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贵妃慌了,天天跑到万历那里去哭,但此时,局势已无法挽回。然而,此刻压力最大的人并不是她,而是张问达。作为案件的主办人,他很清楚,此案背后,是两股政治力量的死磕,还搭上太子、贵妃、皇帝,没一个省油的灯。
案子如果审下去,审出郑贵妃来,就得罪了皇帝。可要不审,群众那里没法交代,还会得罪东林、太子。小小的刑部右侍郎,这拨人里随便出来一个,就能把自己整死。
总而言之,不能审,又不能不审。
无奈之下,他抓耳挠腮,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在明代的司法审讯中,档次最高的就是三法司会审,但最隆重的,叫做十三司会审。
明代的六部,长官为尚书、侍郎。部下设司,长官为郎中、员外郎。一般说来是四个司,比如吏部、兵部、工部、礼部都是四个司,分管四大业务,而刑部,却有十三个司。
这十三个司,分别是由明朝的十三个省命名,比如胡士相,就是山东司的郎中。审个案子,竟然把十三个司的郎中全都找来,真是煞费苦心。
此即所谓集体负责制,也就是集体不负责。张问达先生水平的确高,看准了法不责众,不愿意独自背黑锅,毅然决定把大家拉下水。
大家倒没意见,反正十三个人,人多好办事,打板子也轻点儿。可到审讯那天,人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是喜欢热闹的。
除了问话的十三位郎中外,王之寀还带了一批人来旁听,加上看热闹的,足有二十多人。人潮汹涌,搞得跟菜市场一样。
这次张差真的疯了,估计是看到这么多人,心有点儿慌。主审官还没问,他就说了,还说得特别彻底,不但交代了庞老公就是庞保,刘老公就是刘成,还爆出了一个惊人的内幕:
按张差的说法,他绝非一个人在战斗,还有同伙,包括所谓马三舅、李外父、姐夫孔道等人,是货真价实的团伙作案。
精彩的还没完,在审讯的最后,张差一鼓作气,说出了此案中最大的秘密:红封教。
红封教,是个邪教,具体组织结构不详。据张差同志讲,组织头领有三十六号人,他作案,就是受此组织指使。
一般说来,凑齐了三十六个头领,就该去当强盗了。这话似乎太不靠谱,但经事后查证,确有其事。刑部官员们再一查,就不敢查了,因为他们意外发现,红封教的起源地,就是郑贵妃的老家。
而据某些史料反映,郑贵妃和郑国泰,就是红封教的后台。这一点,我是相信的,因为和同时期的白莲教相比,这个红封教发展多年,却发展到无人知晓,有如此成就,也就是郑贵妃这类脑袋缺根弦的人才干得出来。
张差确实实在,可这一来,就害苦了浙党的同胞们,审案时丑态百出。比如胡士相先生,负责做笔录,听着听着写不下去了,就把笔一丢了事。还有几位浙党郎中,眼看这事越闹越大,竟然在堂上大呼一声:
“你自己认了吧,不要涉及无辜!”
