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得陇望蜀(1 / 1)

自从李佑处置了胡班头,同知厅便又稍稍冷清下来。这帮衙役们都深刻认识到,李如事虽然看似年纪轻轻,品级也低但毕竟还是官老爷,在目前这个特殊时期更是对署内胥役有生杀予夺的能力,不是可以随意串门并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小兄弟。

这日王同知的身影重新出现在同知厅,他的皱纹和白还是那样沧桑,但在别人眼里此沦桑非彼沦桑也,前缀由落魄变成了深遂。

“短短两日便将案子审结了?”李佑迎接时问道。

王同知摇头道:“当前仅是协助钦差简单问问而己,正式审案是要押送到京师交三司会审。”

三司便是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国朝大案要案理论上都是要由三司集体审过才能结案(有东厂锦衣卫时另算),这就是俗话中“三堂会审”由来。刑部判案,大理寺覆核,都察院全程监督。

接下来李知事又向王同知禀报了署中近况,这两人虽然都是“冬”风得意,但仔细看神情又有不同处。李佑那是很纯粹的高兴,王老同知则是喜中带着几忧,乐中带着几分愁,纠结的和脸上沟壑一样。

关于王老头的心态,李佑也是能理解的,肯定和自己有区别。

他李佑现为府署经历司九品知事,本次升个八品的府署经历司经历问题不大。这个品级的杂职,没人去刻意关注,估计吏部许尚书顺手就能办了,一点都不带为难的,所以李佑无忧无虑的等着升官就是了

王老同知的情形就不一样了。且不提官位越往上越难升,按说王同知升一品也应该问题不大,依照惯例由五品同知转正担任四品知府也是一种很正常的官场升迁套路。

但是要知道,这里是独一无二的苏州府,苏州知府的位置太耀眼醒目,所以变数必然多,保不住会横生枝节。总而言之,王同知被朝廷升往别处任知府是非常有可能的,关键也在于他的文凭不够硬,若他是个硬扎的进士出身,谁还能来抢这个位置?

以上正是王老同知的忧心之处,他这辈子名利禄之类没什么可以彰显的,若能当一任苏州府知府,也算是毕生荣光了。更别说苏州人文荟萃,出版业达,随便有人编点本郡历任太守传记之类的,也能捎带著把他的名字流传后世。

看看当年宣德朝的况太守,也不过是吏员出身,到如今在苏州照样名列先贤,大把大把纪念他的诗词歌赋,去别处当知府哪有这般显耀?所以有机会当苏州知府的王同知根本看不上其他地方。

在李佑看来,王老头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秀才贡选出身的他在府衙坐冷板凳时恐怕就没想着有一天能当知府罢。若不是因为李佑误打证撞进了府衙被划为同知党,王同知也没机会去搭上陈知县的线,更别说把检举直达天听一举掀翻了知府。

王同知正与李佑说话时,注意到不对头地方,“为何本厅如此冷清?老夫以为会门庭若市,热闹非凡的。”

李佑将胡班头的事情讲了,最后解释道:“应当及早立威,不能叫这些贱役小瞧我们。”

王同知一听便哑然失笑,“李大人这你心思转动的真是不错,但也别全在这上头,眼光再大一些。”

“此话怎解,”李佑没明白王同如的意思。

王同知道:“八品经历和九品知事两个都是杂官下僚,有什么区别?做官到七品才算入了门,但我朝多数杂职若无际遇,都是终生沉于品,你一无名二无家世,若无意外将来多半也是如此。有此机会,难道你不想还上一层楼?”

李佑沉默不语,王同知的直言无讳虽然令他心里好生不舒坦,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时代现实。

官员品级大概可划为三个档次—七品以下、七品至四品、四品以上。_其中七品以下虽然实权大小各自不一,但大部分都只被视为比小吏强一点的杂职,只有坐上了七品的位置,才能算是真正进入了官场,看那世进士初授官职,除了状元外清一色的七品。但其他出身的人就没有如此好命了,大都充任品,一辈子摸不到七品的边,当然也有举人经过拣选能去当边远知县,但也很难升上去。为什么说进士高?进士当知县是,别人当知县多半就是终点了。

这是一个清流和浊流等级分明的时代,既要拼爹拼老师更要拼文凭。李估自己一样都不占,他的人生轨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概就是当一辈子八品官,五十或者六十时候回家乡养老。

本来李佑有点满足于这个现状的,他穿越来时只是个县官一个手指就能捏死的小衙役,混到现在八品实权官位在望,家中没人环绕,又是生活在天下最富裕的地方。还有什么不满的?

