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司马懿说话就是不需要理由,可是言之必中啊,就像关中战前,就像许昌撤兵,人家也没理由,或者理由牵强的过分,但是人家就是说对了。
这时立刻就有人出来,陈群向曹操道:“主公,司马懿言之必中,已经得到验证,这次绝不可等闲视之,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战川军,否则后悔晚矣。”
“是啊是啊。”华歆出列道:“司马懿之才实在神鬼莫测,比鬼才还鬼才,主公切不可大意。”
一旁的郭嘉明显听出华歆有针对意味,自己就是被人称为鬼才,比鬼才还鬼才,那不就是说比自己厉害吗?
可是这还不会让郭嘉介意,最重要的是当初关中之战自己是第一席谋士,结果接连败北,要是当初听了司马懿的,或许就不是现在这个局面。
比鬼才还鬼才,是真的击中了郭嘉内心,郭嘉只觉得胸口一阵疼痛。
“哈哈哈。”曹操哈哈大笑,走上主位,对司马懿道:“仲达,这次相完全相信你的话,那你就说吧,川军要来进犯,我们该如何应对,打还是和,还是降?”
司马懿向曹操施了一礼,众人都啧啧有声,看,世家出来的子弟就是不一样,多有礼貌,不像那个鬼才,整天吊儿郎当,又喜欢喝酒又喜欢嫖娼,却什么事没有。
郭嘉的忍不住咳嗽了两声,强压下去,面色有些苍白。
司马懿当然注意到了郭嘉的情况,其实刚才自己那样说,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荀彧是自己头号大敌,可是郭嘉才华超群。也是很有威胁的敌人,只有将权力全部揽在手上,才能放心与川军作战。
司马懿自己心里就知道,川军虚张声势的可能占了五成以上,可是说真话有用吗?
曹操问那句话,司马懿实事求是回答虚张声势和强硬进攻参半?那说了不等于没说,不是废话吗?那怎么显示出自己才华?
回答是虚张声势?别开玩笑了,要是川军真打过来,他司马懿脸就丢大了。也不符合自己一直塑造的奇谋形象。
只有回答肯定是强硬进攻,才是完全的计策。
第一,这样肯定的回答能吸引眼球,能看出他司马懿的坚定态度和对自己智慧的毫不怀疑,与当初关中战前和许昌撤退。一样高深莫测。
第二,如果川军真的强硬进攻,那自己就言中了,不管最后怎么打,这第一功肯定是自己的,自己的智慧也超过了其他人。
第三,如果川军是威吓恐吓。那也没关系,司马懿才不信曹操敢笃定川军是恐吓,以现在曹军的状况,如果川军不顾自身情况发动全面进攻。几乎可以肯定败的还是曹操。
所以曹操就算对川军虚张声势信了八成,还是会做应对,而现在自己到来,曹操不向自己问对策就有鬼了。
自己回答川军是强硬进攻。只要自己献策了,并且达成了与川军的和平。那自己就是避免了曹军在虚弱时陷入战火的功劳。
这份功劳绝对比自己说什么虚张声势和强硬进攻参半来得实在,如果自己说是虚张声势,那更是半点功劳也没有。
如此一来,回答虚张声势或者五成虚张声势,都对自己没好处,反而是回答川军必定强硬进攻,无论事态怎么发展,司马懿都赚尽便宜。
而司马懿刚才用肯定的语气说话,配合关中战前和许昌撤退两次预言,显然已经有了效果,现在曹军大部分武都已经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并且陷入川军即将进攻的惶恐,迫切希望司马懿出主意消弭这场战祸。
只有荀彧荀攸少数几人在思考司马懿为什么这么回答,可是他们都是实事求是的人,哪怕智谋再高,司马懿这么深的心机也不是一时能反应过来的。
现在听到曹操问话,司马懿拜礼之后朗声答道:“丞相,降,绝不可能,许昌屠杀十几万人,刘璋手上的无辜人命血染江泽,就算丞相想要结束大汉纷争,但是百姓也不会接受刘璋这样一个暴主。
但是司马懿认为,刘璋虽暴,但实力确实强横,我们刚逢大败,不宜硬碰,所以面对川军强硬进攻,上策是和,中策是战,下策是退。
和,就是与川军议和,给予川军一定好处,让川军退军,当然,刘璋这种暴主,已经陷入战争疯狂,我们不能一味的寄希望和平,我们在谋和的同时,要备战。
相信怎样备战,荀彧大人,郭嘉先生比司马懿懂的多,司马懿就不献丑了,司马懿只说一句,谋和的同时备战,而备战的同时准备撤退,除非荀大人奉孝先生有必胜之策,否则我们既要有决战的决心,也要有撤退到黄河的准备。”
众官纷纷点头,都觉得司马懿说的有道理,谋和当然要备战,否则就是待宰羔羊,而备战的同时准备撤退,更合官的心思。
这些官当然害怕川军越来越强大,可是谁又敢肯定曹军能打败川军?要是曹军再次战败,而后退来不及,他们岂不是落得许昌世族一般的下场?
