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鸿恩浩荡(1 / 2)

以张鹤龄的智商,怎么会察觉到不对劲。

尤其是看陛下亲昵的把住方继藩的时候,他看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咋?

却见弘治皇帝眉飞色舞。

方继藩那一句,儿臣差不多已经忘了,真是神来之笔啊。

差不多忘了,谦虚,真是谦虚了。

如此大功,他没有急于表现,而是遗忘了。

如此深远的谋虑和布局,已经显示出方继藩乃是谋定而后动,这样聪明的人,会忘吗?

当然不会!

真相只有一个!

那便是方继藩是个虚怀若谷,人格高尚,且不贪功之人。

像这样的人,在弘治朝已经不多了啊。

弘治皇帝继续深深的凝望着方继藩,许多话,如鲠在喉,他不由道:“这么大的事,你竟忘了?”

“这个……”方继藩一脸扭捏:“儿臣……儿臣近来记性不好,这毕竟只是区区小事,儿臣……呀,儿臣脑壳有些疼。”

“哈哈哈哈……”

弘治皇帝大笑。

脑壳疼……这小子,又开始装神弄鬼了,什么时候脑壳不疼,偏偏这个时候。

这家伙,没想到……居然如此忠厚老实,有了好处,别人如豺狗一般的上前撕咬,他倒好,仿佛还害怕有大功似得。

弘治皇帝心里既是欣慰,又是感动。

不愧是方家之后,是朕的女婿啊。

他拉着方继藩,左右四顾,骄傲无比:“朕原以为,平倭之首功,乃寿宁侯和建昌伯,如今看来,原来竟是朕之驸马都尉,驸马都尉居功而不自傲,堪称人臣楷模,朕有此婿,足慰平身。”

哪怕是此时再嫌弃方继藩的百官,在这一刻,竟也肃然起敬起来。

这不正是圣人所提倡的美德吗?

抛开方继藩这个人的本身,就事论事而言,这家伙,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早年就定下平倭之策,可谓是功勋卓著,事后不声张,若非张家兄弟良心发现,只怕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深藏功与名,陛下说他乃是人臣典范,还真一点都没有错。

众臣纷纷道:“方都尉居大功,而谦虚如此,臣等钦佩。”

他们是服气的。

王守仁更是热泪盈眶,恩师……深不可测啊。

无数个日夜里,王守仁虽然很钦佩恩师,可总觉得恩师的品格,有点怪怪的,作为一个大夫子,怎么总是日上三竿才起来,成日就是粗鄙之语,王守仁有这样的怀疑,是因为作为一个开宗立派的人,本身就对权威,总是会有所怀疑,正因为永远对于权威抱有怀疑的态度,他才创出了属于自己的学说。

可是……今日……真相水落石出,一切的疑窦,豁然开朗。

恩师这是低调啊,所有的懒惰、粗鄙之语,还有动辄气急败坏的怒吼,掩藏这之下的,是一颗视功名利禄于浮云的不争之心,这才是人世间最大的美德,而那种种不好的表面,更像是魏晋之时,那些离经叛道的名士,所表现出来的自污之举而已。

这……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其品德,其学问,堪称万世师表也。

唐寅等人,更是一脸欣慰,露出了骄傲之色,他们就知道,恩师绝不是那等表面上那般粗鄙之人……

朱厚照只有瞠目结舌,这时候……他已佩服极了,心里想说,自己对于老方,是不是有所误会。

弘治皇帝欣慰的眼泪珠子都要掉下来,举着方继藩的手,方继藩微笑,可能……自己当初,真的给了张家兄弟锦囊吧,毕竟自己贵人多忘事,得了脑疾,就是麻烦啊,总是丢三落四的,连这么重要的事,竟都忘了。

弘治皇帝道:“自太祖高皇帝以降,倭寇肆虐,杀吾民,淫其妻女,掠其财货,恃朕仁厚,稍加迁就,这些贼子,便负其凶横,变本加厉。朝廷柔服远人,本欲以和为贵,不滋生事端,以恪守德被四海之初衷,可其不知悔改,日甚一日,朕……仁至尽矣。方卿家,为国筹谋,呕心沥血,思朕之所思,念朕之所念,忧朕之所忧,早年便定下谋略,使环球之舟师,以袭贼巢,出其不意,以诛不臣,如此智计,叹为观止。其人人品贵重,擅谦虚自省,不计功勋,更为天下人所钦佩,其忠厚若此,朕叹为观止。”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百官们纷纷道。

弘治皇帝背着手,欣慰的看了方继藩一眼:“继藩,辛苦你了。”

方继藩摇头:“儿臣之辛苦,不及陛下之万一,儿臣能为陛下分忧,不过是因为陛下言传身教之故,这是儿臣向陛下学习的结果,儿臣……万死,尺寸之功,不足挂齿。”

呼……

弘治皇帝激动的脸色通红。

说的也有道理啊。

当初方继藩游手好闲,名声并不好,可现在……他变了。这是什么缘故呢?难道真是朕言传身教的结果,一下子,弘治皇帝觉得自己和方继藩的身影,都变得格外高大起来。

“朕说过,此安民抗倭之大功,朕绝不吝啬赏赐,朕欲加继藩为国公,诸卿以为如何?”

“嗡嗡……”

满朝文武,又都哗然。

方继藩此前,就已破格封侯,作为驸马都尉,这是极少见的情况。

他的父亲,已经加为国公……

现在,这方继藩,竟也要封为国公了吗?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