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十族之说,未必是真……”
十不十族的不重要,死了很多人是真的。
方孝孺因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而遭灭门之祸,牵连诸多亲朋好友,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其父济南知府方克勤,在空印案中蒙冤而死。如今这方孝孺,明知朝堂险恶,却仍应太子之召而来……”
宋濂是朱标的老师,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
朱标启用方孝孺,是很合理的。
但方孝孺竟没有拒绝,过来了,大概是因为大本堂也很适合读书。
陆知白又想起史书上记载的细节——
方孝孺大书“燕贼篡位”四个大字,被捕之后,朱棣曾亲自劝降,他却掷地有声地回答:“便诸十族奈我何?”
这份气节,确实令人动容。
“古人忠君爱国,重义轻生,竟至于此……”
陆知白轻叹一声,有些佩服。
或许,这就是儒家所说的杀身成仁吧。
做不到也很正常。
即便在古代,这样的人也是稀有的。
只不过,方孝孺的文章写得很好,说理透彻,角度独到,但他的政治理念,却不太行啊……
“治国当效法三代,恢复井田之制,使民各安其分。今之勋贵,多有不法,当尽数裁撤!”
方孝孺此言,未免过于激进。井田制乃上古之法,恐难适应当今时势。
然而方孝孺认为,正因世风日下,更需雷霆手段!当尽废科举,恢复乡举里选,使德才兼备者居其位……
所以说。
这家伙的性格,确实是很刚烈耿直。
这位“正学先生”的刚烈之气固然可敬,但其政治主张却如同未经驯服的野马,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
陆知白难免为以后的事情心生担忧。
以方孝孺的名望、师承,以后肯定是朱标那边的文臣领袖。
但他的政治主张这般激进,大多数人都不会赞同的。
总之,如果以后要改革,但方孝孺这个保守派反对的话,有朱标头疼的了。
想了一阵子,陆知白就不再想了。
管他去的。
要相信标哥的平衡能力。
再说了,现在方孝孺还年轻,说不定和他们在一起待久了,思想和主张又产生了变化呢?
陆知白倒是在盘算另一件事。
就是科学院里学生的文化课。
虽然也是有老师教的。
为首的范显祖,曾经是太子宾客,正二品啊。
但终究还是不够。
而且老范现在一心沉迷写话本子,还要管理他的写手团队……
陆知白觉得,方孝孺就挺合适。
反正他除了读书做学问,写写文章,也没啥要紧事。
试着扒拉一下吧~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