司马懿刚说完,立刻就有好几个官出来附议。
“啪,啪。”
曹操拍了两下手掌,对司马懿道:“久闻先生大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那既然上策是谋和,如何谋和?如何最大可能让川军停止这场战争。”
曹操当然也不希望战争,现在还不容易拿到世族的全部支持,虽然这种支持让曹操很不爽,但是曹军现在崛起的唯一希望就是这个了,如果没有世族不保留的支持,曹操知道自己根没有与川军对抗的实力。
甚至说不定曹操已经退到黄河以北去了。
获得世族大量钱粮,现在曹军迫切需要有一个用这些钱粮恢复实力的时间。
哪怕现在曹操也拿不准川军是不是恐吓,但是谋和都是切中曹操心思的。
司马懿拱手道:“司马懿愚钝,没有什么新鲜的,还是当初在许昌那番话。将刘璋得到的土地封给他,加封蜀王,然后……”
司马懿还没说完,华歆就皱眉道:“仲达先生,现在天子已经驾崩了,我们也没拥立新天子,谈何封赏?又谈何加封?”
司马懿听到华歆的话,用力拍了一下额头,“哎哟。哎哟,你看,我这记性,诸位勿怪,诸位勿怪。”
众官这时都看向郭嘉。都不着痕迹地摇头,因为司马懿散布谣言后,他们打心里觉得就是郭嘉留下天子的,还导致天子被杀。
要是天子还在,今日就可以按照司马懿的计策施行了,甚至是当初在许昌听了司马懿的,也不会发生这么多事了。
他们完全没想到就是因为天子。川军才没能真的攻破颖水。
司马懿见好就收,继续道:“天子驾崩,也不是没有办法,毕竟丞相也是公侯。又是一方诸侯,完全可以上表刘璋,劝他加封蜀王。”
古代分裂时期,是可以由其他诸侯劝封的。只要劝的人多,这就名正言顺。而现在曹操是天下第二大势力,如果曹操劝进,刘璋加封蜀候也名正言顺。
可是司马懿的话出来,立刻就有几个官不高兴了,曹操的地位可不比刘璋低,劝进?那不是自认矮川军一头吗?立刻就有几个人出来劝谏。
华歆道:“仲达先生,我看此举不妥,若如此,我方威仪丧尽,主公颜面何存?我看还不如我们找一位皇裔,拥立为帝之后再行加封。”
听了华歆的话,司马懿冷笑一声:“华歆大人,先不说拥立帝胄需要多少时间,就算拥立了,谁的资格高过刘璋?你这是逼刘璋称帝吗?”
