

说到底就是太老实了,不想给领导添麻烦。

李槊理解他的做法,也庆幸自己的坚持不懈。

正因为坚持,才给自己要来了公平,为大伙儿除掉了害虫,也无形中帮了更多的人。

“何大哥别这么说,我当初那么做是为了我自己。他把我揍得不轻,老婆、孩子也差点出事,我是真咽不下那口气。”

“要不咋说还得是年轻人呢!像我这个岁数,我就求个平安,儿女健康,所以就一直隐忍。反正不管你因为啥吧,我是获益了,而且这会儿也没客人,咱们仨好好喝一顿,”

何红军说完站起身,去后厨开始忙碌。

不多时,店里充斥着牛、羊肉特有的膻味。

爱吃这口的,会觉得味道不错。不爱吃的肯定接受不了。

半小时后四个菜上桌,何红军一边盛汤一边问:

“你们一家在省城咋样?弟妹和孩子都好不?你和你哥干啥呢?”

李槊道谢后接过汤碗,没有隐瞒的回答:

“最近和我哥去帝都帮人刷房子、装修屋子,赚个辛苦钱。我媳妇在省城开家小卖部,勉强够吃喝。仨孩子都在念书,但跟不上人,请人开小灶学费呢。”

何红军闻言“哎哟”一声,面色凝重道:

“咋还背井离乡跑帝都了呢?装修屋子累不?要不回来吧,在这边干点啥还不错。我这房子能装不?你们过年回来也帮我装一下,该多少钱我给。”

李槊想着别说太好,免得麻烦,没想到还引来了人家的同情心。

当下对“背井离乡”和“守家在地”的确是倾向于后者,可出去以后他才知道,引以为傲的铁饭碗其实没那么香。就拿他们装房子来说,净胜二百来块,可比上班好多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