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紧张不起来的会试(1 / 1)

大明官 随轻风去 1670 字 2023-09-06

随着贡院龙门大开,考生排成几列长队鱼贯而入并接受搜检,方应物又发现了一个会试和乡试细微不同之处——乡试搜检很严厉,鞋袜要脱,头发要打散,就差扒光了;而会试虽然级别更高,但搜检却不如乡试严格,只是在身上拍几下,并翻一翻考篮而已。

这也是有理由的,参加会试的考生都是有脸有面的举人老爷身份,相当于半个官身了,当然不能太过于无礼。

方应物早从外面墙上的名单里得知自己考号,接受军士搜检和监临官验照后便过龙门进入了贡院考场,然后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号房。

坐在这里的感觉仿佛与乡试没什么两样,一样的逼仄一样的局促,若平躺下去还得有半条腿在外面,没有因为会试等级更高,号房条件就变得稍好。

不过又发现一个会试和乡试的区别,在会试考场里,每个号房门口都站立着一个军士看管,这比乡试考场表面上看起来森严的多。

方应物将篮子扔在号房角落里, 深吸一口气,心情十分平静,他的心情好像比乡试时更加淡定。

连他自己都感到奇怪。乡试时候做了许多上不了台面的准备工作,并提前知道了部分考题,那当然不慌不忙,可是这次会试他并没有刻意去舞弊,为什么也能如此镇静?

其实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说,会试舞弊难度比乡试略低的......

一方面,会试考官、监试官、提调官都是一起在朝廷里混了许多年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相对比较容易打招呼通关节。不像乡试,各种考试官员来自各处。有朝廷的,有地方的。彼此之间较为陌生,知人知面不知心,哪敢随便勾搭别人共同舞弊。

另一方面,乡试考场中的书手、杂役大都是当地人,考官则来自五湖四海,而且多是职位卑微的教官,哪里管得了书手杂役,所以说话未必好使。但会试则不同,朝廷命官有所吩咐。那些书手杂役总得照办。

最后,乡试录取率大概是三十取一,而会试是将近十分之一,乡试的激烈程度远超会试,舞弊的人情成本自然也急剧上升。总而言之,一个大佬或许有把握可以帮人会试过关,但却肯定不敢说能帮人中乡试。

上面这些分析,任何文人史书中都不会记载,大都是方应物穿越以来凭借所见所闻脑补出来的。 但他觉得八九不离十。光明的背后总有黑暗,科举公正的背后也难免有猫腻。

不然为何宰辅尚书家子弟的录取几率比常人高得多?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试资源优势太明显了,连自己父亲这种清白人都能弄到一套出自翰林院的复习材料......当然无耻到张居正那个地步的还是奇葩。

想至此处,方应物忽然明白自己为何如此镇静了。经过乡试的煎熬。会试还真紧张不起来。

如今自己也算小有背景,又已经过了乡试这道高门槛,那么中会试就是个概率问题。早晚有的事情,已经不需要冒着身败名裂的巨大风险像乡试那样亲自找门路舞弊了。

没准主角光环大爆发。考官一看有方清之的儿子参加考试,抬抬手就主动帮忙录取了。平白得到一个好门生。

退一万步说,刘棉花大人还能当十余年阁老......不想当首辅的阁老不是好阁老,刘棉花目前已经在内阁低调六年,如今内阁出现了不稳苗头,这可是机会。据方应物揣测,他老人家眼下正准备大举结党营私、培植势力,为将来更进一步积攒能量。

所以方应物就不信了,刘棉花老大人会眼睁睁看着已经闯过乡试这道鬼门关的潜力股女婿浪费十年光阴不中进士?

从这个角度看,私心重的刘棉花还是挺可爱的,换成正气凛然的老丈人,没准还真就眼睁睁看着女婿不管......方应物就这样坐在号房中胡思乱想个不停,甚至忘了补觉。

站在号房门口的老军士也万分好奇的打量方应物,别的考生不是闷头大睡补觉,就是紧张的坐立不安,只有他看守的这位年轻人神游天外、优哉游哉,不知道都在想什么......随即丰富的人生经验告诉他,此人必然是投了好胎的二代!

不知不觉,天色渐晓。又是一通鼓响惊醒了方应物,本次会试第一场的考题开始发下来了。

方应物拍拍脸,强迫自己集中精神,还是不要胡思乱想了,先做题罢!

作为科举大三关之二,会试题目类型与乡试是一模一样的,第一场也是三篇四书题,四篇五经题,一共七篇八股文。

方应物心情放松,思路就快,写文章也迅速,只见得笔下虎虎生风,到下午时就答完了卷,然后出场回家。

心神俱疲,休息!

考试第一场四书五经八股文是最重要的,直接决定成绩。后面两场分别是应用文和策论,在现在八股文最重的形势下,只能起个参考作用,但过场仍然必须要走的。

隔了一天,二月十一日考过第二场;又隔了一天,二月十五日考过第三场。饶是方应物年轻力壮,又十分放松,但连续三场下来,也累得一动也不想动,在床上躺了一天才缓过劲来。

如此成化十三年辛丑科会试的考试环节就全部结束,下面只等着放榜了!按照传统,一般是二月二十七日放榜,还要等十来天时间。

不过即便中了会试,还不能算进士。会试之后还有天子亲自主考的殿试,按制定于三月十五日举行,这才是科举考试的最终关口。过了殿试,才能正式取得聚荣耀于一身的进士出身,成为整个大明国里的人上人。

但殿试也是最简单没压力的一个关口,因为殿试一般不往下刷人,中了会试都可以通过殿试,从这个角度而言,殿试象征性居多。

所以殿试的最大作用只是排定最后名次而已,民间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是凭借殿试定下的,至于前面会试的名次真没有实际用处。

还要插一句嘴,中了会试并且尚未参加殿试的考生,在大明朝不叫贡士,那是贵大清的土鳖叫法,我大明只称为中式举人。(未完待续。。)

ps: 昨晚困乏的要死,只好先睡了几个小时,然后凌晨两点爬起来补昨天预定的第三更,谁敢说这不是节操三更!另外,大家猜猜方应物本次科举成绩是什么?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