司马懿并没有对华歆太客气,原因是华歆并不是真正的世族一系官,华歆虽出身世族,但他的处事原则不是世族原则,而是私利。
也就是说华歆是一个以自己利益为中心的人,从这一点,许多世族子弟都看不起他,只是因为他确实有才华,又的确是出身名门,才对他比较恭敬。
之所以华歆许多时候都在帮世族说话,是因为世族的利益与华歆的利益吻合。
真正世族一系官,是以陈群为首的一系,荀彧荀攸等人与曹操家族子弟一样,属于嫡系,地位高于世族一系。
如此,司马懿不用太顾及华歆感受,而且现在是自己表明态度的时候,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对自己计策的坚定,那为了凸显自己而得罪反驳自己的人就在所难免。
而华歆听了司马懿的话,也变得有些尴尬,自己出言太快了,竟然没有仔细思索。
现在大汉天下皇室后裔多的是,虽然汉灵帝一系的没有了,但是比刘璋这个皇裔更根正苗红的大有人在。
但是说到资格,现在去其他地方找个天子回来,有刘璋称帝那么名正言顺吗?
一旦曹军找个皇裔回来拥立,那简直就是逼刘璋称帝,而且刘璋称帝更加说得过去,至少比一个旁支的新皇帝好。
到时候曹军可就大大的被动了。
华歆意是维护曹操的权威,华歆这样的人,迎合主上才是他的目标,所以刚才听到司马懿计策有贬低曹操的意思,才一时失口。
这时曹操却朗声笑道:“哈哈哈,无妨,无妨,上表就上表,难道给刘璋上一道表,还能掉块肉不成,仲达,你继续说。”
司马懿行了一礼,继续道:“上表劝进刘璋为蜀王,将关中,以及颖水以西的土地,全部承认是刘璋的土地,另外,必须恢复三小姐与刘璋的婚礼。”
司马懿说完,众人都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司马懿后来也听说了曹操在许昌要将曹羡嫁给刘璋,可是因为许昌陷落太快,没有成行。
而曹羡已经是曹军与川军的老问题了,当初川军攻下樊城就说嫁,曹羡逃婚了,许昌的时候说嫁,时间又来不及。
这时也应该把这个问题了解了,虽然像司马懿这种人,不会相信和亲能有多大好处,但是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好处,也应该付诸实施,更何况曹羡的事拖了这么久,是该有一个了结。
毕竟想要和平,不止是曹操想,世族想,他司马懿个人也想。
“劝进蜀王,承认土地,和亲,恩,相都答应了,还有什么吗?”
曹操知道曹羡不想嫁,可是这个时候曹操也不会考虑一个女儿的感受,另外两个嫁给刘协的女儿守寡,自己都还去看过呢。
这点屈辱,比起承认土地来说,实在不值一提,连承认土地和劝进,曹操都能照办,嫁个女儿有什么。
“剩下还有一条。”司马懿抬头看向曹操,突然跪了下去:“司马懿请求丞相加封王爵。”
司马懿五体投地,态度恭谨,可是满堂却大哗,人人惊呼。
曹操皱眉道:“仲达,此刻相加封王爵恐怕不妥吧?我们劝进了刘璋,然后自己加封王爵,岂不是触怒刘璋?这是用一个虚名,削弱了谋和的筹码啊。”
司马懿抬起头道:“非也,谋和不是求和,如果我们全是给的好处,不让刘璋知道我们战的决心,是万万不可的。
丞相加封魏王,就是告诉刘璋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只是希望和平,但是我们不害怕战争。
据我所知,川军也有顾忌,只要我们点明他们的弱势,再给他们一个停战的理由,或者说是停战的台阶,那他们如果真的愿意议和,也就议和了。
而割土劝进,下嫁三小姐,就是这个台阶,可是我们如果不给出一个敢战的信号,那川军说不定以为我们软弱,真的攻打过来了。
而且丞相若不加封王爵,就真的比刘璋低一等了,这对我军非常不利,实际上我们既然在一边议和一边备战,川军都能忍受的话,怎会忍不下一个王爵。”
曹操听了司马懿的话,沉思良久,司马懿看着曹操皱眉,眼角的余光却看向了荀彧荀攸叔侄。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