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娃青年146集(1 / 1)

第四章山娃青年146集

刘荣荣看到山娃真的生气了,就抱起了女儿小美美向办公室门外走去。随后就“彭”的一声,反手关上办公室的门。冷冷的甩出了一串话:

“你就学吧!学吧!没完没了的学吧!你就和你的书过一辈子吧!”

山娃愣愣的僵在了那里,沉默了许久才缓过神来,叹了一声,摇了摇头,心里暗暗的在想:你懂个屁!要不是拼命的学习,我能有今天吗?要不是拼命的学习,能有明天吗?女人啊!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只能看到今天,永远看不到明天。可悲!可泣!

山娃不得不重新振作了精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继续努力的学了起来。。。。。。

夏末的热烈还残留着些许余温,秋意却已悄然在兴隆县的山城间晕染开来。当第一缕秋风拂过,仿若一双温柔且神奇的手,轻轻揭开了这座小城秋季的序幕。

远处,燕山山脉的最高主峰雾灵山宛如一位威严的巨人,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它的山体在秋光里逐渐斑斓,墨绿的针叶林与金黄、橙红的阔叶林交织错落,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油画。山风从雾灵山巅奔涌而下,带着山林特有的清爽与宁静,吹散了城中最后一丝闷热,将秋的爽朗灌满每一个角落。

黄昏时分,夕阳给山城镀上一层金边,雾灵山的轮廓在逆光中更显雄伟。炊烟袅袅升起,从家家户户的烟囱中悠悠飘散,混合着饭菜的香气,弥漫在大街小巷间。老人们坐在门口的石凳上,唠着家常,孩童们在空地上嬉笑玩耍,追逐着那被拉长的影子。此时此刻,兴隆县的山城,在夏末秋初的交接之际,沉浸于一片悠然、祥和的秋韵之中,让每一个身处其间的人,都沉醉在这如梦如幻的美好画卷里,不舍离去。

山娃的目光紧锁在电脑屏幕上,手指在键盘和鼠标间不停穿梭。办公室里,日光透过斑驳的窗户,洒下一道道光影,可他无心顾及这山城独有的秋意景致。

桌上堆满了各类文件资料,劳资统计报表的纸张散发着油墨味,他逐行核对员工的薪资明细、津贴补贴、加班时长对应的报酬,生怕一个数字有误。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在他眼中却是不容马虎的关键信息,每填一个空格,都要反复参照原始记录,确保精准无误。劳资统计报表在山娃的手里一张张填报着、审核着、校对着。。。。。。

刚结束填报,又马不停蹄地开启汇总流程。打开专业软件,将各部门上报的数据一一导入,看着进度条缓慢推进,山娃的心也跟着揪紧。一旦出现格式不兼容或数据冲突的提示,他就得迅速排查问题根源,或是打电话与同事沟通核实,或是重新翻查纸质文档,额头的汗珠滚落,他也只是随手一抹,专注力丝毫未减。

紧接着,职工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抽样调查任务又压了过来。山娃对照着详细的方案要求,筛选出抽中样本职工家庭名单,而后逐一联系,耐心解释调查目的与流程,以获取他们的配合。

按照精细的收入分类标准,将工资薪金、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逐一厘清,填入对应的台账表格;消费支出更是繁杂,粮油副食、食品烟酒、衣着服饰、居住开支、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分项,每一笔花销都得追问清楚,详细记录。

他深知,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将成为反映职工生活状况、为企业和社会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支撑,即便忙碌到夜幕降临,窗外山城已被灯火点亮,他也未曾有过一丝懈怠,依旧埋首于数据的海洋,为这份平凡却意义非凡的工作默默耕耘。

山娃手头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脑海中却突然闪过一件大事——二弟赵小生考上承德市一中,眼瞅着就要开学,户口迁移和粮食关系转移还没办理妥当。他不敢有片刻耽搁,赶忙向领导说明情况、请好假,心急如焚地踏上了回半壁山老家的路。

一路上,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般闪过,山娃却无心欣赏,满心都在思量着办理手续的流程,生怕遗漏什么细节耽误二弟入学。回到老家,熟悉的街巷、亲切的邻里,他都来不及寒暄,径直奔向了赵家小院,二弟见到大哥回来了,欣喜若狂的眨着双眸说:

“大哥!你可回来啦!我正愁着不知道咋办迁移户口和农业户口转移粮食关系呢?承德市一中快要开学了,我想提前一两天办好手续去报到,你回来正好帮我一起办理一下啊!哈哈哈!”