他心里常对自己说,有吃有喝有地位有名声有美色,该知足了。但今天被王同知挑起的话头轻轻一搬弄,尤其被问到“难道你不想更上一层楼”时,李佑现,自己内心居然产生了波动,产生了渴望向上的念头,好似有登山的冲动一样。

王同知继续说道:“如今府衙大小官职空空如也,对你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际遇,你何必固步自封只盯着经历位置,七品推官也不是不可想的。老夫作了三十年杂佐官,凭借见识可以告诉你,本次这样的机会,大概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有了,劝你抓紧了为好,不然到时终生闲居八品悔之不及。而且在你这个品级,升官一跳两级并不会引起大惊小怪,从区区九品到七品,并非反常事,直接任命七品的都有那么多,相比下从九品升七品不算么。”

见王同知说的恳切,李佑满怀希望的问道:“下官懵懂不明,不知如何去做,老大人可有妙计?”

王同知抚须道:“老夫只能仗着多吃了几年盐与你指明方向,具体如何走也没主意,还得看李大人自己的本事了。老夫相信李大人一定有这十悟性,十分看好你。”

敢情你也只会空想,下笔能有千言胸中安无一策说的就是你啊,李佑腹诽道。

王同知这话看似说的很玄虚,其实真是这样想的。因为他现李佑的话动能量比他还大那么一点,而且李佑心思灵动,十分适合钻营,所以他说相信李佑的悟性。当然,若李佑钻营成了。王同知也能沾点光,至于为何能沾光以后再详述。

李佑不是不聪明,但人生经验阅历有时候不是靠聪明便能弥补的,所以一时也看不出王同知空口白牙的拿七品推官诱惑半天是十什么意思。心里只好恶意揣测道,愁知府位子的王老头八成是见自己悠哉悠哉的不爽,非要挑动自己陪着他一起心神不定。不过八品和七品,就差一级…

“对了。”王同知想起什么道:“本官要将那胡班头放了,他的女儿你是不是也放过?别糟践人家小娘子了。”

李佑还真被王同知说动心,正胡思乱想,哪有时间管这世,随口道:“听老大人吩咐就是。”

王同知怕李佑误会什么,主动解释道:“畏威怀德二者并重,你叫他们畏威,老夫叫他们怀德,你我当二人齐心协力才是。”

上司的话这样诚恳,李佑哪敢拿大,赶紧答道:“老大人言重了,自行做主便好,下官愿附骥尾。皆因下官位卑职小,和胥役之徒相近无几,不如此不足以立威。老大人堂堂五品,不怒自威,自然不必像下官这样故作凶狠。

话说王同知放了胡班头一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借此显示一下存在感,不能让府衙里只知有李大人而不知有王老大人啊

这段时间李佑表现过于积极话跃了,从写诗抨击知府引起全城好评,再到当面为民请命骂知府,从枷号示众受百姓欢呼,再到胡班头事件,衙里衙外处处都彰显了他的存在,再加上李佑本身就有诗词盛名。这光芒叫王同知压力好大,感觉自己的老脑袋跟不上新一代年轻人的思路了。

王同知也很想刷声望,但实在没有李佑的那般灵巧心思和脸皮厚度,演技文采也此李估差了几条街,徒生羡慕而己。以后就借李大人的光,什么事他当恶人我就作好人,他当好人我就去做恶人。王同知无奈心道。

李估已经心不在焉了,年轻人的野心都被王同知勾了出来。青色的官袍在他脑海里转来转去,仿佛触之可及。王候将相都宁有种乎,一个七品官位算得什么,为什么不去试试看?他渐渐下定了决心。

关于该如何去做,李佑整夜都为此绞尽脑汁。他手头只有两条人脉,找陈知县?似乎不合适,陈知县也正为自家前途费心呢,再说许尚书未必就看得上他。找赵家?拿杰哥儿去换?

但不管找谁,都要先有合适的理由,否则怎么破格提拔?没有由头就算有人肯帮忙也不好张口说话。若只说检举有似乎还单薄了点,还要再找些。

李佑辗转反侧,想来想去只想到两点,第一点是当巡检考核卓异,本该能升职,结果只是平调;第二点就是检举有。

还是不太够,需继续努力挖掘自己的闪光点,李佑想着想着,昏昏沉沉间睡着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