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小型屋宇(1 / 2)

一个地产项目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项目位置,取决于周边配套设施完善性。

配套设施不用担心,沙盘上已经能够清晰的看到学校、医院、商场等设施全都有。

现在他们最担心的便是项目的选址问题。

这么大的项目如果放在繁华的闹市区,拆迁问题绝对是绕不过去的难题。

谈赔偿,有些人觉得方案可以见好就收,而有些人则想着一口气吃成个胖子,恨不得把开发商兜里所有的钱都装进自己的口袋。

其实这些人都还好,总归有办法能解决。

可面对那些不缺钱而又有乡土情结的人,即便是赔偿再多人家也不一定能够看进眼里去。

对这些人来说,钱自己不缺,他们却不想失去从小到大生活的记忆。

玩情感、玩追忆,这就要人命喽。

而且,往往这种恋旧且不缺钱的人更不缺势,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也不能用在他们身上否则谁知道会牵出来什么牛鬼蛇神。

一个项目若是在开工之前没有做好背调就匆匆上马,万一遇到一尊这样的大佛,即便有再多的钱也耗不起。

这种事情谁摊上就不是头疼的问题,最佳的办法便是趁着损失还不大之际赶紧把项目转手出去。

这还只是前期的拆迁工作,在建设阶段,各個职能部门和当地的社团都得打点到位。

有道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即便是上面打点好了,下面还会有一些小喽啰过来打秋风。

要的不多,但是比较恶心人。

还有一些不开眼的家伙,还会强行向项目销售自己的沙石商品,这也是问题。

毕竟这个大的项目,谁见了不想上去啃一口。

想要摆脱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只有把项目落地在近郊。

可现在即便是近郊,好的地段早就被人拿完了,别人不说,单单在座的诸位,哪一个手里没有三五块地皮。

剩下零零散散的地块要么太过分散,要么是禁止开发地区。

再远就只能到乡下找,比如新界的元朗、沙角以及屯门等荒凉之地,那边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能满足项目的需求。

土地面积满足了,但是交通却是一个大问题,解决不了交通,即便卖的再便宜也不会有人过去买。

毕竟都是要养家糊口的,没有良好的交通怎么出来工作,鬼才要这样的房子。

现在地价几何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做到他们这个层次的商人,有几个缺钱做项目的。

不光国人,鬼佬也是追涨不追跌。

现在正是湘江经济上行的时间段,房价每年都是一个台阶。

拿400呎小型住房,来举例。

1975年,每呎,均价2476港纸。

到了1976年,同样大小的房子,均价涨到了2852港纸。

到了今年更不得了,这才翻了年,均价一冲而上,涨到了3810港纸。

只要有项目说缺钱,大把的人争着抢着给项目塞钱。

就这,还是那种他们这些大老板瞧都不瞧一眼的项目。

可江澈的‘未来城’项目太大胆,虽然他们相信一旦这个项目建成肯定会卖爆,但是前期的投资就能吓退90%的投资者,恐怕银行都未必敢接这单业务。

那么就只有找偏僻一些地价低的地段开工。

原以为江澈会选在顺天邨或者大围这种虽离市区有一段距离却又不是太远的地方,没想到江澈居然说选在新界的天水围!

苍天啊!

天水围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鸟不拉屎的地方,从六十年代开始因为丁屋的事情当地人和港府一直闹到72年港府出台了《小型屋宇政策》才结束。

当地还是族长制,这都什么年代了,家庭事务居然还要看族里的眼色?!

对他们这些久居繁华大都市的大老板来说,新界仿佛到现在还停留在封建王朝时期,根本没法沟通。

湘江哪里不好,江澈居然要选在这里。

若正建设着,某村的族长说这栋大楼不利于家族风水,停工!

不用第二天,当天工地就得停!

即便是不考虑交通道路的情况,单就这种家族气息如此浓郁之地谁敢来买楼,被人欺负了都没人会帮忙。

“各位前辈对我的选址不是很满意啊?”看到众人微不可察的摇头,江澈微笑着问道。

“贤侄,如此好的项目放在深水围确实不是一个好主意。”

“你在香港待的时间短不知道,新界好多村落还保持着族长制度,当地人为了家族命都敢拼。”

“红花双棍是社团里最能打的打仔,来了这地方连个老太太都不敢招惹,你就想想多可怕吧。”邵逸夫规劝道。

“哈哈……”

“各位前辈原来是心存这个顾虑。”

“可你们只看到了它的坏,没有看到它的好。”听到江澈这么说,手里暂时没项目的郭得胜焦急的问道:“这种鸟不拉屎,穷山恶水之地也有好?”

“坐下来喝喝茶,听我细细和大家讲其中的门道。”见众人都被勾起了好奇心,江澈这个坏家伙没有回答,反倒卖起了关子。

看着江澈摆弄了一番工夫茶,又给大家分了烟点上了火,江澈还在一直说着这个茶叶哪里好,香烟又是从国内带来的精品,却对刚才的问题只字不答,郭得胜心急了,尽管香烟确实很好抽,可哪里有赚钱来的舒服:“江生,刚才的事情可以说一说了吧?”

“哎呦,瞧我这个记性,光想着显摆手里的好茶好烟了,倒是把这件事给忘了。”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