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胥吏变成,专门装人的容器(1 / 2)

虽说远不及出人头地,也绝对算得上是寒门贵子了。

直到这个时候老朱才意识到,任以虚所讲的每一环,都是环环相扣的。

从蒸汽机到社学,再到科举,甚至于胥吏变革,这些事情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直到这一刻,朱元璋才彻底相信。

即便是任以虚不知道历史的走向。

单单凭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两句话,就能大致的分析出历史的走向。

朝廷首先就是要用变法,彻底改变整个朝堂的格局,为蒸汽机的发展扫除一切的障碍。

而后以蒸汽机为基础,完成最先富国的目标,等到朝廷富庶之后,再将银子砸进社学之中,培养一批朝廷需要的人才。

这样一来,整个朝堂上,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实现真正的富强。

而这一切最关键的核心,便是蒸汽机!

如若没有蒸汽机,其余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而一旦有了蒸汽机,朝势必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无论是谁,最多只能迟滞这个趋势,但是朱元璋可以肯定,绝对没有人,可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纵然是有人不信邪,但只要蒸汽机还在,一切就一定,会回到任以虚规划的这条路上来。

任以虚这哪是在上课啊!

这分明就是用蒸汽机做地基,搭出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头皮发麻。

任以虚咳嗽了一下,继而说道:“老爷子,这样一来,其实还有另一个好处。”

“另一个好处?”

任以虚微微颔首:“不错,这样一来,原本的胥吏,便可以变成一个,专门装人的容器。”

“容器?!”朱元璋彻底懵了。

人还能装?

让天下读书人都去当胥吏,是把人装进瓶子里?

那不就又回到牢笼治世的老路上去了吗?!

如果说那个高不可攀的价格里面,装着的是无处可用的“宝钞”。

那么让天下人趋之若鹜的科举里面,装着的其实就是大量培养出来,暂时无处可用的人。

两个规模庞大的蓄水池罢了。

任以虚显然察觉到了朱元璋的疑惑。

“老爷子,之前咱们不是说过,一旦人读过书之后,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的话,就会影响天下安定吗?”

朱元璋仍旧是一头雾水。

而任以虚却笑道:“但是一旦,这个科举这个东西用好了之后,您就不必担心,无处安放这些人,而不敢去培养人才了。”

这其实也是朱元璋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一旦朝廷推行起新政来,届时大批的娃娃读了书,朝廷没有地方安置可怎么办。

这个问题,朱元璋直到今日,都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听到任以虚的话,朱元璋顿时便是眼前一亮。

“任先生,您的意思是说,如果培养了一些无处安置的人之后,可以将其先以吏籍安置下来?”

“等到天下局势变化之后,在将其放出?”

“然也!”

这倒是朱元璋以前没有想到的。

大明一旦脱离自然经济之后,对于人才的需求,顷刻之间便会变得,多种多样起来。

等到那个时候,朝廷或许能够猜出些许,未来什么样的人才,是被天下所需要的。

因此便可以提前,跟各地的社学,提前培养。

一旦时机成熟,只需要稍加点拨,便可以将那些,原本在各衙门工作的书吏,放到天下各地,去施展才华。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