但总的说来,浙党还是比较识相的,眼看是烂摊子,索性不管了,同意如实上报。
上报的同时,刑部还派出两拨人,一拨去找那几位马三舅、李外父、孔道姐夫,另一拨去皇宫,找庞保、刘成。
于是郑贵妃又开始哭了,几十年来的保留剧目,屡试不爽,可这一次,万历却对她说:
“我帮不了你了。”这是明摆着的,张差招供了,他的那帮外父、姐夫一落网,再加上你自己的太监,你还怎么跑?但老婆出事,不管也是不行的,于是万历告诉郑贵妃,而今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能救她,而这个人不是自己。
“唯有太子出面,方可了结此事。”还有句更让人难受的话:“这事我不管,你要亲自去求他。”
郑贵妃又哭了,但这次万历没有理她。于是不可一世的郑贵妃收起了眼泪,来到了宿敌的寝宫。事实证明,郑小姐装起孙子来,也是巾帼不让须眉,进去看到太子,一句不说就跪。太子也客气,马上回跪。双方爬起来后,郑贵妃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说,我真没想过要害你,那都是误会。
太子也不含糊,反应很快,一边做垂泪状(真哭是个技术活),一边说,我明白,这都是外人挑拨,事情是张差自己干的,我不会误会。
然后他叫来了自己的贴身太监王安,让他当即拟文,表明自己的态度。随即,双方回顾了彼此间长达几十年的传统友谊,表示今后要加强沟通,共同进步。事情就此圆满结束。
这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史料,其主题意境是,郑贵妃很狡诈,朱常洛很老实。性格合理,叙述自然,所以我一直深信不疑,直到我发现了另一段史料,一段截然不同的史料:
开头是相同的,郑贵妃去向万历哭诉,万历说自己没办法,但接下来,事情出现变化——他去找了王皇后。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举动,因为皇后没有帮派,还有威望,找她商量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皇后的回答也直截了当:“此事我也无法,必须找太子面谈。”
很快,老实的太子来了,但他给出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此事必有主谋!”这句话一出来,明神宗脸色就变了,郑贵妃更是激动异常,伸个指头出来,对天大呼:
“如果这事是我干的,我就全家死光!(奴家赤族)”这句话说得实在太绝,于是皇帝也吼了一句:“这是我的大事,你全家死光又如何?!(稀罕汝家)”贵妃发火了,皇帝也发火了,但接下来的一句话,却浇灭了所有人的激情:“我看,这件事情就是张差自己干的。”
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太子朱常洛。虽然几秒钟之前,他还曾信誓旦旦地要求追查幕后真凶。
于是大家都满意了。为彻底平息事端,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二十八日,二十多年不上朝的万历先生终于露面了。他召来了内阁大臣、文武百官,以及自己的太子、皇孙,当众训话,大致意思是:自己和太子关系很好,你们该干吗就干吗,少来瞎搅和。此案是张差所为,把他干掉了事。就此定案,谁都别再折腾。
太子的表现也很好,当众抒发父子深情,给这出闹剧画上了圆满句号。一天后,张差被凌迟处死。十几天后,庞保和刘成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刑部大牢里,就杀人灭口而言,干得也还算相当利落。轰动天下的疯子袭击太子事件就此结束,史称明宫三大案之“梃击”。
梃击是一起复杂的政治案件,争议极大,有很多疑点,包括幕后主使人的真实身份。
因为郑贵妃要想刺杀太子,就算找不到绝顶高手,到天桥附近找个把卖狗皮膏药的,应该也不是问题,选来选去就找了个张差,啥功夫没有,还养了他三年。这且不论,动手时连把菜刀都没有,拿根木棍闯进宫,就想打死太子,相当无聊。
所以有些人认为,梃击案是朝廷某些党派所为,希望浑水摸鱼,借机闹事,甚至有人推测此事与太子有关。因为这事过于扯淡,郑贵妃不傻,绝不会这么干。
但我的看法是,这事是郑贵妃干的,因为她的智商,就是傻子水平。
对于梃击案,许多史书的评价大都千篇一律:郑贵妃狡猾,万历昏庸,太子老实,最后老实的太子在正义的东林官员支持下,战胜了狡猾的郑贵妃。
这都是蒙人的。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郑贵妃是个蠢人,万历老奸巨猾,太子也相当会来事,而东林官员们,似乎也不是那么单纯。所以事实的真相应该是,一个蠢人办了件蠢事,被一群想挑事的人利用,结果被老滑头万历镇了下来,仅此而已。之所以详细介绍此事,是因为我要告诉你: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你将逐渐发现,许多你曾无比熟悉的人,其实十分陌生;许多你曾坚信的事实,其实十分虚伪;而这,只不过是个开头。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