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物极必反(1 / 1)

朱元璋一脸疑惑的看着任以虚问道:“先生,您说的安置是啥意思?”

任以虚闻言笑道:“自然是让他们自食其力啊,不然的话,难道要继续让他们这么无所事事下去吗?”

朱元璋震惊的看着任以虚问道:“可是如此一来,这法岂不是白变了?”

在朱元璋的认知里,学四书五经就是要进官场的。

不料任以虚却不由的摇了摇头道:“老爷子,您想多了,说是要给他们找到出路,又不是说要让他们去做以前的事情,只要能给他们找到,能够自食其力的事情去做便是了。”

听到任以虚的话,朱元璋登时便陷入了沉默。

在朱元璋身旁的赵凯,也不由得看了一眼朱元璋。

这帮儒生,除了当官,还能干嘛啊!

他们要是真的但凡能干点别的事,哪里还会有人说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朱元璋哭丧着脸看着任以虚问道:“任先生,您这不是为难咱吗......这儒生能干嘛啊?”

任以虚随口道:“老爷子,这些儒生就是算是再没用,那也是读书识字的人,用处可大了去了。”

对于闭塞在山村里的村子来说,这些可以识文断学书生,绝对算得上是“稀缺资源”。

“像是历史上,为害明清两朝的胥吏之害,就是靠着识字率的提升压下去的。”

所谓的胥吏,其实就是那些衙门里的吏员。

朱元璋的脸色陡然一变,脱口而出道。:“咱......咱大明太祖朱元璋,不是下令,娼优皂吏永为贱籍...”

自从朱元璋开国以来,就直接将胥吏的地位贬入贱业,就是因为朱元璋深知,在元末之时,这看更有多可怕。

有时候,元庭其实只是想在每家征税银五钱,等到胥吏们去执行的时候,这笔银子就会稀里糊涂的变成十五两,二十两。

这里面各级官吏虽然都加了一点,但是真正拿的最多的,其实是这些真正去百姓家里征税的胥吏。

这也是朱元璋要将胥吏打入贱籍的最根本原因。

在明以前,胥吏说官不官,但是手中的权力,却不亚于一些地方父母官。

其中更有甚者,长期把持一地吏员更替,如果恰逢大事,这些世代为吏的大族,甚至有机会乘风而起,从而彻底摆脱吏员身份,彻底成为官员。

因此在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以雷霆之势,将胥吏打入贱籍,而且胥吏之后,五代之内不得科举。

也正是在明朝之后,才彻底的将官跟吏,明显的区分开来。

任以虚在一旁不由的长叹了口气悠悠的说道:“朱元璋确实是已然绞尽脑汁的,在打压胥吏了。”

“但是受限于其本身的历史局限性,朱元璋的所有手段,其实只能治标,完全做不到治本的作用。”

在一旁的赵凯整个人都愣住了,这话是你一个年轻人随口就能说的吗!

朱元璋更是满脸的不敢置信,自己对付不了士族清流也就算了,怎么连这么一个小小的胥吏都没有解决?

“任先生,您没搞错?他们都被打成贱籍了啊!”朱元璋的心里是真的有点没底气了。

任以虚在一旁点了点头淡然道:“确实是被打入贱籍了,朱元璋也确实是第一个对胥吏下手的皇帝。”

“但是这些打入贱籍,后代不得科举这样的事情,其实根本无法治本。”

“只能是提高了胥吏谋财的成本。”

“朱元璋没有想过,他在彻底的断了这些胥吏的上进之路之后,将会发生什么。”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一愣,一脸疑惑的看着任以虚:“会发生啥?咱都把他们能坐大的路,都给堵死了。”

在一旁的赵凯脱口而出道:“他们会变本加厉!”

朱元璋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不悦:“他们敢......”

还没说完,朱元璋便意识到了什么。

一旦成为了胥吏,就等于是整个家族的希望都会泯灭。

绝大部分的胥吏,一旦成为胥吏,那么他们整个家族,就世世代代的,在公门之中,当那个,拿着水火无情棍的胥吏了。

既然考不了科举,那么他们便会更加绞尽脑汁的,在各大衙门里,盘根错节起来。

甚至各家之前,由于同病相怜,且为寻常百姓所排斥,胥吏之间势必会出现相互通婚。

朱元璋的政策,甚至在相当一定程度上,是在逼迫胥吏们抱团。

最多只需要三代人,同一个衙门里的胥吏,就会变成,互为姻亲的胥吏的天下!

届时,手中握有不亚于地方父母官权力的胥吏们,由于无法晋升,所有的精力,都会放在为自家谋取私财上。

而且等到三代天子之后,届时的大明天子,势必对于各衙门的掌控力,远不如朱元璋。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这各个衙门,怕是都真的要这些胥吏世家,给控制起来了。

朱元璋的面色逐渐的阴沉了下来,又是一股自己极力打压的势力!

所谓的胥吏,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

朱元璋原本以为,自己只需要在律法上,将所有的禁锢全都拉到极致,就可以轻松的将这些人,控制在朝廷的掌控之下。

当初对商人是如此,现在的胥吏,还有大明的藩王,都是如此。

但是朱元璋明显的忘了机,有四个字叫做“物极必反”!

商人哄抬物价,那是因为商人逐利的天性。

胥吏也只是因为上进之路,被尽数堵死,只得选择利用手中的权利牟利。

无论是商人还是胥吏,他们的追求都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

朱元璋将他们的路用律法堵死,他们就一定会找到办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至于历朝历代,宗室之后,破败不堪的,甚至去织席贩履,根本原因,也压根就不是历代,对宗室优待不足,而是历代宗室,由于锦衣玉食,逐渐废物化。

这些,才是问题的根本!

不去处理问题的根本,而是用治标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定然在有一天,会强大到,挣脱束缚的程度,而后彻底将决策者反噬!

后世诸多史书之上,并没有记载明清两朝的胥吏之害。

但是实际上明清两朝的胥吏之害,远超后世人的想象。

像是监守自盗、依仗豪强、欺压百姓这样的事情,不过是寻常操作。

这些世代把持各大衙门的胥吏,甚至有挟制主官的能力,直至清代,纵然是皇帝得知了这些事情,也不敢对胥吏有什么大动作。

因为整个带清朝廷,就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胥吏上面的。

若是真的骤然间对胥吏下手,势必会导致天下大乱。

只是说了一句“本朝与胥吏共天下”的感慨之后,最终只得是轻轻举起,轻轻放下。

因为嘉靖知道,自己即便是真的下一道这样的命令,这道圣旨,也一定会经过各级胥吏的手,层层删改之后,彻底变味。

小院之中,任以虚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老爷子,其实胥吏的最根本问题,其实并不在于胥吏本身,亦或者是皇权如何,云云。”

任以虚话音刚落,朱元璋跟赵凯两人对视一眼。

“老爷子,胥吏之害,其实不过就是王朝周期的一个次生灾害。”

“只不过是红薯传入中原之后,将这个次生灾害给放大了而已。”

“其本质上是自然经济下的封建王朝,对人口的管理上限。”

“尤其是清代,土豆这些东西传入之后,中原的百姓,第一次达到了一个,恐怖到令人胆寒的数量。”

“加上而后的土地兼并,以及军机处的设立,清代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已经达到封建王朝的极限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