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代理人(2 / 2)

抗美援朝期间,在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全面禁运、港英当局武力“缉私”的情况下,他在湘江组织了颇具规模的船队,为祖国运送了大量急需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

我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大型现代化酒店广州白天鹅宾馆,便是霍英东和粤东省有关部门合作兴建的。

20多年来,他为支持国内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捐赠的款项达10多亿港纸。

包玉刚与国内接触的时间比较晚,历史上直到今年才是他第一次与国内的官方有交流。

1980年3月,包玉刚提出:父亲包兆龙和我本人愿捐赠1千万美元给国家旅游总局,用以在京城建造一座现代化高规格的旅游饭店和办公楼,建成后归旅游总局管理与使用。

这座酒店便是后来京城有名的‘兆龙饭店’。

对于教育事业,宁波大学能够那么快速的建成,跟包玉刚数次出资助建有很大关系。

包玉刚因此也获得称赞:“爱国爱乡,有见识,这件事办得好!”

对不过关于郑裕彤和郭德胜的生平,不知道是新闻媒体报道的不够,还是江澈孤陋寡闻,对他们俩全然无知。

也因此,江澈并不知道这两位对祖国是什么态度,是否爱国还是说跟‘李大善人’一般,眼里只有生意,并无情谊。

不过随着大家合作次数的越来越多,这二位对待鬼佬的态度上和江澈的思想也高度重合,他们的个人脾性以及对祖国的态度早已摸清。

咱在在场的都是能够百分百信任之人,因此江澈也没有任何隐瞒。

“代理人?”

听到江澈说出‘代理人’三个字,邵逸夫等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原本以为江澈有什么好的办法,却没想到江澈居然说出这个被用烂了的方法。

“江生,这个办法早就已经被‘小八嘎’的政府识破了,用不了了。”熟知‘小八嘎’市场的包玉刚提醒道。

早在前些年,外埠的商人见到‘小八嘎’的房地产市场随着经济的持续腾飞也犹如坐火箭般的一飞冲天,都犹如苍蝇般的围着‘小八嘎’转悠,寻找突破口。

‘代理人’方法在当时便被他们开始使用了。

起初,‘代理人政策’为这些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可好景不长,没两年这个方法就行不通了。

‘小八嘎’政府对外来资金开始监管,所有从外埠转入的资金只要是涉及房地产业,先是冻结资金,然后对涉事的房地产公司彻查,一旦查出其公司的资金来源有外埠的介入,将面临营业额数倍的罚款。

不少商人因‘小八嘎’政府此举,赔了一大笔钱。

至此,‘代理人制度’在‘小八嘎’彻底破产。

霍英东和包玉刚便是受害者之一。

因此,在听到江澈说出‘代理人’后,这两人的脸色变得有些不自然。

“哈哈...”

“诸位前辈不会以为我说的代理人和之前大家用的‘代理人’可不一样。”

虽然都是‘代理人’,不过江澈玩的要更高级一些。

当初他们都是让‘代理人’直接带着资金返回‘小八嘎’参与土地的买卖,进行房地产交易。

而江澈则是高价买下‘代理人’的专利,然后带着资金返回‘小八嘎’加入房地产市场。

至于后续的资金则需要在‘小八嘎’境内寻找到一家可以深度合作的银行,让‘代理人’拿着购买到的土地到合作的银行进行抵押贷款。

当然审批后的金额肯定会高于市场应有的金额,超出的部分则是江澈他们在外埠进行弥补。

而后续大笔的金额便是通过这种千奇百怪的方法进行内借,外补。

这就像是后世明星喜欢用的影子合同一般,没有内部人员的出卖,圈外的人根本看不出其中的猫腻。

当然这只是最基础的,在江澈的计划中他是多线‘代理人’模式。

然后同时对某一个区域内的地块展开攻势,极速拉升房子的价格,将效益最大化。

这也只是明面让‘小八嘎’政府看到的,背地里则是通过其他方式将外埠的资金转入‘小八嘎’国内,圈地!

“咦!~”

听了江澈的办法,其他三人还没有太大的感觉,霍英东和包玉刚却大受震撼。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后,心照不宣的想道:‘瞧人家江澈的脑子,同样的方式,不一样的操作,结果也是天差地别,人家能赚大钱眼红不来;自己赔钱真是活该!~~’

确定了众人都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后,江澈便拜托他们寻找‘代理人’以及筛选‘小八嘎’境内能够合作的银行。

“于生,江澈那个扑街仔到底想到了什么办法才能进入‘小八嘎’的市场参与到房地产开发中?”

及至深夜,同住在一个屋的两个内鬼都因为猜不透江澈的想法,没法参与到‘小八嘎’地产盛宴中,难受的睡不着觉,两人讨论着江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

“什么办法?”

“我要是知道什么办法就好了。”

一想到金矿就在眼前而自己,而自己只能远远的看着却连进去的门都没有,被叫于生的商人翻了个身,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

“可是肉就在眼前却吃不到,于生,你不难受啊?”

“难受!~”

“怎么不难受,不过再难受有什么办法。”

听到同房间的这位这么不醒目,难道听不出自己已经不耐烦了么!

记住地址:新文院小说 xwyxs.com