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白虎汤(1 / 1)

第 207章 白虎汤

";还有《伤寒论》第 219 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所以,三阳合病,但以阳明热盛为主,因此治宜白虎汤辛寒清热,宜用白虎汤。”

“三阳合病的治疗禁忌和误治变证:三阳合病,禁用汗下二法。误用辛温发汗,会更伤津液,使胃家燥热益甚,谵语加重。”

“如果误用苦寒泻下,因里未成实,必伤伐无辜,使阴液竭于下,阳气无所依附而脱于上,故见额上汗出如油珠,手足厥冷之危证。”

“也就是刚才这个病人的表现。”

大家都“嘘”的松了一口气,张树清问道:“叶医生,你刚才不是说阳明病是表里俱热吗?为什么《伤寒论》中却说‘此以表有热,里有寒’呢?

叶青云对张树清伸出了大拇指,”张医生,你厉害。”

张树清一脸的茫然,“叶青云,你说什么?”

“因为‘表有热,里有寒’这句话,是《伤寒论》至今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之一,这都让你发现了,你说你厉害不厉害呢?”

“那这句话就没有人作过解释吗?”

“当然有啦,宋代林亿等有按语云:“前篇云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者,白虎汤主之,又云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此云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必表里字差矣。”

“又阳明一证云,脉浮迟,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又少阴一证云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主之。以此表里自差明矣。”据此理校,表有热,里有寒句,当作表里俱热解释为是。”

“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作“里有热,表无寒”。“里有热”自是白虎汤的适应证,“表无寒";则提示无白虎汤的使用禁忌证,这一修改,可供参考。”

“当然也有个别医家认为,“表有热,里有寒”是指热痹,关节有红肿热痛,因为关节在四肢体表,这就是表有热;而热痹在里并无一般意义上的热邪,所以可以说里有寒。”

“而《伤寒论》原书第176.条是放在两条风寒湿痹证治的原文之后的,将其看成是热痹,并非没有道理,何况用白虎汤加减来治疗热痹也是有效的。”

“我们学习《伤寒论》的最好方法是,以方测证,因为古代的文字是在竹片上书写,难免有丢失或者漏失,又或者有错别字等。所以才会有校正。”

“我们知道,白虎汤,白虎汤,虎者,金兽也,以说明石膏、知母的辛寒,可谓甘寒的重剂,是用于胃热弥漫的证,如果不是邪热充斥,表里俱热,都不可用啦。”

“那现在许多报道都是说用白虎汤治疗热痹,是不是表里俱热呢?”

中医科的另一个医生也问叶青云。

“那倒不然,白虎汤治疗热痹是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辩证要点,不必拘泥于里热是否炽盛。”

";白虎汤大家应该很熟吧,白虎汤中用石膏,知甘粳米四般熬,津伤口渴与烦热,气弱加参力更饶。";

“方中生石膏味辛甘寒,辛可以解肌,甘可以守中,寒则能清热,故白虎汤可以清解表里上下内外之热,尤以治胃热弥漫见长。知母苦寒而润,既能清热,又能滋阴养液。“

”知母与石膏相配,既清阳明独盛之热,又能养护津液。炙甘草、粳米,甘温益气,滋养后天化源,又可以监制石膏、知母之寒凉,使其清热而不损脾胃之阳,共成辛寒清热之重剂。“

张树清问叶青云,“叶医生,那白虎汤真的那么出名吗?”

“嗯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说:“白虎汤治阳明经表里俱热,与调胃承气汤为对峙。调胃承气导阳明腑中热邪,白虎泄阳明经中热邪。石膏泄阳,知母滋阴,粳米缓阳明之阳,甘草缓阳明之阴。因石膏性重,知母性滑,恐其疾趋于下,另设煎法,以米熟汤成,俾辛寒重滑之性,得甘草、粳米载之于上,逗留中宫,成清化之功。”

“那么白虎汤在临床上有什么加减变化呢?”张树清继追问。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本方的应用范围都极其广泛。比如,在《活人书》中,有人在此方的基础上加了苍术,取名为“苍术白虎汤”,专门用来治疗湿温多汗且足部发冷的病症。";

";而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则使用本方来应对夏日中暑所导致的热毒症状,像是出汗多却怕冷、身体发热还感到口渴难耐等等。";

";至于《小儿药证直诀》呢,也是运用本方来缓解因暑毒引起的烦躁不安,身体发热、痰多气盛、头痛口干以及极度口渴这些问题。";

";除此之外,《温热经纬》将本方与羚羊角、犀角相搭配,命名为“羚犀白虎汤”,用以医治温病时气血两燔这种严重状况,对于高热导致神志昏迷甚至出现抽搐等症状有着显着疗效。";

";《成方切用》则是把本方加上柴胡、黄芩还有半夏,组成了“柴胡石膏汤”,对暑天咳嗽气喘又口渴的病症能够发挥作用。";

";再看《温病条辨》,它通过在本方中加入玄参和犀角,形成了“化斑汤”,可用于处理温病时患者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以及身上出现斑点等情况,就连《集验良方》也利用本方来治疗中暑,特别是那些口渴得厉害想要喝水、身体发热、头脑晕眩等不适之症。";

";《医学入门》这部典籍运用本方来治疗所有时节流行的疫病、各类杂症、胃部过热、咳嗽不止、身上发斑以及小孩子的疱疹、风疹、潜伏发热等病症。";

";而《重订通俗伤寒论》在此基础之上有所创新,它给本方加入了葱白、豆豉、细辛这几味药材后,将其命名为葱豉白虎汤,专门用来医治温病体内有热毒,但又受到外部风寒束缚所导致的病症.";

";另外,如果再往本方里添加大黄和芒硝,就会变成白虎承气汤,可以用于治疗因温毒引发的身体发斑、心情烦躁、胡言乱语且难以入眠的症状。";

有人问叶医生道:“既然古代白虎汤有如此多样的用途,那到了现代,白虎汤又都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