他哈哈的笑着,和哥哥拥抱在了一起。山娃一脸高兴的对二弟弟小生说:

“我就是专门回来为你办理入校的各种手续,送你去上学的。祝贺你考上了承德市一中重点高中啊!去了更好好学习。”

“嗯嗯!我会努力学习的,放心吧!”二弟弟小生表着态说道。

山娃带着二弟弟先去村会计家里开了户口证明信,又拿着证明去乡政府办理了《户口迁移证明信》。然后,又推着玉米去半壁山粮食所转卖了粮食,办理了《农业户口粮食关系转移证明》。

山娃和二弟弟办理好了手续回到家中。山娃看到小妹妹小可乖巧的模样,心里既欣慰又心疼。他拉着小可坐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叮嘱:

“小可,大哥和你二哥都不在家,你可得好好上学,知识改变命运,别偷懒。还有咱妈,她身体有病,你多操点心,要按时给妈吃药,千万别忘,有啥事儿随时给哥打电话。”

小可懂事地点点头,眼神里透着坚定说:“哥,你放心吧,我都记住了。”

简单收拾了二弟上学要用的行李物品,山娃又带着赵小生踏上返程之路。到了兴隆县,看着略显稚嫩却满怀憧憬的二弟,山娃既不舍又充满期许,掏出了仅有的20元钱塞给了弟弟,留着零花用,对着二弟一脸期待的叮嘱说:

“小生,承德市一中是个好地方,你到那儿可得争气,好好学习,和同学好好相处。哥就送你到这儿了,自己去报到吧!哥哥有事不能送你到学校了,有困难找老师。”

小生接过行李物品,眼眶微红,用力点头说:

“哥,我知道了,你回去也注意身体呀。”

目送二弟远去的背影,山娃站在原地许久,直到那身影完全消失在人海,才转身,带着对家人满满的牵挂,重新奔赴工作与生活的浪潮之中。

随着 9 月 1 日这个搬家的日子逐渐临近,山娃家中弥漫着忙碌又期待的气息。提前两天,山娃的妻子刘荣荣就像一位精心筹备的指挥官,全身心投入到整理出租屋的“战斗”中。她纤细的双手麻利地穿梭在各个角落,新糊上了窗户纸,擦干净了玻璃窗,给小美美支起了蚊帐,更换了新苇席。把西屋收拾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经她这么一番打理,原本略显杂乱的屋子焕然一新,处处透着温馨与整洁。

到了搬家这天,山娃早早就借来了食堂的双轮车,那车身虽有些斑驳,却结实耐用。房东张锦程得知山娃搬家,热心地赶来帮忙,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让山娃心里暖乎乎的。老哥俩齐心协力,将一件件行李、一箱箱物品稳稳地放置在双轮车上,每放一件,山娃都在心里默默清点,生怕落下重要物件。

一切装载完毕,山娃仔细地把宿舍门锁好,随后郑重地将钥匙交还给李主任,口中满是感激说:

“李主任!在这儿住的这段时间多亏您照顾,给您添麻烦了。非常感谢!”

李主任笑着摆摆手:

“山娃呀!别客气,以后有啥困难尽管说,能帮的一定帮你。”

山娃道过谢后,他和张哥一左一右握住双轮车的把手,喊着口号,一起发力,将车缓缓推出了县政府大院。初秋的阳光洒在身上,暖而不燥,微风轻轻拂过,像是在为他们助力。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话题从家常琐事聊到未来展望,气氛欢快融洽。不多时,他们就朝着四道街张锦程的家稳步前行,车轮滚滚,载着山娃一家对新生活的憧憬,驶向新的港湾。

刘荣荣和张嫂在院门口,迎接着山娃和张锦程的到来,等到他们到来之后,大家七手八脚的把行李物品都从双轮车上卸了下来,搬进了西屋,有些炊具和餐具放入了厨房间的橱柜里。刘荣荣在新的家里摆放着被褥和各种物品,山娃又把双轮车推着送回了食堂。旧的家搬完了,新的家又诞生了。

从此以后,山娃在兴隆县城开启了租房生活之旅,这次是山娃在兴隆县城第一次正式租房安家。而半壁山的赵家小院,在父亲赵明的大力支持儿女们考学基础上,在山娃积极配合努力下,终于把“病包”一样的家庭,像做了分割手术一样,切割分出了山娃一个小家庭,姊妹们像小燕子一样,飞出了燕巢:大妹妹赵小云虽然是农业户口,但考取了乡镇干部,当了南天门乡的统计员;二妹赵小花去一中插班高二继续复习考学;二弟赵小生去承德市一中读高中,小弟三宝仍然留在大东北赵明那里上学;家里只剩下山娃妈妈和小妹妹赵小可上学读书。

生活来源仍然靠着父亲那微薄的工资支撑着,有时,山娃也不得不帮衬一下。所以,经济压力还是很大,收入来源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为此,山娃的父亲赵明不得不在单位,借支工资来维持二妹妹复习、二弟弟上学上的生活费。负债越来越多,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

秋收到了,山娃半壁山家里已经分田到户,春天山娃给家里买了复合肥和种子,妻子刘荣荣张罗着把小队照顾分得的四亩好地,都种上了杂交玉米。

自从在6月份山娃把刘荣荣,接到兴隆县城学习缝纫技术,当了学徒工以后,就没有人再管过那几亩玉米庄稼地,可是,秋收时仍然丰收高产。这可能是复合肥的作用,也可能是土地肥沃的作用,还可能是老天的作用。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